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思考術》是一本由[日] 平井孝志著作,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59元,頁數:219,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圖像思考術》讀后感(一):《思考圖像術》:一本可以用一頁紙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好書
一支筆,一張紙,掙脫思維的泥潭,通過寫寫畫畫竟然能幫我們解決復雜的問題,從而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事半功倍,這樣一本好書相信你不會錯過。
拿到這本書時,我便被封面上幾個簡單的圖形所吸引,這些圖形難道真的可以幫我我們解決問題,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閱讀了日本作家平井孝志的這本書。
正如在開篇中所寫,圖形能左右數十億日元的大生意,因為聰明的、有能力的人都是在通過圖畫、抽象化的思考后再做決策。
這本書從“如何做到深入思考”“概念圖思維法”等基礎篇,和 “常用模板之金字塔圖”“常用模板之田字圖”“常用模板之箭形圖”“成為圖像思考術的高手”等實踐篇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通過圖像術進行思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運用簡單明了的圖像,向我們講述了圖像在生活、工作中的高效利用。
沒讀這本書以前,我的工作和學習常常一團糟,自己常常被思考所困擾,甚至常常一個問題,讓工作陷入僵局,理不出任何頭緒。
為此,我采取了很多方法,但總沒有成效,就在我困惑時,朋友及時向我推薦了這本書。
這本書通過結構化思考的訓練,可以讓我們養成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思維習慣。
通過本質化思考的訓練,可以讓我們過濾掉更多無效的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通過可視化思考的訓練,我真正明白了那些看不見的抽象事物關系突然變得一目了然。
而通過全局性的思考訓練,我不再被那些細枝末節的問題所困擾,從而擁有了全局性思維。
創新性思考的訓練則能幫我們真正走出思維的泥潭,因為用圖形可以激發創意,而這戲都是作者30年以上的商業經驗,把深度抽象思考的方式系統化,從而讓讀者能靈活運用“概念圖”“結構圖”“分析圖”3種圖像,并且運用“田字圖”“箭形圖”“鏈形圖”4種結構,能
輕松地去讓自己的思考路徑變得清晰透徹,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種模板都非常簡單,沒有任何繪畫經驗的人都可以輕松駕馭,作者通過具體的分析和繪畫,給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模板,從而節省了我們自己探索的時間,為我們高效的學習和工作
《圖像思考術》讀后感(二):圖像思考術,讓思考更深入
隨著諸多跨國咨詢公司在國內業務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習慣用文字思考、總結的中國人,開始畫起圖像,以發散式思維的方式進行深入思考。與此同時,科技的發達,使得多款思維導圖隨手可及,人人都可以畫下思維導圖,隨時隨地將重要內容提取出來,進行抽象化思考。但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思考,是不是就是「 圖像思考術」呢?我們可以看看《圖像思考術》這本書是怎么說的。
封面
這本《圖像思考術》,其副標題是「 為什么聰明人會通過畫圖來思考?如何用一頁紙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顧名思義,這就是一本教讀者通過畫圖進行思考,進而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實操方法論型書籍;它是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曾任職于貝恩咨詢公司、戴爾、星巴克、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的平井孝志先生所寫。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其三十多年的商業經驗融入其中,希望通過這本書可以教讀者養成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思維習慣,讓看不見的抽象事物關系一目了然,進而走出思維的泥潭,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在這本書中,作者將「 圖像思考術」定義為一種「 深入思考」的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將理論條理化,進而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結構和邏輯。初看起來,它與我們常見的思維導圖,有異曲同工之處。但通讀全書之后,我發現,從本質上看,它跟思維導圖并不相同。
1.為整理觀點、突出問題本質而設置的「 概念圖」,是「 圖像思考術」獨有的。
在《圖像思考術》封面上,就畫著一個正方形、一個圓形、一個箭形等三個簡筆圖。這三個簡筆圖,就是「 概念圖」,其中正方形□代表現狀;圓形○代表目標。當我們在思考,或者集體討論時,使用這些符號可以迅速將不同意見、見解分文別類地做出歸納,清晰展現彼此之間的聯系,呈現那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觀點和細節。
2.「 圖像思考術」構成圖需要使用一定的模板,這些模板將更好地協助思考。
思維導圖可以協助我們展開思考,過濾無效信息,讓思維可視化。但,在歸納總結層面,「 圖像思考術」所借用的模板更適合用于捕捉事物的整體及本質,讓思考切中要點。無論是用于擴大思考的金字塔圖,還是以二維思考方式剖析復雜現象的田字圖;都是幫我們加深思考的有力武器。
部分目錄
《圖像思考術》是一本以「 圖像思考術」為主題,帶著滿滿干貨,手把手教學的實操方法論型書籍,但無論是關于圖像思考基礎原理的解說,還是圖像思考模板的應用實踐以及演練,全書的中心要點集中在「 如何讓思考更加深入」。帶著這個問題,借著圖像及模板等應用工具,作者希望所有的讀者都能腳踏實地地進行練習與應用,從培養思考能力開始,讓大腦保持永不枯竭的創造力,然后腳踏實地、靜待花開!從這個角度上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非常推薦陷在思維泥潭不可自拔的朋友們,讀讀這本書!
