今天,我要分享的這本書叫作《人間草木》,這是汪曾祺的一本散文集。汪曾祺愛吃是出了名的,不僅愛吃會吃懂吃,更樂于記述和描寫與吃有關的一切。他寫過許多關于食物的散文和隨筆,很是精彩。《人間草木》寫出了草木山川、花鳥魚蟲的人味,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溫潤的鄉土味,以一顆從容豁達的心寫出了世間的美好與靈動。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的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盡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并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那些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中去體味人間的溫情。
01-在困境中自娛自樂汪曾祺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即使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他也能找到無限樂趣。他曾經被劃為右派,下放到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下放勞動期間,辛苦的勞作,并沒有讓他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反而,在他的眼里萬事萬物都充滿了生趣。所里安排他去沽源的下屬研究所畫馬鈴薯圖譜。汪曾祺不僅十分細致的給馬鈴薯畫個全身像,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一塊馬鈴薯畫完了,就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吃過以后他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第二人。”苦中作樂是汪曾祺的常態,他在面對苦難的時候,總是一副樂觀豁達的模樣。汪曾祺還把當了一回右派,看成是三生有幸的事情,為他平淡的人生增添了色彩。有人問:“這些年你是怎么過來的?”他回答:“隨遇而安。”既已如此,何不想開些。曾國藩說:“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凡事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活在當下,不過度擔憂未來還未發生的事,要心無雜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戀和糾結發生過的事。我以為,每個人在遭遇困境的時候,都得學會隨遇而安,自娛自樂。人的一生本來就充滿苦難、挫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坦然面對。保持正能量的心態,這樣才會在磨難中越挫越勇。
02-不要跟自己較真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可愛,萬物都有靈性。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他賦予梔子花以個性,說出了心聲:“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這樣特立獨行的梔子花未嘗不是汪曾祺自己。他說,自己的文學作品被有些人劃為淡化一類了,沒有寫重大題材,沒有寫性格復雜的英雄人物,也沒有強烈的、富于戲劇化的矛盾沖突。這些都是他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氣質所決定的。沒經歷過太多波瀾壯闊的生活,如何能寫得出來呢?他就是這樣,誰也不能讓他改變,而且他也辦不到。除非回爐,重新生活一回。正如郭德綱說的:“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認可,別跟自己較真。”我以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會活得很累。生活中,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似乎每個人的觀點都有值得參考的價值。如果我們一下聽這個的,一下聽那個的,唯獨沒有自己的想法,到頭來將異常辛苦。別人再多的意見,那都是別人的活法,生活最終還是要我們自己來過,你無需取悅他人。
03-從平凡生活中找樂趣汪曾祺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他總是能找到生活的樂趣。一次,汪曾祺在玉淵潭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對老夫妻,彎著腰在山包下的草叢里撿枸杞子。在與這一對老夫妻攀談之后,得知他們撿枸杞子其實只是玩。一邊走著,一邊撿枸杞子,這比單純的散步有意思。汪曾祺稱他們是兩個童心未泯的老人,兩個老孩子!不管在怎么樣的境況下,他寫出來的東西都很放松,充滿了樂趣。即使是買菜,做菜,這樣極其平凡的事情,也很有意思。汪曾祺做菜,必須自己去買菜。提一個菜框,逛逛菜市場,比空著手遛彎兒要有意思。每到一個新地方,他總是愛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氣息。關于各種菜品,他不但會吃,而且會做,還能根據待客對象的不同,做出很多變化來,讓吃的人贊不絕口。人老了,是得學會生活,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樂趣。我也覺得,我們都得學會在平凡中尋找美。人世間,從來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隱藏在平淡中的美好,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去品味。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讓自己也能夠輕松快樂的生活。
04汪曾祺評價自己說:“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是啊,他的作品中,除了風和日麗、小橋流水、小胡同、小庭院,更多的是透過凡人小事、鄉情民俗、花鳥魚蟲,體味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真誠,有人情味,是汪曾祺作品最顯著的特點。這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