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和一個每月收入只有幾百元錢的男人在一起了,同事、親人都勸她離開他,她卻鐵了心,不管誰勸,就一句話:“我就要跟他!”
父母失望至極,母親沖她嚷嚷,你這是拿自己的幸福做賭注!她抬起頭,斬釘截鐵地說:“就算賭一回,就算會輸,我也認了!”于是,她嫁他為妻!
可事實出人意料,婚后的他分外勤奮,斷了與亂七八糟朋友的聯系,去一家私企跑業務。因為是外行,費了很多心思,走了很多彎路,不懼烈日和嚴寒。一年后,他的工作終于步入正軌,業務提成不斷增加,但她卻下崗了。他不讓她再出去工作,而是讓她在家安心等著做媽媽。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已升職為經理,配了車,買了房。
這時的她因為生孩子胖了許多,總不出門,穿衣服也隨意起來,和他站在一起,竟有種不相配的感覺。但他對她的愛始終如一,甚至比戀愛的時候更貼心。從衣食住行的大事到心情喜好的小事,都面面俱到,從不馬虎。從她做月子起,他每天都給她洗腳,這個習慣,一直被他保留至今。
他從來不掩飾對她的感情,有時候朋友開玩笑說:“什么都換了,該換老婆了吧!”他卻搖頭,真摯地說:“這輩子,就她了!”
那天晚上,他一如既往地給她洗腳,她忽然笑著問他:“你怎么對我這么好?”他蹲在她面前,握著她的腳,認真地說:“因為當初,你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做賭注。”
一人一半,才是伴。所謂另一半,也不是一開始就契合,是經過不斷的磨合,你多一點我少一點,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才能一起過一輩子。“伴”就是一人一半,湊在一起才完整。編輯/周開明
理財,從小處做起
作者:饒霞
來源:婦女
姍姍是一個月入2萬的小白領,每天過著喝星巴克咖啡、背香奈兒包包、逛進口超市的“精致窮”生活。三十出頭仍是“月光女神”,每月高額的“花唄”和信用卡賬單都令她焦慮不已。而小靜工資月入5000,通過積蓄和搞副業,在這個城市打拼十年之后卻有了自己的車、房、幾十萬元的股票基金債券和存款,小日子過得氣定神閑,安穩又踏實。
她倆在個人財務上的巨大差距其實就是理財能力的差距。
首先,收入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性收入,是指利用勞動換取的報酬,一旦停工就沒有收入,比如工資。另一種是被動性收入,是指現有資產帶來的收益,比如房租收入,出書賺版稅,投資基金、股票、黃金等賺取的收益。
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的一個基本標準是:“我們的被動收入可以覆蓋日常生活的支出費用。也就是你不工作,非工資收入也足夠維持你所需的生活水準?!?
想達到這個狀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對待消費的態度由“這個我可買不起”變為“我要怎么才能買得起”。“這個我可買不起”是一種封閉、安于現狀的金錢觀,它斬斷了一切努力的可能性。而“我要怎么才能買得起”是一種積極、能動的金錢觀,它促使人發動潛能、通過奮斗去贏取自己想要的。
買入資產而不是負債。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一件物品是資產還是負債,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它是否能在未來給你帶來流動性。比如自住房是負債,投資、出租的住房則是資產。代步車是負債,但用于營運、共享出行賺外快則是資產?!岸噘徣胭Y產,少購入負債”應成為我們基本的理財觀。
任何可以變現的技能,都屬于資產。投資自己的頭腦,是最明智的。比如《奇葩說》里圈粉無數的詹青云,負債150萬上哈佛,是知識賦予了她格局和眼界。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有一種投資好過其他所有的投資,那就是投資自己。沒有人能奪走你自身學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投資潛力。”
掌握必要的投資知識。金錢的時間價值,是指當前所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比未來同等數量的貨幣具有更高的購買力。通俗地說就是:“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我們理財的目標,就是跑贏通貨膨脹。不理財就是最大的風險?!?
投資首先需要有第一桶金,如何積累第一桶金呢?
第一步是先學會記賬。目前很多記賬類的APP使用起來都非常方便。通過了解你資金的流向,節制你的消費,不必要的花銷一律砍掉,比如不要買你不想穿三年以上的衣服。先儲蓄,再消費。先從儲蓄10%的月收入開始,生活質量不會有明顯下降,同時比較容易堅持。
第二步是開源。增加工作收入,升職加薪,培養工作技能,同時發展副業,愛好也是可以為你帶來收入的。系統審視自己的收入來源,把收入來源擴大化,比如稿費、講課費、房租、自媒體贊賞收入等等。然后選擇一至兩個渠道,想想可以怎樣,把這個收入渠道變穩定。
第三步是投資。投資就是一種置換的思維,用你手中的資金A,去換未來更值錢的B,這就是投資的本質。
一方面可以做理財投資,一方面可以做頭腦和能力投資,前者獲得投資回報,后者獲得加速成長回報,缺一不可。
書上說:“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兩樣偉大的禮物:思想和時間?!崩碡敚瑥穆鋵嵉疆斚碌淖钚⌒袆娱_始。
編輯/周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