《圖像思考術》讀后感(三):一頁紙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圖像思考術》
文:書俠麥克元
在工作中最常見的就是圖形和表格,有些卷王能把圖形和表格做的特別精細,美不勝收。但是在工作中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簡單地如何更好地去思考。
我們先來看看關于圖形的一本書—《圖像思考術》。這本書的作者是平井孝志。曾任職于很多國際化的大企業咨詢公司。在市場營銷、邏輯思維等企業培訓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圖像思考術不是你記在腦子里的知識,他是一種熟能生巧的技能,一旦掌握了這種技能,基本就不會忘記。
什么是圖像?
當我第一次看到書名的時候,我的認識里,圖像應該是簡單的PPT吧?然而讀過書之后,卻不是這樣的事。圖形的定義,在作者眼里很簡單就是線、圓、四邊形和文字組成的圖像。但是構成的要素雖然簡單,卻能引發不一樣的觀感。所以,這本書講的不是PPT,而是A4紙和筆的故事。
圖像分為三種:
概括圖、結構圖、分析圖
結構圖有四種:
金字塔圖、田字圖、箭形圖、鏈形圖
圖像思維是什么?
圖像是思維的一種外在表達,同時外在的表達也在促進著思維的延伸。
人類思想的進步,就是從圖像開始取得進步的,而后才有了文字。
大道至簡,圖像表達就是用簡便的方式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出來,而且內容一定是經過認真地記錄推敲出來的。正所謂濃縮的都是精品。
在概念圖思維里面,作者列舉了五種基本要求:
不使用復雜圖形(簡單直接)
文字短小精悍(不廢話)
用線理解關聯性(掌握關系)
強調重點(輕重緩急)
畫圖時別忘周圍留白(以備修改添加)
方式的建立不過都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已,內在的區別在于思維。因此,書中通過各種表達方式來解決生活或者工作中問題,都是大道至簡的圖像。
實踐出真知
任何形式的表達,如果在實踐中得不到展示,那么都是無用的。
作者在實踐板塊用了四種圖形來指導實踐。其實不過是方式的不同,其內在邏輯是共通的。圖形并不是單獨獨立的,可以是一種或是幾種方式同時使用,以應對不同的情況。
畫圖不是ppt而是A4紙和筆,畫圖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畫圖任務,而是在畫圖中進行思考,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不斷自我啊完善,自我進步的一個過程。
圖像思考術,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方式。保存好自己的圖形,收集別人的好圖。在作圖的時候,有時也催生科學的發現和創新。那么我們就用起來吧。
一支筆、一張紙,掙脫思維泥潭,寫寫畫畫就能解決問題。
《圖像思考術》讀后感(四):視覺化呈現,讓人更能深入思考的方法,你了解多少?
