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羅琳:成長之旅是生命最璀璨的獎賞
文/薛峰
J·K·羅琳出生于英國格溫特郡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退休的飛機制造廠管理人員,母親在一家實驗室工作。童年時期,她相貌平平、戴眼鏡、愛好學習,有點害羞和野性。從小,她就喜歡寫作和講故事,即便6歲的時候她也已經創作了一篇關于兔子的故事。她夢想成為一位大作家,并希望自己能夠被人崇拜。
大學期間,她主修了法語,并在畢業后前往葡萄牙發展。然而,那段婚姻很快就結束了,但她帶著女兒回到英國,在愛丁堡的一間寒冷的小公寓里生活。面對困境,她開始瘋狂地寫作,記錄下自己的遭遇和人生觀。她希望通過發表文章改善生活,但現實很殘酷,只有7篇文章中的三篇沒有稿費。
她的生活十分窘迫,每當青春夢想再次浮現,她都會感到難過。在一次曼徹斯特到倫敦的旅行中,一位瘦弱、戴眼鏡的小巫師讓她產生了靈感,這個小巫師變成了《哈利·波特》的主人公。這部作品虛構了一個世界,將她的多彩夢幻融入其中,以豐富想象力為人們展示另一種世界。
盡管寫作極其艱辛,但她堅持不懈,因為她不甘心領取救濟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經歷了傷害與磨難,也要用雙手養活自己。這部小說最初被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出版社出版,而后美國的一個制片人把它搬上了熒幕。不久,它們都風靡全球,創造了一番神話。
J·K·羅琳以《哈利·波特》七部小說獲得巨大成功,每一本都引起轟動,被翻譯成63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4億冊。面對成功后的慈善事業,她始終未忘初心,為單親家庭委員會捐款50萬英鎊,還為戲劇救濟基金會創作兩部小說并捐贈25萬英鎊紀念母親。
如今,當我們看到這位曾經默默無聞的女性,如今已不再年輕卻仍保持清澈目光純真的笑容,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她的智慧:“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遇到多少痛苦,都需要我們去嘗試,因為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