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花開遍三湘四水的季節,我回到了老家下柴市。
剛到家,手機便響個不停,同學們一個勁的問我:“九滿,到哪里了?”“九滿,明天去大通湖看荷?”對荷情有獨鐘的我,有賞荷的機會,怎能放過。
第二天,吃過旱餐,我們七八個同學便開車前往大通湖,開啟我們的尋花之旅。
車子在黛青色的柏油路上徐徐行駛著,參差不齊的樓房,繁華喧鬧的街道漸漸被拋于腦后,一同遠去的,還有汽車的轟鳴聲與紛亂的都市氣息。
路兩旁的房屋漸漸少了起來,各種樹木卻多了起來。綠色的垂柳高大而窈窕,在初夏柔和的陽光里,泛著誘人的淺綠色光芒,柔軟的枝條,捧著嫩綠的新芽兒,隨風輕輕地舞動著。背景是淡藍色的天空,和偶爾飄過的幾縷白云。墨綠色的苦楝經過春的洗禮,更顯得蒼勁挺拔,含蓄而深沉,緊緊地依偎柳樹身旁,宛若一個個英姿勃發的衛士,欣喜而虔誠地等待著人們的到來。
在大通湖標志牌處,我們下了車,走過錦大漁場,穿過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進入荷花蕩深處……
這是一個個呈規則四邊形的人工荷塘。荷已經鋪滿了整個水面。雖然沒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磅礴氣勢,卻也有它自己獨特的風韻。
放眼望去,一株株蒼翠欲滴的荷葉亭亭玉立在水面上,有的則剛剛沖出水面,尖尖的荷角指向云霄,猶如蓄勢待發的箭;有的已經完全開放,像一把把撐開的雨傘,清風拂來,隨風搖曳著;一灣接一灣的荷塘,組成諾大一個荷的海洋。清風拂過,滿灣、滿塘的荷花猶如千軍萬馬,帶著陣陣的聲響向我們撲過來,然后,又迅疾地朝相反方向沖過去,如此反復,猶如大海里翻起的層層波浪,這時,用“荷浪”二字來形容這美妙而生動的景致,我想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層層的簇擁與掩蓋之下,搖曳著一朵朵誘人的荷花,與荷葉相托相襯,有雪白的,也有粉紅的。有的還只是一個綠里泛白的花蕾,含苞欲放,像羞澀的少女;有的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半裸的少婦;有的怒放著,像穿著潔白素凈衣裳的仙子在翩翩起舞;此情此景,活脫脫一幅“夏季清荷圖”。微風拂過,陣陣荷香襲來,我微微一怔,想動手去觸摸她,不過,我不敢褻瀆荷花一塵不染的美麗。
蝴蝶悠哉游哉地穿梭于荷花間,從這朵花飛到另一朵花;一只青蛙輕輕一跳,便穩穩地落在荷葉上,睜著圓圓的眼睛,鼓起腮幫奏響起美妙的田園之歌;蜜蜂按耐不住花的誘惑,成群結隊的來到荷塘,為釀造上好的蜂蜜辛勤地勞作;蜻蜓在天空中覓食,飛累了,順勢落在荷花或荷葉上小憩,盡顯歡樂與自在;調皮的魚兒把荷葉當成遮陽傘,在水中追逐嬉戲,享受無憂無慮地戀愛與歡樂,時不時觸到碧綠圓盤的荷葉,讓珍珠似的水珠在荷葉上滾動,冷不丁一尾黑魚為了捕食,霍地掀起一陣浪花,把小精靈們嚇得四散而逃,一幅和諧的“戲荷圖”霎時被攪得粉碎。
忽然,一陣嘩啦啦的流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順著流水聲望去,原來是我們的闖入驚擾了這里的原居民——白鷺,它們正爭先恐后的向天空飛去,讓原本艷麗的荷塘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彎彎曲曲的小徑,在荷塘中蜿蜒。
野玫瑰、杜鵑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路的兩旁搖搖曳曳,漫不經心地盛開著,無意爭寵,無意爭艷,那份花開的淡定與從容讓我不忍去打擾。
同學們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時不時拿出手機來拍照,把今天的美麗留到明天的記憶里。
闊別三十多年的同學,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今天,重聚在大通湖,而且又遇到這么美的荷,怎不令人心生感慨和激動!
平時就愛看荷、賞荷和品荷的我,面對這滿塘、滿眼、滿世界的荷,突然想起王昌齡老先生“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句子來。我的心也像這不言不語的荷花,盡情地慵懶著,任如水的詩意層層包裹,讓每一個毛孔都有被水洗過一樣的舒爽。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那些煩人的質量、進度、安全……那些頭痛的男人、女人、小人……都被徹底地清空。我的世界里只有眼前這一望無際的荷塘,只有這令人浮想聯翩的水中圣物——荷。
慢慢的,我沉醉了……
一晃離開大通湖快一個月了。但是,大通湖荷塘上那純潔的的清風,依然在滋潤著我那日漸荒蕪的記憶,滌蕩著我那污濁的雙眼,凈化著我那骯臟的靈魂,讓我用純凈的思維去面對那依然齷齪的世界。
荷最美妙之處也正于此,它將自然景觀與人的情感悄悄連接起來,直至成為記憶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藕斷絲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