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折線統計圖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了解畫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2.進一步掌握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能準確熟練地根據給出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單式折線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化。
3.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折線統計圖的準確、合理、簡明、美觀。
教學重點:
明確畫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以及原則,能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地畫出準確、合理、簡明、美觀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準確地畫出準確、合理、簡明、美觀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48頁向日葵高度變化情況的統計表。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3.向日葵的高度變化除了可以用統計表表示,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4.回憶畫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說明] :以向日葵的高度變化情況的統計表引入,請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從統計表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由統計表引出折線統計圖,指導學生回憶畫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二、探究新知
1.畫出表示向日葵高度變化情況的折線統計圖。
怎樣根據這張統計表畫出折線統計圖?
(1)思考:
①橫軸上表示什么?
②縱軸上表示什么?
③?
(3)小組討論后完成。
(4)集體交流。
2.評價折線統計圖
(1)學生展示自己的。折線統計圖,集體評價
(2)討論評價的標準是什么?
(3)相互評價并且修正
[說明]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回憶討論和嘗試畫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畫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在評價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通過討論評價的標準,讓學生體會折線統計圖應該正確、合理、簡明和美觀。而評價以后的進一步修正則是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鞏固練習
根據下表,畫出反映澳大利亞悉尼某年月平均
氣溫變化情況的折線圖。
(1)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2)學生介紹各自的制作方法。
(3)比較評價:?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折線統計圖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能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和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能夠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滲透統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合理的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點進行合理的估測。
教學重點:
能夠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提問
教學用具準備:
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引入
1.昨天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小胖是氣象愛好者,他對上海某日的氣溫變化作了統計。
2.課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氣溫變化情況統計圖。[說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采用與生活有關的資料,讓學生了解統計與生活緊密聯系。
二、探究新知
1.仔細觀察這張折線統計圖,是怎樣制作的?你有什么疑問?
問題1: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什么?
問題2:這是每隔幾小時測一次氣溫而得到的折線圖?
問題3:縱軸表示什么?
問題4:縱軸上的1小格代表幾℃?
2.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問題1:氣溫最高的時刻是幾時?這時氣溫是多少℃?
補充:氣溫最低的時刻是幾時?這時氣溫是多少℃?
問題2:氣溫是從幾時開始升高的?又是從幾時開始下降的`?
問題3:氣溫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幾時到幾時之間?
問題4: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幾時到幾時之間?
問題5:幾時到幾時氣溫沒有變化?
問題6:這天有幾個小時氣溫超過9℃?
3.除了以上這些,你還能提什么問題嗎?
問題7:你能估測出這一天大約屬于哪個季節? 早春、晚秋
4.折線統計圖能夠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我們要學會看圖學會分析。
[說明]:通過讀取折線統計圖信息的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合理地進行推測并說明理由。通過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提高從折線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出示:
模仿剛才的分析,試著分析這份統計圖(先小組討論):
(1)統計內容:xx小學一至六年級及喜歡看科普讀物人數統計。
(2)統計圖類型:折線統計圖
(3)喜歡看科普讀物的人數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個年級到哪個年級之間?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1)四年級喜歡看科普讀物學生的人數是多少?
(2)一至六年級喜歡看科普讀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氣所在年級喜歡看科普讀物的人數排在第3位,小淘氣是哪個年級的?
[說明]:通過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獲取信息,讓學生獲得分析數據和進行合理推測的初步經驗。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兩天的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感受?
折線統計圖教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能深切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 ,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
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投影出示例題的統計表。
2、分析統計表:
師: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嗎?
3、揭示課題:
教師邊指統計圖邊說:為了更便于分析,我們還可以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
師: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優勢:
師: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為什么還要將數據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變化請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兩個月間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兩個月間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嗎?
師:? )
3、了解結構:
師:既然折線統計圖這樣容易反映一些數據的變化情況,那我們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結構呢?
