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從8臺縫紉機起步,到連續23年銷量奪冠的行業老大,波司登已經成為羽絨服的代名詞。其創始人高德康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在羽絨服領域深耕42年,成為“中國羽絨服大王”。
1976年,波司登誕生于江蘇常熟一個只有8臺縫紉機的小作坊。這一年,不甘貧窮的高德康帶領11個村民一起下海創業,主營來料加工。
憑借出色的裁縫手藝,短短三年,高德康就成立了一家服裝廠。當時,高德康給上海的一家服裝廠做代工,但是由于資金有限,他只能每天都去拿料,距離成了最大的難題。
從常熟到上海有200公里,高德康不畏困難,每天騎十幾個小時的自行車往返兩地,風雨無阻。辛苦付出換來了服裝廠的快速發展,1984年,他開始為上海某羽絨服品牌做貼牌生產。
當時,季節性強、工藝復雜的羽絨服并不被市場看好,高德康卻認為這個行業大有可為。他一方面繼續接單,另一方面認真專研,掌握了羽絨服生產的全部流程。
時機成熟后,高德康決定進軍羽絨服行業,于1992年注冊了“波司登”品牌。
正當波司登發展如火如荼之時,高德康的一次決策失誤,讓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1994年,由于市場調研不充分,高德康生產的一批羽絨服銷量低迷,庫存堆積如山,公司瀕臨破產,“晚上閉上眼就一身冷汗驚醒。”
但是,高德康并沒有被挫折擊垮,他深入考察東北市場,發現波司登銷路不暢是因為羽絨服的設計不符合北方人的體形和需求。
于是,他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從顏色、面料、款式、版型、工藝五個方面入手,對羽絨服進行創新升級,并且在全國各地設立辦事處,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
1995年,波司登新款羽絨服問世,一炮而紅,年銷量高達62萬件,成為全國銷量冠軍,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此后,波司登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先后進入美國、法國、西班牙等海外市場。2007年,波司登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4年,服裝行業進入寒冬,大量實體店關門。隨后幾年,波司登業績連續下滑,品牌老化飽受詬病,如何才能突破瓶頸、東山再起?
深思熟慮之后,高德康決定進行“二次創業”,讓品牌年輕化。
2021年,波司登在紐約時裝周上驚艷亮相,吸引了安妮·海瑟薇、杰瑞米·雷納等國際大牌明星前來看秀,一戰成名。
隨后,高德康趁熱打鐵,與三位國際頂級設計師AntoninTron、TimCoppens、EnnioCapasa,推出聯名系列新品,引發波司登熱潮。
設計師聯名系列羽絨服,不僅受到眾多好萊塢明星的喜愛,而且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刷屏”。
波司登2021年財報顯示,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公司實現營收88。8億元。
如今,高德康滿懷信心,他要像做快時尚一樣做羽絨服。
“一個正確的方向,一個簡單的做法,不斷地堅持、深化,你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