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飯菜花樣不斷翻新,但有一道菜在我家每年都會出現,這道菜最簡單也最接地氣,那就是炸丸子。
炸丸子是一道很費工夫的菜。屈指算來,我炸丸子的“工齡”已經有50年了,從未間斷過,它已成了我家過年必備的一件“年貨”。
兒時,我跟著爺爺奶奶住在鄉下。一到過年的時候,奶奶就會炸丸子,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剁肉剁菜,一直忙到天黑。我也收了玩心,回家圍著奶奶轉。昏黃的燈光下,灶臺上散發出了濃濃的香味和團團熱氣,一個個圓溜溜、金黃黃的丸子在油鍋里翻滾,讓我不住地咽口水。奶奶小心地撈出鍋后,夾幾個放在碗里,讓我第一個吃。奶奶炸的丸子真香,在那個缺油少糧的年代,這才是“舌尖上的味道”呀!
我回到城里上學后,因為父母上班要到年根才能休息,我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剁肉餡的事便落在了我的身上。剁肉餡是一項勞動強度大的力氣活,那時沒有絞肉機,全要用菜刀一刀一刀地剁,四五斤肉要剁一個上午,很是辛苦,也在考驗我的耐心。為了提高效率,我用兩把菜刀一起剁,嘴巴里還打著鼓點“咚咚鏘鏘”,干活也就不覺得乏味了。接下來,父親配料、調制、烹炸。炸丸子前,父親會認真地洗臉洗手,戴袖套扎圍裙,小心翼翼地操作,我們則像饞貓似的圍著灶臺打轉轉。炸丸子最怕炸散,當看到油鍋里浮出一個個超高顏值的丸子時,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丸子給我們家帶來了“完完美美”的年。
我家每年都要炸一大盆丸子,省著點吃能吃得過了正月。只有在大年初一,我們才會把丸子當菜肴的主料。平時,只會在菜里燴上幾個丸子,那么這鍋菜就有了葷腥。如果能再放幾片肥肉,加點凍豆腐、粉條之類的,那這鍋燴菜就是待客的“山珍海味”了。
成家后,每逢過年,我都會下廚炸丸子,妻子和女兒都會湊過來看熱鬧,偶爾還打個下手。女兒特別喜歡吃我炸的丸子,甚至還帶到單位顯擺。今年炸丸子,我又開始手工剁餡,雖然有點累,但剁出來的肉餡筋道有嚼頭,口感更純正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