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就這樣來,悄無聲息。本來好好的,炎熱的盛夏,竟轉(zhuǎn)瞬間就過去。大約是世事繁忙,還是這年夏天雨特別多的緣故,直到體驗秋風、秋雨之后,才感到秋天是真正的來到。
初秋,秋雨一下就一連幾天的直往地上下。剛脫離酷暑的人們在白天盡情地享受這初秋的涼爽時,渾然不覺秋雨的煩惱,到好象要這秋雨洗盡夏日的炎塵,還世間一些靜瑟。
初秋的傍晚,秋雨仍舊是下個不停,像是細細的綿線一樣,牽直往下淌。夏天的傍晚幾乎是要出去散步的,淋著這細綿的秋雨出去,似乎沒有多大的意思,只好獨坐窗前,望著窗外的秋雨發(fā)愁。歐陽修《木蘭花》:“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念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受,在熟悉的地方,無盡的守望。吾愛可知?夜深,聽風的呼嘯,多少次,淚悄悄涌出,再輕輕拭去?
靜靜地聽著屋外的雨聲和偶爾和風聲,這秋風,原還是初秋的風,只怕還未到深秋,風還那樣的和徇,微微的,只能聽見樹葉輕輕的幌動聲。伴著秋雨入睡,要比炎熱的夏日夜舒服許多,雨漸漸的小起來,但無盡的鄉(xiāng)愁卻又涌上來,直往心頭逼。人生苦短幾十年過眼煙塵,卻經(jīng)歷著無數(shù)的春、夏、秋、冬四季;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喜、恕、哀、樂;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團聚和分離。這滿腦的思緒簡直無法牽扯出個頭來。只好就著這雨滴聲,任思緒在人生的曠野中信馬由韁。也好,總算還是安然入睡。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起來,天微明。此刻天色暮暮,還未推窗,秋雨聲卻清淅可聽。原來這秋雨一下未停,竟然下了一宿。不過這秋雨到是下得小,雨滴聲變得有節(jié)奏起來,緩緩的,滴在屋檐上。那聲音由遠而進,洞穿心房,頓覺纖纖的顫抖。這小小的雨滴聲,原是有這等震撼力,難怪古人云:“滴水穿石”。
聽完初秋的雨,恍眼就到中秋。中秋似乎什么都好,秋風仍是那樣的和徇,那綿纏不斷的秋雨卻不見蹤影,整日價的享受秋日的溫暖。秋天的陽光暖暖的包圍著群山,白云悠悠的在上空飄過,帶著鳥兒掠過時輕快的身影,腳邊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在靜悄悄地綻放著。整個空氣里都是青青的草香和碩果的甜味。
到中秋,這時樹葉開始變黃,梨子、葡萄、蘋果、還有獼猴桃都熟透,滿山滿園的果香。放眼望去,碧綠的山野蕩起遍山的紅葉,滿山遍野的莊稼黃了。收獲的歡愉充滿田間地角,充滿農(nóng)家小院,連那黃昏歸來的老牛也鼓圓了肚子,邁起閑散的步履。
中秋的陽光,不似夏日那樣明亮熾熱,夏天的陽光熾熱把人皮膚烤得辣燙。秋天的陽光看上去金燦燦的,透著豐收的氣息,片片枯黃的落葉,又似春天的紙鸞。直到傍晚,夕陽西下,彩霞滿天,朵朵的白云被落日映紅。更使人不住的想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時,你只要坐在田埂上,躺在稻草里,聽那遠處忽遠忽近的牧笛聲和那漸去的秋蟲聲,嗅聞久違的稻米香。這新稻米香慘透著泥土的芬芳,不覺得使人陶醉在不歸的大地,沁入心脾。此時,如果有戀人,或有戀人的故事,到此仿佛也會有了收獲。
中秋,最令人向往的莫過于看月。中秋看月是人生一件最要緊的事情,當你點燃一支香煙、沏上一杯清茶,坐在屋前樹下,聽一、二聲秋蟲聲,看一輪彎彎的月亮,中秋的月亮是那樣的幽靜。你會這樣想,中秋確是看月的時節(jié)。春天看月,月光是那樣清徹;夏天看月,月光卻是那樣的嬌艷;冬天即便是偶有月光,那寒宮卻又寒氣逼人。唯有在中秋看月,月光則是非常的幽靜,月光往往透過一層薄薄的霧靄,便徑直的灑向大地。那灑仿佛也是緩慢的,輕輕的。
中秋的月亮,總是靜靜的掛在樹梢上半空中,一動不動,月光俯視著大地,不停看著大地上為生計而忙碌的人們。 就著中秋的月光,老人在講述那些久遠的故事,年輕人在月光里互訴衷腸,兒童則在盡情的嬉戲。蒙朧的月光在演繹多少人間的故事。古人說道“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悲歡離和,此事古難全”。
及至到深秋,一陣秋風緊似一陣雨,一陣秋雨一陣涼。寒氣漸漸逼來,這時樹上的枯葉伴隨陣陣秋風,隨風飄零,一幅秋風掃落葉的破敗境像。深秋的天更藍更高,山色青黛,白天的陽光溫暖,夜晚的月光輕柔,大地草枯葦黃。在這自然凋零的生命周期里,生命的進程是永遠不會結(jié)束的,人生的夢幻和想象也永久地存在。
鑒此景,于寒冷之中,教人不住的伸手拿起書,而又似乎難也念下去。不是追尋久遠,就是對逝去親人無盡的懷念,且不是憑添幾許嘆息,嘆息生命的苦短,嘆息人生的無常。及至有了出家的念頭。便又想起了弘一法師,想起了他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人生是這樣的別離,走了一秋又一秋,故鄉(xiāng)的秋色離得卻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
深秋,又是一年的深秋,鳥飛絕,葉落盡。深秋一過轉(zhuǎn)瞬之間又到初冬。冬天雖是寒冷,卻又是人間的另一種境象,我急切地盼望冬天的到來,獲得一份冬日的寧靜,放眼望望雪白的世界,一種無塵的潔凈,“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宋代歐陽修在《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這樣描述秋韻:“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正是好一個“萬葉千聲皆是恨,除去世間眾生苦”,所謂人生縱有千般好,也似這萬般秋色,紅葉終會退去,秋盡冬會來,遍山的雪白將會掩盡這繽紛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