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我踏上了前往水鄉周莊的旅程。在那里的每一家店鋪都陳列著油光發亮、色澤誘人的“萬三蹄”(紅燒蹄髈),這些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已故的爺爺。爺爺是一位擅長烹飪的鄉間廚子,他在周邊幾十里之內聞名遐邇,只要是家族聚會或其他喜事,鄰里們總希望能請到他掌勺。
爺爺擅長制作各式各樣的家常菜,大葷講究濃油赤醬,口味重,是深受當地居民歡迎的一位廚師。他最擅長的手藝之一就是紅燒蹄髈。這道菜對我來說有著特殊意義,因為它不僅是我的童年記憶,也是我繼承自父親手藝的一部分。我從小就被熏陶在熱氣騰騰的家庭飯局中,那時候,我只是一個好奇的小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學會了和喜歡了烹飪,就像我爸爸一樣。
小時候,我們家的餐桌上很少有葷菜,如果偶爾能有一兩塊豆腐或者一盤糖醋排骨,那我們都會興奮得不得了。幸運的是,由于沾染到了爺爺那份廚藝,我經常能夠品嘗到那些美味無比的大葷佳肴。而且,不僅如此,我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烹飪技巧,這一切都是受到了爺爺影響。
鄉風淳樸,鄉親們熱情好客,每次慶典和節日都需要準備豐盛的人數。這個過程中,最忙碌的地方當然是廚房:火焰映照著面龐汗流浹背;鍋鏟揮舞的聲音不斷;煙霧彌漫在空氣中,充滿了香味。雖然作為孩子我并不適合待在繁忙的地點,但看著父母忙碌于燉煮各種食物,一直覺得自己也應該參與進來幫助他們。
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準備一大盆紅燒蹄髈。那時,在案板上剁切好的豬腿肉看起來就像是牡丹花開,散發出一種富貴與喜慶感。不論貧富,它都是必備的大餐之一。在那個時代,即便是最貧困的人家,也會為此特意購買新鮮豬肉,將它們仔細處理成大塊,然后用黃油、冰糖、料酒等調料慢慢燉煮,讓其變成軟綿綿滑嫩嫩,不但香氣四溢,而且營養價值高。
每當回憶起過去,我們的心情就會變得溫暖而感恩。盡管歲月匆匆,我們仍舊堅持傳承我們的文化和習俗,從而讓這份美好的記憶永遠珍藏下去,而這份傳統更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情感財富。當我們坐在一起享用這些傳統佳肴時,便仿佛回到了那個溫馨而寧靜的小鎮,那種感覺真是難以忘懷!
因此,當看到那些漂亮閃爍、色澤鮮明的大型蹄髈時,不由得讓我聯想到那些往昔與祖輩共享快樂瞬間。那場景如同電影般清晰——案板上的蹄髈被切割成了精致的小片,被放入鍋中的蔬菜和肉質交織融合,以至于熟透又不會失去原有的柔軟度,使人欲罷不能地想要更多地品嘗那種獨特風味。而當我們圍坐在桌旁,用筷子輕輕揀選其中的一塊,又被稱贊為“發財肉”,那才算真正體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與滿足。
然而,在這樣一個充滿愛意和敬仰的地方,還存在一些憂傷。一方面,是因為這樣的美食已經無法再見到曾經給予我們那么多快樂的老人們;另一方面,更是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事態變化使得這種古老而珍貴的手工藝開始淡出人們視野。但正如歷史所證明,無論何種文化,都將通過不同的方式繼續生存,并對未來的世代產生影響。我相信,有關如何保持這種文化遺產,以及如何確保它可以持續流傳給下一代,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答案則隱藏在每一次舉行這樣的聚會以及分享這些故事中。此外,對于我個人來說,與身邊親近的人共同創造并分享美食,對于建立彼此之間的情誼,無疑是一種強大的紐帶,同時也是表達愛意的一個重要方式。在這里,沒有什么比共享一次簡單卻又令人愉悅的心靈交流更加重要或直接地觸及核心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