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盼來了DVD版的《葉問》。據說這部電一影十分一精一彩,可因為囊中羞澀和時間問題,一直沒能去電一影院欣賞。本打算元旦放假去看,碰巧在網上找到DVD版的,也就急切地先一睹為快了,還 省了幾十塊錢,真是快哉。
影片里不乏有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比如說金山找闖到葉問家找他比武的場景。里面的武打也挺精彩的,高潮部分是最后葉問和日本軍官山蒲的決戰。葉問正直、低調、仁義和愛國,這些可以從電影里看出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電影要表現的應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了。原本世道太平之時(其實并不太平),他不設武館,不收徒弟,在家里研習武藝,倒也自在;當國家蒙難,同胞受欺時,他毅然挺身而出,最終用雙拳喚起了國人的團結之心。這讓我想起了霍元甲,還 有京劇大師梅蘭芳。他們或文或武,但都因懷抱一顆愛國之心并做出實際行動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而被人們廣為所知和受到人們的愛戴。
第一遍看下來,為葉問的精神所感動;第二遍看完,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電一影里葉問罵李釗是走狗,李釗說“...你有本事你去打啊,打死十個,一百個,一千個...”。的確,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單靠赤手空拳用武術去打強大的侵略者是行不通的。“猛虎敵不過群狼”,何況還 是會“噴火”的惡狼呢!武術不是用來和別人打架的,也不是為了簡單的比武輸贏。影片里的金山找不懂這個道理,非要找人家打;更可氣的是在外敵入侵的時候還 攔路搶劫,欺壓同胞,不去幫忙打日本鬼子,而是起內訌,白白浪費了一身的好武藝,可謂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家伙!這又使我想到了蔣介石他老人家。
歷史證明,民族的團結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論是現在還 是將來,我們中華民族都應該保持一團一結,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2篇】
周末,有時會帶寶寶去影院看電影,至于看什么電一影,當然是我先篩選(把暴力的恐怖的過濾掉),然后再由他選擇,今天,他就選擇了《葉問》,葉問是李小龍的恩師,寶寶喜歡李小龍,當然會選擇了,呵呵!我看了電影簡介,感覺葉問自信低調做人很有人格魅力,讓寶寶感受當時的愛國氣氛也不錯,就當一次愛國教育吧。
故事講述的是: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集體比斗以顯實力。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鉆研武術。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癡,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斗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葉問的好友武癡林于打斗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癡林,到打斗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于打斗場上發泄一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并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 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臺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佐騰看到三蒲被打敗竟暗設埋伏,還 好被李釗(給日本人當翻譯,但是也算愛國的中國人)及時發現阻攔,射出的子彈沒有射中葉問的要害部位,但還 是受傷倒下了,那一瞬間,人群沸騰了,紛紛用自己的拳頭跟日本兵進行株死搏斗,他真的用自己的詠春拳喚醒了中國人的團結心,看到那情景,我的內心也沸騰了,沸騰到淚水充滿眼眶,我聯想了好多好多,奧運、圣火傳遞、四川地震......
我被葉問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好一個低調自信有愛國情結的男人!電影里有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呵呵!這可是葉師傅說的哦!也喜歡甄子丹,之前看過很多他演的電影,但是沒有什么特殊感覺,只知道他有點帥,我常常會因為一個角色而喜歡某一個明星,因為喜歡葉問這個角色,所以喜歡甄子丹。電影《葉問》觀后感 - 白云木棉 - 白云深處木棉紅
【第3篇】
敢問葉問何許人也?廣東佛山也!為詠春拳的集大成者。佛山自古多出英雄,如盡人皆知的黃飛鴻等。這讓現在就讀佛山的我倍感光榮,這也是為何我要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葉問》的推出完全適合中國觀眾的心,因為中國人缺乏那種久違的愛國熱情,平時不重視而且不在乎。一旦有觸動的東西,他們的心還 是會顫動的,因為那種情還 不能完全釋懷。所以說《葉問》起了一個引頭的作用,喚起國人的愛國情懷。葉問之所以值得我們好好看,是因為他讓我們思考的東西太多。他的崇高的信念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愛國情更是值得表揚的。好好看,好好反思,必有收獲。
再來看看電影的精彩吧。整部電影的開場色彩鮮明,再利用屋內璀璨的陳設,顯示出了葉問家族的殷實。靜靜的吃飯,慢慢的飲茶,不著急慌的態度,刻畫了葉問儒家氣質的一面,告訴你這不是一個四肢發達,只會每天到處比武的無腦兒。原來神情,飲食,禮儀就能讓人物的特色是如此深刻地活現出來。
開場中的影片內容多以輕松、幽默的氣氛引導著觀眾,在哈哈大笑之間就襯托出了幾位人物的個性。這種性格的鋪墊,可以為日后故事的展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會讓觀眾覺得這些人之后的所作所為是匪夷所思的,反而都是合情合理,性格驅使的。
觀看這部電影,讓我看到的不是簡單的娛樂性質,而更多的是深深糾動每個人內心深處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這大概就是為何《葉問》如此出名吧?因為你我都是愛國之人。Don’t you?
