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房產教父的放下和堅持
作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萬科這座羅馬城的建成,王石可謂功不可沒。王石,這個一石激起千浪的人,2011年,他的選擇是——赴美游學三年。這一年,他已經60歲。
60歲的王石,神采奕奕,皮膚被曬成古銅色。這位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的董事長,被稱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教父”。2010年“萬科”銷售過千億,并沒有改變王石的倔強與爭勝的雄心。雖然他似乎已經“放手”萬科的日常經營,但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卻引領這家中國住宅地產開發龍頭在過去10年,以“深圳速度”向上、再向上,又如“墾荒牛”一般穩健、再穩健。他是萬科乃至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靈魂”,他的戰略眼光、制度設計和精神內核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28年前,我只身來到深圳創業,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為夢想和嘗試,才有了今天。我鼓勵年輕人、創業者勇于開創嘗試……即使離開了萬科,精神上仍歸屬萬科?!比缃?,即便已經身在美國,只要在搜索網站里輸入王石的名字,這句離開之前說過的話仍隨處可見?;仡檸资?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582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自己經歷的風雨歷程,王石引用了一句商業史寫作名家吳曉波(博客)(微博)說的話來概括自己:“過去三十年不是那么偉大,未來的三十年不是那么平坦?!?br />
那個年代的軍人
談及王石,必須談到兩個事情——萬科,珠穆朗瑪峰。
這位喜歡拿著《大衛科波菲爾》當枕頭的人,只身下海的傳奇故事被再度翻起:
王石,1968年參軍,1973年轉業,他幾乎經歷了那個年代所可能經歷的一切:當兵,做工人。1977年,他從蘭州鐵道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廣州的一個機關工作。如果不是1983年發生的一些事,他的一生也許會像大多數人一樣在規則而平淡中度過。然而,1983年,廣州的機關干部王石做出了一件令不少人搖頭的決定,他辭去了公職,暫別了剛剛組建的小家,孤身一人去了當時尚是一片荒山灘涂的深圳特區,開始了他的創業之夢。
事實上,王石冒險辭職下海深圳源自一次無心的逛街。一天,他從深南路拐進蛇口的丁字路口,忽然望見路北一側聳立著幾個高大的白鐵皮金屬罐。那是泰國正大集團的玉米儲藏倉,這些玉米產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經香港轉運到深圳。王石打聽到,這個公司需要玉米,但因沒有運輸指標無法直接從東北采購玉米,不得已只能通過香港中轉。一拍胸脯之下,王石承諾解決運輸工具問題,并就地當起了玉米中間商。于是從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個月間,他賺了300多萬元。之后,拿著這筆“玉米錢”,王石成立了以主營進口專業視頻器材的“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這便是房地產公司萬科的前身。
王石有野心,想做一番事業,而不是做一個曇花一現的暴發戶。他很快意識到,公司要想長遠發展,就必須在“規范”上面下工夫。1988年,王石和他的同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對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盡管遇到今天難以想象的諸多阻撓和壓力,公司還是迅速地完成了股份制轉換,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按照國際慣例向社會公開發股的工商企業,并且更名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深發展、深寶安等一道,被稱為股市的“老五家”。
對一家“不問出處”的企業來說,股份制改造顯然是個痛苦的過程,但正是經歷了這次涅,萬科才得以健康地發展壯大。
