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麗的家鄉在文昌,我住的小村莊屋前屋后,山上山下生長郁郁蔥蔥的海棠樹。海棠樹長成一片林海,秀麗的景觀,鋪展在我遙遠歲月的瞳孔中。
海棠樹是一種常綠灌木,也是一種經濟林木,一年一開花一結果。寒氣未盡,天微暖,每年的二、三月份,海棠樹綻放著白色的花朵,宛如玉蘭花,散發著醉人的清香,引來無數的蜜蜂和蝴蝶縈繞于花間。到八、九月份果子成熟,鳥兒和松鼠從遠處來,到樹上美餐一番。有的松鼠還口含著果子一樹跳過一樹,一山跳過一山,地上到處都是掉下來吃剩的果子核仁。由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地濕潤,地上的核仁很快生根發芽成小樹苗,幾年后便長成樹木開花結果。鳥兒和松鼠被人們稱為傳播海棠種子的天使。它們把海棠種子帶到村莊,帶到森林,帶到山坡,帶到遙遠的地方去,播種綠色的世界!
小的時候,我和村里幾個小朋友一起放牛去山坡。每天吃完早餐,準備放牛出去,母親早已為我準備好了的布袋和籮筐,等牛吃草飽后拴好牛,就到有海棠樹的樹底下去撿掉下來的海棠果。山坡上的海棠果比較容易撿,但比較少;山林里的海棠果比較多,但不容易撿,掉下來的海棠果往往被樹葉遮蓋,不易發現,有時被棘荊劃破衣服。有時鳥兒和松鼠在樹上吃果子,我們在樹底下撿果子,掉下來的果子不偏不離打在我們的頭上,我們互相暗示不要大聲說話,生怕嚇跑鳥兒和松鼠,我們靜悄悄地撿。日落西山時,牽牛回家了,一袋袋一筐筐已經裝滿海棠果,沉甸甸的背不動,只好放在牛背上馱回來。回到家后,母親看見了,臉上露出愉悅的笑容,激動地說:“乖孩子,今天又撿很多了,快去洗手吃飯吧。”
海棠樹的用途非常多。它有自然紋理花紋,紋理清晰﹑漂亮。它的木質非常堅硬,可制作牛車的,可作睡床、衣柜、椅子、八仙桌等家具。
海棠果可榨油。海棠油有些苦味,我們叫做苦油,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農村尚沒有使用酒精、典酒,閹雞、閹牛時,可用苦油和鍋底的黑灰攪拌涂在動物的傷口上,有消炎、鎮痛、愈合傷口的作用。除此之外,當時農村千家萬戶都點海棠油燈,從年三十一直點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用空心燈芯或小繩索蘸油點著,不時挑撥燈芯才能繼續點亮,否則會自動熄滅或風吹熄滅。海棠油也做機械的滑潤油。真可謂,海棠油燈昏昏黃黃照亮東西南北,父母雙親辛辛苦苦熬過春夏秋冬。
在那個沒有電燈照明的年代,母親戴著深度的老花眼鏡,那長滿長繭的粗手拿著針錢,穿針引線在昏暗的海棠油燈下一針一線為子女縫補衣服。我隱約看見母親的臉頰上布滿了皺紋,頭上增添了不少的銀絲,父親的臉上也刻滿了歲月年輪,頭發也白蒼蒼了。我深知,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推移,生活的艱辛,父母親都變老了。
改革開放后,為了保護環境不受污染和綠色生態平衡,農村農民已經使用電燈照明,使用液化石油氣作飯炒菜了,大部分的農民不燒柴了,也不點海棠油燈了。但海棠樹有經濟價值,一棵大的海棠樹現在能賣上三、四百元。去年清明節,我回家祭祖時,看見海棠樹被砍伐的多,移植的少了。海棠樹越來越少了,有些地方連樹根也被挖光了,所剩廖廖無幾了。看看,看著,很心疼的啊。
進入新時代,逐步實現農村城鎮一體化,高樓大廳、電燈電話、電氣化等現帶設備,一應俱全。家鄉農村的舊風俗,春節和元宵節,雖然電燈照明,已不點海棠油燈了,但仍然點著煤油燈,電燈和煤油燈雙燈照明,象征家旺福旺財旺人丁旺,圖的是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