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極尋常易見的、最好種的菜蔬莫過于絲瓜。
鄉(xiāng)下的絲瓜有兩種類型,即帶棱的和不帶棱的。帶棱的絲瓜,一般長七八寸,棒槌型,頭上大,越靠瓜蒂越細,新瓜碧綠,老瓜綠中顯白;不帶棱的絲瓜,線型,有兩三尺甚至五六尺長,敦實樸厚,像吊著的綠蛇。絲瓜這個物種極易種植,對環(huán)境也不挑肥揀瘦,隨意種在任何一塊土中,就能發(fā)芽長葉。鄉(xiāng)下人講究實際,絲瓜既可當菜吃,又有藥用價值,春天時隨便在哪個角落里撒下幾粒種子,用不著經(jīng)常澆水、精心伺候,就會收獲累累果實,所以在鄉(xiāng)下,不少人家都有著種植絲瓜的習慣。
每年春天,谷雨時節(jié),春雨下過,鄉(xiāng)親們便找出往年收藏下的絲瓜種子,點播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是院子的空閑地上。不久,便有綠茸茸的絲瓜苗兒,破土而出,長出厚實的兩片葉子,卵圓形的。從我記事起,母親每年都在自家小院栽種絲瓜,在院落里沿墻刨一趟小溝,均勻撒上一行絲瓜種子,然后用細土覆蓋種子,每天清晨澆一次水,隔十天半月上點草灰、雞糞等。不久,嫩嫩的絲瓜苗就在母親的守望中破土而出,為避免雞鴨鵝吃掉幼苗,母親用樹枝或竹竿搭架將絲瓜苗圍起來,那孱弱的絲瓜苗在春風的吹拂下,在母親的關(guān)注中憋著勁似地往上瘋長。這時,母親偶爾鋤一下雜草,疏松一下土壤,當絲瓜苗藤蔓開始分生伸展,四處蔓延時。細心的母親為了讓絲瓜蔓爬墻上架,在院子上空橫七豎八地編織起網(wǎng)來,而后用草繩把絲瓜的莖蔓綁在上面,讓其沿著順好的軌道開始攀援、匍匐。夏天來臨,氣溫漸高,絲瓜也到了盛長的時期,絲瓜藤子生長很快,常常一覺醒來就發(fā)現(xiàn)它已爬出了長長的一截。此時的絲瓜,就像懷揣著夢想的農(nóng)家少男少女,翹首探尋著未來,義無反顧地向四處伸延攀爬,沒多久就爬滿了院子上空的架子,絲瓜青碧的葉子擠擠挨挨,私語一般重重疊疊,藤藤蔓蔓,纏纏繞繞,親熱得不留一點兒空隙,渾然天成了一張綠意的涼棚,是小院最詩意的裝飾品,遮擋了陽光,撒下一片如水的清涼。
當秋意邁著綽約的舞步裊娜進鄉(xiāng)村,絲瓜開花了,嫩黃色的,展伸開五個圓圓的花辨,在綠葉中探出笑臉,迎風搖動,裊裊娜娜,有一種無法抗拒的樸素之美。絲瓜花喜在黃昏時分盛開,碩大的花朵高挑在細嫩纖長的瓜妞頂端,爭奇斗妍地怒放著,開得那般金黃燦爛,芬芳四溢;含苞怒放的帶著幾分優(yōu)雅,幾分從容。夕陽映照下,剔透晶瑩的神韻曼妙著豐盈體態(tài)的典雅與脫俗。單朵看絲瓜花并不美但很清純,而百朵千朵的絲瓜花一齊綻放時,那就壯觀了,簡直是一種熱熱烈烈的鋪展之勢,翠色欲滴的絲瓜藤葉間,處處有黃燦燦的絲瓜花綻放開來,開得那么恬淡雅致。陣陣晚風吹來,金黃色的花,迎風搖動,四溢的芳香浸過心底。幼時的我最喜歡每天放學后,坐在絲瓜架下做作業(yè),夕陽下的陽光透過絲瓜架,灑下斑駁細碎的花影,蜜蜂在絲瓜架間嗡嗡地歌唱,襯托出滿架黃花一院香。絲瓜花落時無聲無息,清晨醒來,來到院中已是滿地悄然墜落的絲瓜花,看不出凋零的憔悴,只是花邊微微地卷曲,鋪了一院未見蒼老的嫩黃。在金黃的絲瓜花和茂密的綠葉下,絲瓜也在悄悄地生長著,當細長的絲瓜從絲瓜架上垂落下來,長長的“絲瓜林”成為小院特有的一道風景。一根根掛在絲瓜架下的絲瓜,修長的身體上泛著毛茸茸的絨毛,微風吹過,輕輕搖擺著,如果是清晨,還會掛著幾滴夜間留下的晶瑩露水,使你不忍心去觸摸它。這時的絲瓜,也就成了夏末秋初農(nóng)戶餐桌上最常見也是最美味的一道大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