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周君藏的《任正非這個人》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對任正非的認識可能因過于遙遠而模糊。這位曾經主編《華為人報》的他,相信任正非身上充滿智慧之光,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我一直對這種“高大全”型完美企業家持懷疑態度。我知道他們是“果殼中的人”,是“單向度的人”,無法展現其柔弱的一面。
作為軍人的出身,任正非喜歡軍事化管理。記得我曾陪同托德·漢肖(西點軍校行為科學和領導力系主任)到華為進行領導力培訓,任正非召集了200多位高管聽課。托德以《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片段做了一個課件,在一項測試中,所有人都提供了他所期待的答案,只有任正非沒有給出“正確答案”,還高聲反駁這位美國大兵,盡管他相信托德·漢肖有自己堅定的信仰。
在中國企業界,與侯為貴相比,被視作是“是非不分”的典范。多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探究他們之間涇渭分明的差異,這源自各自不同的少年經歷:任正 非參加過運動,也因為知識分子父母而受冷眼;他當過兵,而且還成了黨的“十二大”代表;學校畢業后進了企業,但卻養了幾年豬。他經歷可謂“大起大落”。
然而,侯為貴則平坦許多:上學時是尖子生,畢業后教書兩年,再進入691廠,從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再到技術科長,一直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而且一干就是一二十年,他屬于典型的知識分子類型。
背景不同,使二人在企業中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管理風格:侯為貴更穩健,不太會過激,而任正在狼性十足,不循常規而富有攻擊性,有媒體甚至形容他們:“侯以和為貴,而 任則是不分黑白”。有人稱任為“偏執狂”,而侯則是溫和機會主義者。
這些特質不僅展現在華為內部,也體現在他的待人處事上。在南昌辦事處出差時,他看都不看辦事處主任就不住,這讓人們印象深刻。與魯冠球、樓忠福等億萬富豪一樣,他也有煩惱,比如如何樹威于老臣、繼承權威,或如何平衡幾個孩子關系選出最具稟賦的一人。但不同的是,他需要清理掉那些可能阻礙其兒女掌握權威的一切功臣,因此半年前盛傳10億禮送孫亞芳要替兒子鋪路,這雖被解釋成謠言,但很多人仍然相信這是遲早要發生的事跡之一。
在我們生活這個國家30年的變化里,其中發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始終站在潮頭立的人物就是他。在一個成敗論英雄時代里,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領袖,更是一個神秘人物。但我知道包裹在華為中的那個不是真正的 任 正 非,當光環隱去的時候人們將看到他的真容。而更多勵志人物,請點擊相關鏈接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