希望每個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去看看《葉問》這部電影,相信你也會感觸良多!Please just do it!
【第4篇】
5月11日晚,我觀看了《葉問2》這部電影。
影片是從葉問經朋友幫忙跑到香港后生活窘迫的開始,為了生活他只有重操舊業來維持,那就是教人習拳,為了把《詠春拳》傳承下去,為了更多的人認識《詠春拳》。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一個房頂上的陽臺教授詠春拳,幾天來無人問津,這使得這位一代宗師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而第一個徒弟的出場給影片帶來了這個武術大片最輕松幽默的一段。
整個影片最為精彩的就是和洪金寶在圓桌比武的那一場戲,洪拳和詠春拳的兩位宗師演譯了非常令人震憾的對壘,使觀眾無不為中華武學為之叫好。通過和幾個多門派的比武,葉問終于獲得在香港開館授徒的資格,這一場紅在整個片中掀起了一個小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金寶和洋人打擂臺的那場戲,特別的悲壯,洋人因身為世界拳王而趾高氣揚,不停的侮辱中國武術,洪金寶的臺詞令人振奮和敬佩:“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國武學就不行!”那聲音雖然低沉,但鏗鏘有力,使人肅然起敬。這個人物我認為在影片中刻畫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為刁難葉問,大家還 對他很有看法,但到后來為了爭中國人這口氣與洋人擂臺比武,最終因年老和病體身亡,臨終死死的抓著擂臺邊的繩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觀眾對他的那種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自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對洋人的滿腔怒火。我想,此時坐臺下的葉問和觀眾的心情一樣的。
此仇不報非君子,葉問下定決心要為洪金寶報仇雪恨,于是挑戰洋人,第場比賽開始了,觀眾們都為揪著心,開始的時候,洋人拎葉問像抓個小雞一樣,抓起來在空中盤旋,幾個回來下來,葉問出腳的招式被裁判團禁止,于是葉問改變了進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辦法,懷著對洋人的刻骨仇恨,懷著對洪金寶的無比敬仰,最終葉問贏了,贏得很險很難,影院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給葉問的,也是為中國人這種鍥而不舍,勇于向前的一精一神而鼓掌。
葉問醉心于武術,在那個禍亂平凡的年代,他只陶醉于自己忘我的武學自由當中,并不理會身外之事,可一場場酣暢淋一漓的比拼過后,葉問慢慢走向成熟,并且,提起了弘揚中國武術的大旗,我們為中國武學自豪,希望中國武學,徇爛奪目,輝煌璀璨!
【第5篇】
昨天在酒店,一不小心看到了現在正炒得大紅大紫的電影《葉問》。看完后,“英雄”這個代名詞的解釋在我的心里發生了改變。
傳統的大英雄似乎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俠義與浪漫并存,又對任何人包括敵人懷有善心,打架動作優雅又不會太暴力,很少出丑,而且意志堅定,絕不投降。當然我也沒說葉問不俠義,不浪漫,沒善心,只是他的那些“非英雄”的場景讓我感動。
場景一:葉問為了一袋米而去日本武館和日本人較量,較量前,他從懷里掏出一個紅薯小心翼翼地放在擂臺邊上。這就顛覆了英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當時感動的在后面,葉問打贏后把米帶給同樣貧窮的鄰居桌上,自己拿著紅薯給自己的妻子吃,這就全是了英雄一樣要為生活所困。
場景二:葉問在打斗中很多使用詠春拳中的寸拳,就是照準敵人的一個部位一直打。這種打法在人們的心里是非常暴力的,而且沒有一絲美感,很像是電影中的一些反派人物比如火云邪神或是黑武士的招式。但是葉問卻用著招式狠狠地打日本人,不知道是導演有仇日心里還 是為了表現葉問的愛一國一精一神,不過為了提升葉問的英雄地位,我寧可相信是后者。
場景三:日本人把工人圍起來拷問葉問的下落,這時葉問高舉著雙手跑進人群說我在這兒。當然這場景在以往的英雄片中也出現過,但是別的英雄跑過去時的樣子是案首闊步,一副大義凜然、理直氣壯的樣子。但是葉問跑過去時卻是一副俘虜的樣子,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儒雅,但這樣卻恰恰表現了他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怕敵人傷害他們的心態。
附加一個,就是在電影的結尾,葉問也不是以如何風光收場的,而是以在逃亡的路上躺在妻子的懷里作為最后一幕,這時,他更不像個英雄,而像是個需要保護的孩子。
就是《葉問》里顛覆了傳統英雄的形象,才使得“英雄”這個詞更加生活化、更加人性化,才會給我們更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