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爺陳家福,是單身老人,排行老二,大家稱他二大爺。他雖沒文化,卻愛好聽書看戲,記性好,會講故事。我們小時候,家里沒收音機,沒電視,經常聽二大爺講故事。他除了講《三國演義》《水滸傳》《薛禮征東》等,這天晚上講了個牟老板的故事。
牟老板在南方做生意,滿載而歸,回來的路上遇到一位逃荒的女子唐氏,長得秀麗端莊,牟老板耐不得旅途寂寞,便與唐氏攀談,得知她的情況后要娶她為妾。唐氏父母病亡,只身討荒,富人要娶,那真是窮人掉到富墩里,千恩萬謝,非常同意。牟老板與唐氏婚后十分恩愛,一年后生了個公子。雖然遭到大夫人的嫉妒,但有牟老板罩著,大夫人也只能恨在心里。天有不測風云,婚后三年,牟老板突患重病,知道自己不久于世,便畫了幅草畫。臨終前,他把家中最好的房產和土地都給了大夫人和大公子,只給二夫人唐氏母子兩間破屋和三畝薄地,同時給了那幅草畫,囑她娘倆保藏好,要二兒子認真讀書,等考上秀才之后才可觀看草畫。
牟老板病逝后,唐氏母子倆相依為命,忍受貧窮饑寒和冷眼。不久,大公子結婚,哥嫂白眼相待二弟。二公子忍氣吞聲,專心苦讀,母親東借西挪,省吃儉用,讓兒子讀書。二公子不辱父命,終于考上秀才。按照父親遺囑,牟公子拿出草畫觀看。畫上有個男孩,衣著樸素,正在苦讀,畫面展現的房間正是他住的地方。屋內墻角有一鼠洞,一群老鼠探頭探腦,正搬運糧食,活靈活現,牟秀才好生奇怪,冥思苦想,老鼠搬糧,必有糧倉,是父親暗示地下有糧倉?他順著鼠洞下挖,果然發現地下有個小金庫,堆放了很多錢財,于是,牟秀才用父親留下的錢財,置辦了土地和房子,有了錢又去北京趕考,考中府官,找了姑娘結婚。上任后他把母親接走,把田產交給哥哥打理,一家人過上了團結和睦的日子。
二大爺講故事,大家聽得入迷,忘記了吃飯。直到爹娘催促吃飯,大家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有時生產隊里干活,在田間地頭休息時,要求二大爺來一段,他就講些短小優美的故事,大家專心聽故事,忘記了疲勞。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不久又到蘇聯訪問。二大爺說:“最近,美國總統又去蘇聯訪華了。”好問的小連說:“二大爺,訪蘇聯是訪蘇,怎么是訪華呀?”二大爺說:“中蘇是鄰居,中國在前為老大,蘇聯在后為老二,美國訪蘇還得先征得中國同意,這和訪華有啥差別?”二大爺也認他的理。
70年代,農村剛興自行車。一天有個姑娘在學騎自行車。正在路上行駛,突然被二大爺路過時遇到了,姑娘不知所措,對著二大爺大喊:“二大爺別動,動會撞上你的。”二大爺隨即站立不動。姑娘的自行車三扭兩扭,咣當一聲,二大爺倒在了地上。二大爺連忙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說:“姑娘,敢情你讓我別動,是為了對準目標撞倒我呀。”
姑娘說:“二大爺,不是有意的,是我剎不住車了,對不起了二大爺,摔痛了沒有?”
二大爺說:“沒事,今后騎車可要注意,別再撞人了。”
姑娘小臉紅乎乎的說道:“放心吧二大爺,我一定倍加小心!”
村南有座寺廟,有人看到廟里半夜三更有燈光,有動靜,越傳越神,說廟里有鬼。二大爺不信邪,決定一探究竟。
二大爺膽大,夜間獨自行動,黑燈瞎火,不免打悚。頭一夜,他在村口觀察到下半夜,沒發現啥動靜;第二天半夜后,蹲在寺廟門口樹叢里,也沒發現啥動靜。正待回家時,忽看到廟內有燈光并伴有黑影,不久,那黑影從廟里出來,向二大爺所在的地方走來。二大爺心想:“鬼火見不得太陽,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干脆迎上去,看看他是人是鬼。”
說時遲,那時快,二大爺很快來到路上,與那黑影撞個滿懷。誰知那黑影先說話:“誰呀,半夜三更還上寺廟?”二大爺一聽,這聲音很熟,像是村里的劉四,便罵道:“好呀,劉四,你個小孬種,這時來寺廟干什么?”
“哎呀,是二大爺呀,我的肚子餓了,來尋點供品吃!”
劉四是出名的好吃懶做,常在寺內偷拿供品,白天怕丟人,夜晚到廟里偷吃。
劉四說:“二大爺,你不缺吃不缺喝的,來寺廟干什么?”
“我沒你那么下財,聽說寺廟供品不知被哪方鬼神拿走了,原來是你這個小孬種干得好事,你不怕報應嗎?”
“我呀,填飽肚子為正辦,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活一天賺一天,不管明天變個鱉。”
“人勤地不懶,習慣成自然,你可知道不干正事者,終究沒有好結果。”
“二大爺,我就這得形了,你老就睜一眼閉一眼,就當什么也沒看見得了。”
后來,村民都知道了這事,再也不信有什么鬼神了。
二大爺老家是江蘇,從小隨父逃荒在我們村落戶,年輕時娶了個媳婦,在生孩子時患產后病,母子雙亡,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找到對象。貧農出身,在村里任護林員。文革時任貧協主任,后來一直在村里看護集體樹林,在林子一側有兩間草房,他會抽煙,也喝茶,又會講故事,因此,家里人來人往,陰天下雨滿屋里都是人。餓了有吃的,渴了有茶水,對人也和氣,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歡迎。一旦有人偷伐樹木,不管是誰,立即制止。有個偷伐團伙,夜晚伐樹,二大爺制止他們不聽,立即報告派出所,那幾個伐樹者被受到嚴厲制裁。
80年代改革開放時,集體樹林由個人承包,二大爺失業了,搬回自己家中,到了冬天患病去世。二大爺沒有后代,又是單門獨戶,但全村人都去為他送葬,出殯那天,天在下雪,村民冒著大雪,吹鼓手吹著凄涼悲傷的曲調,眾人抬上棺木,一路哭泣安葬了二大爺。
許多看景的婦女一邊擦眼淚一邊說:“還是好人好呀,二大爺雖沒有兒女,但有這么多人為他送葬,連老天爺都同情他,為他流淚飄雪。”
二大爺走了,讓我傷心了好些日子,從小喜歡聽他講故事,他為人正直,為集體看護樹林30多年,大公無私,盡心盡責,無怨無悔,受到村民稱頌。每每想起二大爺,十分懷念。謹以此文,獻給得到村民尊敬的二大爺。
【編者按】:作者通過幾件小事,刻畫出人物形象,在直白中讓人讀懂人物內心,認真打磨,是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