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鳥語花香的季節。每天清晨,只要你用心聆聽,你就能聽見來自遙遠天際的美妙樂曲,“豌豆——包谷,豌豆——包谷……”一聲又一聲,一遍又一遍,這位不知疲倦的歌者,在浩浩長空抒發它內心的情愫,它的叫聲越來越清晰地回響在我的耳畔,叫醒了我童年的記憶。這位歌者的名字蘊含在它的叫聲里——布谷布谷。
童年,布谷是我最好的朋友。記得每一個暑假,我都會去山巒環繞的外婆家,赤著腳,挎著籃,踩著軟軟的青草,和小伙伴們一起到小河溝洗衣服捉魚蝦。閑暇之余,不時聽到布谷的鳴叫,那聲音撞在山澗、擊在溪面、蕩在云端,空谷傳響,余音裊裊,是一首絕妙的天籟之音。
在我的記憶里,布谷是一種灰色的鳥兒,尾巴修長有雪白的斑點。每當它掠過綠色的田野時,我的目光就會一直追隨著它,并模仿它高唱幾聲“布谷——布谷……”“豌豆——包谷……”
布谷的叫聲隨著童年的逝去似乎消散了,布谷也只是我兒時的記憶。總覺得布谷不會在喧囂的城市上空出現,它應該是一只忙碌的鳥兒,穿梭于田間,蹲候在樹林,催促著勤勞的人們“割麥插禾”。
而今在街道校園、田間樹梢、房前屋后,似乎到處都飄蕩著布谷的聲音。它是一位美妙的歌唱家,聲音清脆而飽滿;它又是一位精通音律的指揮家,節奏鏗鏘而又鮮明;它還是一位堅定執著的守望者,歌詞簡潔永不更改。我總想找到這位勤勞的歌者,循聲望去,卻又看不到它的身影。它是一位孤獨的行者嗎?是一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隱者嗎?
也許它是一位匆匆的過客吧!在存活之際,放逐生命的絕唱。不!我更希望它是一位熱愛生活的行者,歷經人生的風風雨雨,看透世間的起起伏伏,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唱著不屈的生命贊歌。想到這里,我對布谷又生出一份莫名的敬意。
晨起之時,鬧鈴還未響,我就從浩渺的天空聽到了布谷的吹奏,似近似遠,空曠迷蒙。它似乎在催促我趕快起床。伴著它歌聲的縈繞,我愉悅地出行上班。臨近晌午,下班途中披著一身疲憊的我穿過一片林蔭,沒想到又和那熟悉的“豌豆包谷”撞了個滿懷,放眼四周,又不知它在哪里。難道它在等我嗎?布谷的叫聲溫暖了我的內心,為了滿足我一睹它的快感,我趕緊在百度上搜索,布谷的各種圖片依次展現。幾十只布谷鳥出現在我的眼前,“哪一只是我兒時仰望的布谷?”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是停佇于老樹遙望遠方的灰白布谷?還是李商隱筆下“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布谷?布谷的迭迭吟唱敲開我心底繾綣的愁情。
整個下午,我就坐在窗前,靜靜地等候……隔窗而望是學校的大操場,操場的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耳邊不時傳來細碎的鳥鳴聲,斷斷續續,倏忽而逝,聲音沒有布谷那般高亢雄渾。我耐心地等待……也許是我的執著感動了布谷,也許是我和它本就有心靈之約,傍晚時分,那熟悉的聲音又從遙遠的天邊飄來了,“豌豆——包谷,豌豆——包谷……”節奏是那樣明快,聲音是那樣質樸,情感是那樣篤定。我欣喜于我久違朋友的歌聲,也被它內心透露出的豐富情懷感動。那聲音清脆雄渾富有穿透力,它是一位激情滿懷、永不止息的歌手,又是一位自由暢達、內涵豐富的詩人。它在回憶、在傾訴、在謳歌、在唱響……我愿做它忠實的傾聽者,我愿做它最親密的朋友。
一連幾天,這位大自然的歌手又陸續光臨,我已習慣了它的聲音,環視四周,依然只是布谷聲聲,卻不見“伊人倩影”。尋找它也許并不重要了,我只是希望,布谷永遠把這塊土地當成它的家,當成它施展歌喉的舞臺;我也期盼,某一天,我會看見布谷成群穿梭于城市上空的身影。這樣,“人鳥和諧”的畫面才更加美好、更加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