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名人背后的堅守:郭明義的15年采場公路行
在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桃山路5乙,家與單位之間的一條熟悉而又陌生的路,是郭明義每日早晨踏上的起點。自1977年參軍至1982年的復員,他用步伐丈量著工作與生活的長度。在部隊期間,他五次獲得嘉獎,成為一名學雷鋒標兵。
1982年1月,郭明義回到鞍鋼礦業公司,成為一名大型生產汽車司機,不久他創造了單車年產最高紀錄。他的勤奮和能力讓他被推選為車間團支部,并成為了全礦的標桿團支部。他后來調入齊礦黨委宣傳部任理論教育干事,但當部門被撤銷時,他毫無怨言,只是繼續做其他人的工作。
1992年,老郭考入英語強化班進修一年,為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齊礦擴建工程做準備。他擔任電動輪現場組裝的英文翻譯,并拒絕了一個澳大利亞公司提供的高薪職位,因為他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深厚的情感。
每天提前兩小時到崗,在采場上走過10萬多公里、相當于四次長征路程的公路,對其維護達標合格率達98%。15年的時間里,他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如同近2000個工作日,為企業創效4000多萬元。他不僅沒有參加過女兒12年的重要學習時刻,也沒有休息過,即便是在女兒報到大學那天。
大家眼中郭明義是一位永葆本色的人物,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冰雪交加,他都堅持自己的崗位。他對記者說:“是否熱愛你從事的職業,這就是我的秘訣。”對于名利,他認為應該通過工作獲得肯定,而不是追求物質或金錢方面的虛榮。他的生活方式簡單而堅定,一直以來都是以最基本責任和義務為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