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是一本由岳曉東著作,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1.30元,頁數:,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讀后感(一):關于心理問題的一些理解
書中所講的故事都是作者在哈佛做心理咨詢師的真實經歷,非常的貼近生活,在我們身邊都時常發生。書中沒有過于復雜的心理案例,也不會出現那些吸人眼球的倫理糾紛或狗血的故事劇情,這讓我們能更真實的了解咨詢師的工作日常。
事實上我們對“心理問題”都有很大的誤解,覺得心理問題一定是伴隨著“抑郁”“幻覺”“變態”,其實在生活中,“失戀”“爭吵”“隔閡”都是一種心理異常,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人的心理防御系統都能很好的“自療”。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有些問題甚至不被察覺稍縱即逝,例如失戀后的傷感,夫妻間的不和諧;有些問題已經深刻在人格當中但也并不算過分嚴重,比如“小氣”“自私”“敏感”。
這讓我對心理問題有了廣義上的理解:只要早出現的心理和后出現的心理引發了矛盾,就都屬于心理問題。
例如失戀后的傷感,它代表的是“我和他在一起很開心”與“我們不在一起了”之間的矛盾;例如抑郁癥的求死心理,代表的是“我要好好活著”與“我想死”之間的矛盾。
那么這里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消極的情緒本質上也是心理之間所引發的,那么消極情緒(傷心、憤怒等)也算是心理問題嗎?當然是了,只不過對于這類心理問題,人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第二:解決心理問題的本質就是解決矛盾,要么改變后出現的心理,要么,就是改變早出現的心理。比如抑郁癥,那就消除“我想死”的心理,然后獲得新生。但細思極恐的是,改變早出現的心理也是解決矛盾的辦法,但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死亡……。 因為生命,本身就毫無意義。 關于心理治療的問題最近還在思考,待續。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讀后感(二):登天的感覺(筆記摘抄)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 岳曉東 33個想法 ◆ 前言 >> 畢竟心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心理咨詢是一項需要專業訓練的職業。 ◆ 心理咨詢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 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因為它不僅要使人開心,更要使人成長。這里的成長[插圖],就是通過咨詢的過程,使來詢者自己悟通了、理順了,認清問題的本質,知道該怎么做,達到了人們常言的心理平衡、社會適應。 ◆ 心理咨詢追求的目標是什么 >> 但心理咨詢人員不會這樣簡單地勸說來詢者忘記過去,他們要使人從挫折中認真反省,總結經驗教訓,增長生活智慧,以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后生命旅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快經歷。在這層意義上,心理咨詢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 心理咨詢之高明何在 >> 我為人做心理咨詢,不是要去支配來詢者,而是要去扶持來詢者。 >> 心理咨詢之妙,就在于它幫助了一個人,卻讓那個人感到,好像他自己幫助了自己似的。 ◆ 心理咨詢場所應給人以什么樣的第一感覺 >> 心理咨詢場所的安排與布置,首先要給人以安全、祥和、舒適及充滿生機的感覺。 ◆ 咨詢話外音 >> 其一,先讓人講話。 >> 其二,先共鳴,后行動。 >> 當一個人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信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謙;而當他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卑時,他也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信。自信與自卑是人自我感覺天平的兩端,其操作的原則是平衡產生美。 ◆ 過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 反移情傾向(counter-transference),指咨詢者將個人對事物的某種偏好投射到來詢者身上的無意識反應。 >我發現你在咨詢態度上有嚴重的反移情傾向[插圖],因為你自己從中國來到哈佛大學學習,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但你不能把自己對哈佛的珍視強加在別人身上,你沒有權利那么做…… ◆ 在尊重父母和自由選擇之間徘徊 >> ,作為一個稱職的心理咨詢人員,首先必須是個人際溝通的行家。 ◆ 個案分析 >> 所以,作為心理咨詢人員,我的作用不是要主宰他人的命運,而是要推動他人去主宰自己的命運。