如果有一天你和朋友在為了今天是吃牛排還是吃清淡點的壽司發生了爭執,有人告訴你,不用操心,給你一張圖,一秒解決問題,你會不會覺得神奇?在平井孝志所寫的《圖像思考術》里,則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那么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就涉及到書籍所講的關于圖形來解決問題,它通過“肉類——非肉類“和“油膩——清淡”兩條對立軸,讓我們看見彼此的妥協區是什么,從而避免牛排和壽司的對立,正如書籍中提供的假如去吃清淡的日式豬肉火鍋,或者去提供沙拉的漢堡店,這樣既能避免爭執,又能體會用餐的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圖像思考術,將之一目了然地呈現于我們眼前,既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又是一個深入思考的契機,至于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書中討論的內容看看:
無論是開頭通過圖形的四象限讓我們看見其中的解決方法,還是圖形作為視覺化的呈現,讓我們更一目了然,它本質上,都在成為一種工具,輔助我們達到更深入的思考,避免思考過程中的干擾,能夠直擊本質。
舉個例子,生活里,如果在一幅圖畫上,有著太多元素聚集在一起,那么你要找出你想要的一個元素,必然會有所感染,相比圖形上只有一個元素的圖畫,你自然更容易找到,這其實就從某方面驗證了,當信息量太大,它反而會影響我們去思考,獲得最根本的要素,而如果有清晰的劃定和整理,那么獲取信息就變得更為快速而精準。
圖形作為一個提煉的,具有指向性的工具,可以讓我們通過它的指引,獲得更貼切的答案。對于圖形來說,概念圖、構成圖和分析圖,是以功能層面對其的劃分,事實上在使用時,它們是可以相互補充和契合的。
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概念圖它是以在紙上勾勒出自由圖形,而結構圖,是用來呈現框架結構的,而對于分析圖,則是用于分析、分類的,所以叫它分析圖。在具體的呈現上,有金字塔圖、田字圖、箭形圖和鏈形圖。
在圖形呈現給我們思維可視化時,我們所無法觸摸的思維,以其形象又精煉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正如下圖里,作者通過圖畫與圖形結構讓我們看見思維的路徑,這個過程,不僅清晰了思路,同時感受到腦子更清楚了。
在分條書寫里,通過可視化的圖形把握,來梳理時間線,對時間和事件的層層梳理,一目了然。這在我們看平時常用的思維導圖也好,時間軸也好,都是為了能夠在目之所見的框架內,盡可能地清晰了然所看內容,讓思維能夠更高效的運轉起來。
而在具體的操作中,隨著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如何將概念圖、構成圖和分析圖,使用得更得心應手,則取決于你的使用目標,你所要構建和創造的答案越豐富,它所容納的層面就越多,比如用圓形代表你所表達的什么內容點,方形代表什么內容點,菱形又代表什么內容點,你是通過從左往右的設定?它用于行動方案?還是發展脈絡?
在作圖的過程里,不僅是對知識點領會更深刻的時機,也是在對已有脈絡的落實記憶,當我們對書籍或事件中的框架有一個理解,但具體落實在切實的使用層面的輸出,它需要真真切切以每個具體的點來強調,而非只是大概或可能。跟隨理解,無論是對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得厘清,也是使用場景的應用與演繹。
當我們在圖形本身里去了解,如何畫,跟隨什么步驟去理解圖形自身的定義和流程時,它所蘊含的內容背后,其實是我們思維構建的基礎,就好像你知道圓形是什么,箭頭是什么,但是你通過箭頭和圓形指向怎樣的一個發展和脈絡,是一個動態又流轉的過程,它一方面清晰了你的思路,也暴露了你思路的局限性,當你開始不知如何布局時。
這個時候,就看見你是對內容儲備的欠缺,還是對工具流程的把握,在我們去看圖像思考術這本書時,我們很容易去側重術的使用,而對自己內在儲備少了一絲關注,恰恰相反,它是我們運用術的根基,無論術多么強大,只有足夠量的根基才能發揮它更強大的功效,這也是為何一本講方法的書,對有人來說是一通百通的妙書,而有人來說則是懂是懂了,似乎沒啥作用的感觸。
這背后,是你運用怎樣的心力去將思考貫徹在平時的積累與成長里,這才會讓你運用的圖形思考術,變得更加有效而精煉,因此選擇一個圖形,去真真切切在具體的項目里,事件里,將其應用起來,就會獲得更深層面的領悟,而這也是一本工具書最好的結局。
《圖像思考術》以一種主題與類型模板的方式呈現給我們看,如何運用圖形去促進思考,并在其中觸發的創意與應用,讓這份視覺化的應用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思考更高效更便捷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