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在制作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并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名稱,在介紹名稱時明確其作用、畫圖時注意點。
三、制作統計圖:
1、 完成p65“練一練”
2、同桌互相檢查并糾錯。
3、實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課后完成
1、完成書上67頁第4題
2、把你本周的數學作業分數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折線統計圖教案 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統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并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注重知識發生過程中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而統計觀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二。加強習題的開放性,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提高與發展。
學生分析:
這節課教學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學前知識調查,調查中發現學生對投球游戲這一體育活動項目很感興趣。對于復式條形統計圖, 雖然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但間隔時間較長,且我校學生來源復雜。因此,關于本節內容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建構。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真正深入到統計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數據中蘊含著信息)。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審美、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數學好玩”的思想,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統計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4.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進一步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教法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六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直觀體驗—操作感知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活動實踐——合作交流——嘗試動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數據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分析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腦、練習卡、方格紙、彩筆
課前活動:
師:在體育課上你們做過投球游戲嗎?根據你的經驗,猜一猜投球時單手投的遠,還是雙手投的遠?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究竟誰的想法合理呢?請同學們試一試,并收集小組單手、雙手投球的數據。制統計表(學生開始投球游戲,做好記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課外,同學們做了投球游戲,那么結果是什么呢?
教師:你們是用什么方式統計的?(學生可能有用統計表的,有用統計圖的,因為四年級學過統計圖。)
生1:統計表。
生2:用統計圖。
生3:...
教師:用哪個方式好呢?
生1:統計表。
生2:條形統計圖。
生3:...
二、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教師:請同學們來展示小組的統計方式。同學們來看看哪種方式更好。
(先展示統計表再展示統計圖)
生1:統計表方便操作。(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制成的統計表)
生2:統計表可以制成統計圖,統計圖能更直觀的看出單手和雙手的差別。
教師: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統計表的數據呢?(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制成的統計圖。學生設計出的統計圖各式各樣,整理后共有五種情形:第一種將兩組數據分別制成兩幅條形統計圖;第二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小組所有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條形統計圖;第三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人兩種情形的條形摞在一起,用顏色區分;第四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個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挨在一起;第五種在同一張圖上,用不同顏色的條形分別表示兩種情形:有縱向的,還有橫向的。)
教師:請同學們評價,哪幅統計圖既美觀又便于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談談你對這幾幅圖的看法。
第五種比較起來最方便,形象直觀。
(其他同學也贊同第五種最好。)
教師:我們把像第五種這樣的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豎著的叫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橫著的叫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復式條形統計圖)
三、優化統計圖:
教師:請各小組修改統計圖。 (學生很認真、仔細,有的開始討論應該怎樣修改自己小組的統計圖。在討論修改中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談談從你們組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呢?一邊展示自己組的統計圖一邊說)我們組的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投的遠。
四、鞏固練習:
1995-1999年我國旅游業發展很快,城鄉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費迅速增長,下表是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
1、把作業紙上的統計圖補充完整,遇到困難可以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回答。)
五、回顧總結:
1、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2、收集一些報紙上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看看能獲得那些信息。
折線統計圖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通過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既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又可以體現數據變化趨勢的特點。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能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繪制完成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對數據進簡單地分析并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根據統計表所給的數據正確地完成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學會用折線統計圖來分析問題,預測事情的發展趨勢,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同學們,你們喜歡機器人嗎?下面是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
思考:從這張統計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發言,讀懂條形統計圖。
3.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特征,感悟優勢
1.初步感知
師:剛才,我們在條形統計圖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
學生觀察統計圖,指名說一說。
問:xxxx年有多少支隊伍參賽?誰來指一指?
生:邊指邊答xxxx年489支。
追問:489在哪?
生:在xxxx年這一列和橫著的489這個數據的交點。
2.揭示課題。
師:為了便于分析,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出示折線統計圖。(課件出示統計圖)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
3.深入探究。
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獨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個問題。
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交流:你是是怎樣看出來的?怎樣想的`?
4.整體感悟。
交流: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思考:那么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相比,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參賽隊伍的變化情況呢?為什么?師:你有什么感想?
生:喜歡科技、喜歡機器人制作和比賽的人越來越多了。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上找數據,為繪制折線統計圖、畫橫軸與縱軸相交的點做好準備。
三、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1.第105頁“做一做”
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
人教版折線統計圖教案 6
1.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根據實際問題,利用折線統計圖直觀地表示相應的數據,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統計圖的分析能力。
2.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學生能選擇適當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數據,能建設解釋統計的結果或進行簡單的預測。
3. 創設多種練習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1.在整理復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2.經歷統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合理的思維。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合理利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能熟練、正確地運用折線統計圖進行統計。
教學平臺
近視是困擾我們同學的眼科疾病,在班級中有近視的同學有多少?
[說明] :此情境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關,可以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小丁丁讀幾年級時,班里患近視的同學最多?一共有幾人?