由此,我不給查理提任何勸告,就是為了不使他依賴我。 >> 查理想讓我替他決策是其回避責任的表現,但我要幫助他積極地面對現實,獨立決策。這即是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用意所在。 ◆ 我恨我自己,我實在是太愚蠢了 >> 你可能在所有的時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時候 >> 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愚弄所有的人。 ◆ 咨詢話外音 >> 因為宣泄只能使佳莎改變原有的認識方法,而具體行動才能進一步鞏固她的情緒轉變。 >> 因為安慰一個人,不一定是要他忘記過去,而是幫助他學會怎樣正確地面對過去。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創傷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泄和紓解,那可能會留下許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現之一。 ◆ 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 >> 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 ◆ 個案分析 >> 作為一個咨詢人員,面對各種各樣的來詢者,不應該盲目地以己度人,更不能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來詢者,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來詢者思維對焦,情感并軌。 ◆ 我不滿意你總是在回避矛盾 在我剛開始接觸咨詢的時候,我也是這樣錯誤理解的,以為咨詢是站在旁人的視角去幫助來訪者看到問題,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去關心來訪者對待問題的后續發展。我的導師一再對我強調,不能有助人情節。我之前一直都理解不了這句話,直到現在,才大致有了一定的領悟。包括我之前自己去接受咨詢的時候,也是總希望咨詢師給我建議,甚至去伸出援手幫助我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咨詢師不是救世主,只能幫你看清目前局勢,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是要依靠自身。 >衛紅的話,代表了常人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他們以為心理咨詢只是為人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的。他們沒有想到,這其實正是心理咨詢之大忌。 >> 衛紅的話,代表了常人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他們以為心理咨詢只是為人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的。他們沒有想到,這其實正是心理咨詢之大忌。 >> 心理咨詢的首要原則就是不要替人當家做主。 ◆ 個案分析 這或許就是心理咨詢的魅力所在吧 >我作為一個心理咨詢人員,是不宜做任何直接的勸和或勸散的事情的,那只是一般朋友之間相互安慰所做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是幫她解析問題的心理因素,以厘清思路。 >> 我作為一個心理咨詢人員,是不宜做任何直接的勸和或勸散的事情的,那只是一般朋友之間相互安慰所做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是幫她解析問題的心理因素,以厘清思路。 ◆ 督導篇 我與督導助我舞蹈于心靈之巔 >> 咨詢督導是平等對話,相互挑戰。 ◆ 心理咨詢小知識 什么是心理咨詢的基本功 >> 一個訓練有素的心理咨詢師應該練就以下四種能力:同感力、洞察力、覺察力和溝通力。 ◆ 我的督導故事之七:理解我是誰 突然發現自己在此之前做的心理咨詢,代入感太多了,完全就是在錯誤的給別人做咨詢。完全是一種移情狀態!突然get導師說的那句話了!!!! >你不挖掘出你在心理咨詢中的潛意識情結,你就做不好心理咨詢,也不配做心理咨詢,因為你需要明確了解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表現。” >> 你不挖掘出你在心理咨詢中的潛意識情結,你就做不好心理咨詢,也不配做心理咨詢,因為你需要明確了解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表現。” ◆ 我的督導故事之八:吾一日三省 >> 同感既可幫助一個人宣泄不良情緒,也可增強一個人習得性無助感[插圖]。 ◆ 我的督導故事之九:相互督導威力大 >> 我對同感有四條比喻:(1)情感對焦:同感就如同舊式的135、120型號照相機一樣,需要不斷地對焦來調整畫面的清晰度,否則同感就會給人含混不清、似是而非的感覺。(2)思維并軌:同感就如同火車軌道一樣,如果咨詢師不能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他們就像兩條鐵軌永遠不能并到一塊兒去,那是同感的最大失敗。 >> (3)接話茬子:同感成功的表現是,來詢者說出上半句話,咨詢師能夠準確說出下半句話。(4)說貼心話:同感的最高境界是,來詢者無論說什么,咨詢師都能說出他的心里話,令對方備感溫暖。 ◆ 心理咨詢是配方加偏方 >> 心理咨詢師要根據來詢者的特定問題、特定氣質、特定需求采取特定的心理咨詢方法與手段。在這層意義上,咨詢師也類似于一個藝術家,在心理咨詢的杏林里尋求確立個人化的咨詢風范與表現。 ◆ 點評 認為推薦 這本書作為心理咨詢的一本入門級的書,是很值得推薦的,在正式接觸心理學兩個月時間以來,我一直都是處于一個混沌的狀態,不知道自己在這段期間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不知道讀研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何為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一個形式,盡管自己之前也有做過相關的咨詢,但是當我閱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發現我之前運用的方法大錯特錯,心理咨詢它更多的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并且更多的需要去運用你的一個同理心,而不是讓自己運用一個移情或者反移情的觀念去和來訪者達到共鳴。總而言之,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讀后感(三):登天的感覺(筆記摘抄)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咨詢 岳曉東 33個想法 ◆ 前言 >> 畢竟心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心理咨詢是一項需要專業訓練的職業。 ◆ 心理咨詢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 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因為它不僅要使人開心,更要使人成長。這里的成長[插圖],就是通過咨詢的過程,使來詢者自己悟通了、理順了,認清問題的本質,知道該怎么做,達到了人們常言的心理平衡、社會適應。 ◆ 心理咨詢追求的目標是什么 >> 但心理咨詢人員不會這樣簡單地勸說來詢者忘記過去,他們要使人從挫折中認真反省,總結經驗教訓,增長生活智慧,以能夠更好地應對日后生命旅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快經歷。在這層意義上,心理咨詢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 ◆ 心理咨詢之高明何在 >> 我為人做心理咨詢,不是要去支配來詢者,而是要去扶持來詢者。 >> 心理咨詢之妙,就在于它幫助了一個人,卻讓那個人感到,好像他自己幫助了自己似的。 ◆ 心理咨詢場所應給人以什么樣的第一感覺 >> 心理咨詢場所的安排與布置,首先要給人以安全、祥和、舒適及充滿生機的感覺。 ◆ 咨詢話外音 >> 其一,先讓人講話。 >> 其二,先共鳴,后行動。 >> 當一個人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信時,他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謙;而當他在與人比較中盡獲自卑時,他也要學會與自己比較來獲得自信。自信與自卑是人自我感覺天平的兩端,其操作的原則是平衡產生美。 ◆ 過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 反移情傾向(counter-transference),指咨詢者將個人對事物的某種偏好投射到來詢者身上的無意識反應。 >我發現你在咨詢態度上有嚴重的反移情傾向[插圖],因為你自己從中國來到哈佛大學學習,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但你不能把自己對哈佛的珍視強加在別人身上,你沒有權利那么做…… ◆ 在尊重父母和自由選擇之間徘徊 >> ,作為一個稱職的心理咨詢人員,首先必須是個人際溝通的行家。 ◆ 個案分析 >> 所以,作為心理咨詢人員,我的作用不是要主宰他人的命運,而是要推動他人去主宰自己的命運。由此,我不給查理提任何勸告,就是為了不使他依賴我。 >> 查理想讓我替他決策是其回避責任的表現,但我要幫助他積極地面對現實,獨立決策。這即是心理咨詢“助人自助”的用意所在。 ◆ 我恨我自己,我實在是太愚蠢了 >> 你可能在所有的時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時候 >> 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愚弄所有的人。 ◆ 咨詢話外音 >> 因為宣泄只能使佳莎改變原有的認識方法,而具體行動才能進一步鞏固她的情緒轉變。 >> 因為安慰一個人,不一定是要他忘記過去,而是幫助他學會怎樣正確地面對過去。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創傷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泄和紓解,那可能會留下許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現之一。 ◆ 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 >> 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 ◆ 個案分析 >> 作為一個咨詢人員,面對各種各樣的來詢者,不應該盲目地以己度人,更不能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來詢者,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來詢者思維對焦,情感并軌。 ◆ 我不滿意你總是在回避矛盾 在我剛開始接觸咨詢的時候,我也是這樣錯誤理解的,以為咨詢是站在旁人的視角去幫助來訪者看到問題,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去關心來訪者對待問題的后續發展。我的導師一再對我強調,不能有助人情節。我之前一直都理解不了這句話,直到現在,才大致有了一定的領悟。包括我之前自己去接受咨詢的時候,也是總希望咨詢師給我建議,甚至去伸出援手幫助我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咨詢師不是救世主,只能幫你看清目前局勢,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是要依靠自身。 >衛紅的話,代表了常人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他們以為心理咨詢只是為人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的。他們沒有想到,這其實正是心理咨詢之大忌。 >> 衛紅的話,代表了常人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他們以為心理咨詢只是為人出謀劃策、指點迷津的。他們沒有想到,這其實正是心理咨詢之大忌。 >> 心理咨詢的首要原則就是不要替人當家做主。 ◆ 個案分析 這或許就是心理咨詢的魅力所在吧 >我作為一個心理咨詢人員,是不宜做任何直接的勸和或勸散的事情的,那只是一般朋友之間相互安慰所做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是幫她解析問題的心理因素,以厘清思路。 >> 我作為一個心理咨詢人員,是不宜做任何直接的勸和或勸散的事情的,那只是一般朋友之間相互安慰所做的事情。我要做的事情,是幫她解析問題的心理因素,以厘清思路。 ◆ 督導篇 我與督導助我舞蹈于心靈之巔 >> 咨詢督導是平等對話,相互挑戰。 ◆ 心理咨詢小知識 什么是心理咨詢的基本功 >> 一個訓練有素的心理咨詢師應該練就以下四種能力:同感力、洞察力、覺察力和溝通力。 ◆ 我的督導故事之七:理解我是誰 突然發現自己在此之前做的心理咨詢,代入感太多了,完全就是在錯誤的給別人做咨詢。完全是一種移情狀態!突然get導師說的那句話了!!!! >你不挖掘出你在心理咨詢中的潛意識情結,你就做不好心理咨詢,也不配做心理咨詢,因為你需要明確了解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表現。” >> 你不挖掘出你在心理咨詢中的潛意識情結,你就做不好心理咨詢,也不配做心理咨詢,因為你需要明確了解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表現。” ◆ 我的督導故事之八:吾一日三省 >> 同感既可幫助一個人宣泄不良情緒,也可增強一個人習得性無助感[插圖]。 ◆ 我的督導故事之九:相互督導威力大 >> 我對同感有四條比喻:(1)情感對焦:同感就如同舊式的135、120型號照相機一樣,需要不斷地對焦來調整畫面的清晰度,否則同感就會給人含混不清、似是而非的感覺。(2)思維并軌:同感就如同火車軌道一樣,如果咨詢師不能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他們就像兩條鐵軌永遠不能并到一塊兒去,那是同感的最大失敗。 >> (3)接話茬子:同感成功的表現是,來詢者說出上半句話,咨詢師能夠準確說出下半句話。(4)說貼心話:同感的最高境界是,來詢者無論說什么,咨詢師都能說出他的心里話,令對方備感溫暖。 ◆ 心理咨詢是配方加偏方 >> 心理咨詢師要根據來詢者的特定問題、特定氣質、特定需求采取特定的心理咨詢方法與手段。在這層意義上,咨詢師也類似于一個藝術家,在心理咨詢的杏林里尋求確立個人化的咨詢風范與表現。 ◆ 點評 認為推薦 這本書作為心理咨詢的一本入門級的書,是很值得推薦的,在正式接觸心理學兩個月時間以來,我一直都是處于一個混沌的狀態,不知道自己在這段期間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不知道讀研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何為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一個形式,盡管自己之前也有做過相關的咨詢,但是當我閱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發現我之前運用的方法大錯特錯,心理咨詢它更多的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并且更多的需要去運用你的一個同理心,而不是讓自己運用一個移情或者反移情的觀念去和來訪者達到共鳴。總而言之,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