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ssie
我手機通訊簿里有個特殊的稱謂:私家車柳先生。從老家到市區有一批專門載客拉活兒的私家車,俗稱“黑的”。司機往往都是年輕人,我們稱他們“師傅”。但這個柳先生堅持不讓我們叫他師傅,而是自稱“柳先生”。
他的車也很特別。一輛10萬塊的廣本,被他擦得锃亮,夏天還在車里掛了窗簾和防曬墊,車內放著平安符和香水掛飾,整得有點花哨。
柳先生經常用手指關節輕叩著他的車反問我們:“你看著哪里像‘黑的’?”
柳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乘客上車后他就跟人熱絡地聊天,當問起來時,一車的乘客都變成了他的朋友?!拔逸d朋友回去,也不行嗎?”幾次順利通過后,柳先生有點得意。
隨著時間流逝,我因為工作調動很少再回老家了,但偶爾會接到柳先生打來的電話。他總是帶著一絲猶豫,在詢問我的情況之后才道歉,并表示愿意為我提供幫助。在那個忙碌而又充滿挑戰的人生階段,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誠與關心。
后來,有幾次聯系他,但由于業務繁忙,他只能介紹給別人來接活兒。我了解到,由于嚴打,“黑”的生意幾乎沒了,而柳先生卻因為能力出眾,成為了片區中的佼佼者。每當夜幕降臨,他坐在自己的豪華轎車中,無比的心情舒暢,因為那輛曾經的小小交通工具,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征——一個成功人的標志。
再坐上那輛熟悉的地面公交卡,只覺得這世界變化無窮,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對于那些曾經被社會所忽視、默默付出的普通大眾來說,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事業,卻擁有更加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對生活深刻理解。正如那個溫暖而又低調的小人物、私家車上的傳奇人物一樣,他們以一種獨特且強烈的情感共鳴,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新的認識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