小丁丁讀幾年級時,班里患近視的同學最少?一共有幾人?
小丁丁讀幾年級至幾年級時,班里患近視的同學人數大幅上升?
小丁丁讀幾年級至幾年級時,班里患近視的同學人數沒有變化?
小結:通過統計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護我們的雙眼?
[說明] :通過小結,讓學生警覺視力隨著年級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護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護視力的方法,做到學習和保護視力兩不誤。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1)討論復習畫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2)畫出折線統計圖
(3)回答問題
a、小亞和小巧這段時間最高體溫分別是多少度?
b、根據小巧和小亞的體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7
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并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折線統計圖教案 8
目的要求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把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重點難點
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
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問:你知道這兩個同學在干什么嗎?
師:氣象小組的同學將他們一天內的`觀測到的氣溫情況記錄成表,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嗎?
師:為了更便于分析,后來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出示例題折線統計圖)
師: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道,可由教師揭示,并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認識折線統計圖特征:
1.你能從這張圖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學生可能答:
從7時到19時,每隔2小時記錄一次氣溫;
在13時氣溫最高是24℃,在19時的氣溫最低是10℃。
從7時到13時這一段時間內氣溫在上升,在13時到19時這段時間內氣溫在下降。)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補充。
2.師:我們以前學過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為什么這些數據不用條形統計圖二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出示用條形統計圖)
(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氣溫的變化請況。學生點不到位時,教師加以引導:你覺得這張圖更能反映什么情況?)
3.教師小結:看來剛才統計表中告訴我們的一些信息在統計圖中都能反映出來,并且我們還可以從圖上很明顯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氣溫變化情況。
4.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學生回憶生活經驗,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一些相關圖片,加深印象。(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體溫情況圖、股票分析圖等。)
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優勢。
三、制作折線統計圖。
完成“試一試”
1. 出示“試一試”中的統計表。請學生簡單介紹從表中知道的情況。
2.制作統計圖。
?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師指名演示,同學互相評價并改正。
3.統計分析:從這張統計圖上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問請同學回答。)
師:你能預測今后幾年中我們班同學家庭擁有計算機的情況呢?(可能逐漸穩定、也可能還有上升空間,但上升的空間不是非常大。)
師:比較統計圖、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線統計圖不但和統計表一樣可以反映數據的多少,并且比較易于反映幾年中本班同學家庭計算機擁有量的一種變化請況。)
四、綜合運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同學們都喜歡運動吧,你有沒有注意過運動前后咱們的心跳情況?誰能說說?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在跳繩前后得心跳統計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情況,出示圖。
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問題想考考大家嗎?
你能預測之后幾分鐘小紅的心跳情況嗎?(趨于穩定,不會一直下降,因為小朋友的心跳穩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題。
師: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數據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統計分析,比如?(讓學生嘗試說說。)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況,及空白統計圖。
請學生觀察統計圖說說橫軸與縱軸的情況,并說說這份統計圖與前幾幅有什么不同點(縱軸的數據0—110間有一段折線,并且格子圖上用虛線表示)你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嗎?(同桌間討論后再交流,這些數據中的最低數據高于110厘米,如果將單位長度定于5厘米并且將0—110厘米全部畫出的話講比較浪費紙張,而且也不美觀。
學生獨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后更正。
同桌間統計分析,交流自己從圖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問回答,教師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況。
3.出示兩張某商場襯衫、毛衣銷售情況統計圖,讓學生說說那張是表示襯衫的銷售情況,哪張表示毛衣的銷售情況,并說說如果你是商場經理,準備怎樣組織進貨。
五、課堂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了什么?用折線統計圖分析數據有什么特點或優勢?
2. 布置作業:
(1) 補充習題
(2)將自己6歲至今的體重情況制成折線統計圖,并預測自己今后幾年的體重情況。
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算完后,說說你想說什么?(節約糧食方面的話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等方法認識了1億有多大,現在你能談談你對一億的認識嗎?
你還很想了解哪些有關一億的知識呢?
六、補充:
1、一個人的壽命以80年來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約有25億秒
2、一分鐘如果是90次心跳,一億次心跳大約要有2年多。
折線統計圖教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了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1.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教案 10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20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圖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2、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3、?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4、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制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
教學過程: 11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系,以后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0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后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少年中敢于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2006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2011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復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2006-2011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后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