作為一家新興企業,萬科以做貿易起家,先后嘗試過諸多產業,1988年才開始介入房地產開發,由于缺乏政府背景,他們拿的第一塊地的地價高出市場價10倍以上。對此,萬科人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當年的萬科就像個野孩子,別的孩子有飯吃,萬科卻得自個找飯吃,甚至是去搶飯吃。
在房地產開發行業,萬科是個遲到者,但正是介入市場時的這種不利處境,迫使萬科在與市場對接的路上比同行們走得更快。在同行眼里,萬科和王石都有點“怪”,他們總是會有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但事實證明,他們在大多數時間都將同業甩到了身后。(勵志一生 m.taiks.com)從最初的“物業管理牌”到“規劃牌”、“環境牌”,再到如今的“環保概念”、“高科技智能化概念”,在理念和實踐上,萬科一直走在國內同行的前面。
萬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領跑者”的角色?!案闫髽I有點像萬米跑,有人喜歡領跑,有人則愿意跟跑,而萬科的角色是領跑?!蓖跏f:“這樣可以逼著自己不斷提高,萬科要求自己開發的住宅永遠是同行觀摩、效仿的對象。”
今天的萬科,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經過多年積累,以“城市花園”為代表的系列品牌已經樹立起“設計精心、配套完善、物業管理出色”的良好形象,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專業優勢。
全球第一的位置
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王石選擇前者?!?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9378.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時間能夠證明對與錯。”王石曾經這樣坦然地表示。萬科總能夠在市場上占領先機,就是因為對市場和政策的理解把握,總能做到“先發制人”。
先發制人的特點讓萬科成為了行業的標桿,并在兩次“調控年”中表現突出。
第一個“調控年”是2007年,萬科在彼時率先降價,市場的反應使萬科在這一年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500億銷售額的地產企業,并且上市公司市值成為全球地產第一。而這一年也恰好是國家開始調控緊縮的時候,當12月份王石預見性地提出“拐點論”后,之后的走勢恰好印證了這一判斷。萬科的主動降價率先回收了部分現金,在宏觀調控與金融海嘯的雙重壓力之下,保證了公司營運資金的周轉。
第二個“調控年”是在2010年,萬科當年突破了1000億元的銷售大關。在三年的管理模式調整和戰略布局之后,萬科把握住政策的方向,積極進入中小城市,并且把剛性需求作為主要的消費對象,由此重點開發中小戶型,并堅持以高周轉為贏利模式,這樣的定位成功地使萬科在調控中擴大了發展。
萬科目前又將目標鎖定在保障房上,積極推進工業化生產。他們認為,未來政府將大筆投入保障房建設,而工業化顯然是萬科獲得保障房項目的重要理由。
萬科經歷著反反復復,也在不斷修正著自己的方向,正如它的領舵人王石的堅持與反省。從成立后的多元化經營,到1993年開始定調于房地產方向,萬科在業務上不斷做“減法”,直到2001年將旗下的萬佳以4億元賣給華潤,才完成了業務“蛻變”。王石在他的《在路上》中闡述,登山的過程,是個不斷需要挑戰自我勇氣的過程,而萬科也將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地尋求著自己新的高度。
“風花雪月”的微博
在一堆房地產老總中,王石似乎是一個“異類”,他沒有任志強那樣的“火爆”脾氣,也沒有潘石屹(那樣的愛熱鬧,即便是在織“圍脖”中,他發得最多的照片,是關于他家里的兩只貓咪、1只小狗、1只小香豬以及各種各樣的蘋果,吃的、沒吃的,紅的、青的,室內的、室外的。
“照片出現紅蘋果,說明我在城市,青蘋果則大部分在野外,因為青蘋果易長期保持光澤新鮮?!蓖跏涍@么描寫過:“看報、小寐、看書……兩個小時抵目的地,即使半夜仍掩不住城市的秀美,嗅到清香,桂花香?房間果盤,綠蘋果是太原帶過來的?!?br />
王石似乎已經被貼上了“蘋果先生”的標簽,為什么是蘋果呢?他曾如此解釋過:“登雪山、穿越沙漠,除了同伴,很少感覺到新鮮生命的東西,水果中,綠蘋果最方便攜帶,也不易損傷,故習慣旅行攜帶綠蘋果。同伊甸園里夏娃吃的蘋果沒有關系,同牛頓發現地球萬有引力的蘋果也沒有聯系……”他也曾如此說:“有一次登雪山,突擊營地,環境惡劣,物質短缺到缺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