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機通訊簿里有個特殊的稱謂:私家車柳先生。從老家到市區有一批專門載客拉活兒的私家車,俗稱“黑的”。司機往往都是年輕人,我們稱他們“師傅”。但這個柳先生堅持不讓我們叫他師傅,而是自稱“柳先生”。
他的車也很特別。一輛10萬塊的廣本,被他擦得锃亮,夏天還在車里掛了窗簾和防曬墊,車內放著平安符和香水掛飾,整得有點花哨。柳先生經常用手指關節輕叩著他的車反問我們:“你看著哪里像‘黑的’?”
柳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乘客上車后他就跟人熱絡地聊天,當問起來時,一車的乘客都變成了他的朋友。“我載朋友回去,也不行嗎?”幾次順利通過后,柳先生有點得意。
隨著時間流逝,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我變得更忙碌,但每當我回到老家的日子,都會想到那個溫文爾雅、細心服務的小伙子——私家車上的男人。他給人的感覺不是一個普通司機,而是一個故事背后的主人公。
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工作調動,很少再回老家了,有一天突然接到柳先生的電話,他吞吞吐吐地詢問,是不是他哪里做得不好,因為這么久都沒坐他的車了。我解釋了一下緣由,柳先生馬上如釋重負。“有空再坐我的車,你的小孩上幼兒園了嗎?我很久沒看到她了!”
后來有幾次聯系他,但他因為業務繁忙,只能介紹給別人來接活兒。從別人的口中得知,柳先生儼然成了片區老大。( )因為嚴打,“黑的”幾乎沒生意,而 Lyons 的活兒卻多得接不完,在座位上,就電話響個不停。
再坐上 Lyons 的車已經隔了近一年。 Lyons 依舊是穿著整潔的大襯衫和西褲頭發梳得光溜溜,將這輛價值三十多萬的大型豪華轎跑開到了小區門口等待。在汽車內部,這輛豪華轎跑既舒適又豪華,與那輛曾經拉活兒的小轎比起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不僅如此,即使在沒有任何付費的情況下,他也會提供出色的服務,讓乘客感到非常滿意。這就是關于一個名為、私家的男子,從簡單開始并最終實現成功與幸福生活的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