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節的臨近,遠方游子們的心中充滿了思鄉之情,他們渴望回歸家園,也為家鄉美食而動心。小陸懷念父親的獨特糖醋小排秘制,小隋一提起母親的“兩代單傳”醬肘子,便不禁流下口水,江美女則夢中夢見父親烹飪的九轉大腸……每個菜名都仿佛帶有魔力,讓人忍不住想要品嘗。作為一個離鄉千里的中年游子,我也深感思念父母制作的那些“家傳菜”,如酥鍋、炸里脊、豆腐箱子和四喜丸子,再到饅頭、水餃和生煎包……這些最普通卻又能吃出不同味道的食物。然而,這些所謂美味,對于不同食物鏈的人來說,只是甜蜜對我苦辣對你的事實。在追溯那些自認為美味時,最終總會找回父母身邊,那也是追尋舊時光的一種方式。
想想老爸在除夕前就開始準備過年的“酥鍋”。他會采買各種材料,如海帶、豬爪、蹄髈等,然后將它們層層碼進鍋內,用糖醋油鹽調好味上灶熬煮。這過程漫長且繁瑣,但老爸一定要自己做,以此保持年味。我似乎可以從他的忙碌中看到小時候蹲在灶前聞香賞味的情景。
除了“炸假魚”,還有許多其他“家傳菜”。這些菜雖然簡單,卻蘊含著多樣的記憶。而對于我來說,最珍貴的是父母制作的手工食品,因為它們帶給我的不是僅僅是滿足,而是一份難忘的情感與記憶。在這個時代,每當春節來臨,我都會無比地渴望那份來自父母手中的獨特風味,就像是在時間的河流中抓住一把屬于過去歲月的小石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