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蒼翠的雷州半島就像一塊碧綠的寶石鑲嵌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這塊太陽熱吻的地方,長夏無冬,樹木蔥蘢:有枝繁葉茂的紅豆樹,有高大葳蕤的白玉蘭樹,有婆娑起舞的紫荊花樹……還有一種被譽為南粵大地的代表樹木——榕樹。
去參觀官湖村農民別墅群時,途經烏塘村,有人提議到該村去觀看一棵遠近聞名的奇樹,我們就拐車前往。
這棵樹就長在村口的祠堂邊,離村口不到200米,它的樹型很特別,由五株氣根支撐著它的樹干并形成一個拱型。而普通的榕樹則以樹干為主,然后才長出氣根,這種主次顛倒的榕樹我第一次見到。幾位朋友觀摩后稱奇不已!有的說這棵樹像一棵造型別致的盆景,有的說像一把倒立的巨傘,有的說更像一座天然的樹屋。
“是的,這棵樹原先的位置就是一座小屋。”我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上了年紀的阿伯,熱情地自我介紹說他是該村的村長。于是,老村長便娓娓道來這棵老樹的身世——
老村長說,這棵榕樹的樹齡大約一百年,原先這里是一座土地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屋頂上長著一棵人頭高的小榕樹,村民怕它長大會擠破屋頂,于是把它砍掉,無奈不久又長出新枝。
若干年之后,村民發現這棵樹越長越旺,大有壓垮屋子之勢,而村民最為擔心的是樹大招風,總有一天會被臺風刮倒。可是一百年過去了,這棵榕樹不知經歷了多少場臺風,特別是1954年那場百年一遇的強臺風,村中大多數老樹都被攔腰折斷,而這棵榕樹卻安然無恙,村民卻意外發現一個秘密,原來這棵老樹已和那座小屋連成一體,老樹用它的氣根把土房子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本以為榕樹和土房子是這樣永久相安無事的,不想一場意外的火災卻把土房子燒得坍塌了,屋頂的瓦面也被燒得蕩然無存,只留下一棵被大火燒枯且面目全非的老榕樹。
村民抱著僥幸的心理看待這棵老樹。有的給樹澆水,有的建議移栽,更多的建議砍掉再植……最終這棵老榕樹仍是巋然不動。
有道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二年新春伊始,一場淋漓的春雨過后,村民驚奇地發現這棵老樹又起死回生了,而且長得更加茂盛……
眾人聽到這棵老樹的經歷后,不覺欽佩之至。站在村長身旁的老鄭忽然有所感悟,他說,這棵老樹的經歷實在太感人了,或許我們能從中獲得某種啟示。
這時,老鄭忽然誦起一句名言來:“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從薄冰履過。”眾人聽后不禁擊掌點贊,并向這棵榕樹深深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