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觀看的《建一黨一偉業》令我有感而發。首先,吸引我前往影院觀看《建一黨一偉業》的不是電一影情節,而是劇本本身來源于真實歷史之記錄。其次才是那號稱百余位國內乃至兩三地國內外眾多的一線明星們的加盟。
這部電一影講述的是風雨飄搖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國人在腐敗橫行、災害頻仍、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中,沖破無能、獨一裁、賣國的政一府勢力和舊勢力的重重阻撓,秘密組一黨一的故事。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關于偉大的中國先行者們的故事。《建一黨一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一產一黨一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蕩”“巨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系之復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一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只是個皮一毛一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一影里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歷史,我們需要正視它,無論對與錯、是與非、曲與折。畢竟,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距今僅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輩們身上的。值得稱頌的是,無論是看完電視劇《中國1921》后,還 是剛剛看完的電一影《建一黨一偉業》,都非常可觀、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
影片《建一黨一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后到中國共一產一黨一正式建一黨一這十余年時間里面發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歷史事件的恢宏巨制電一影作品,同樣也是一部絕對官方政治色彩的紀念中國共一產一黨一建一黨一90周年的文獻紀錄片。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客觀、真實就好。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幾年產生了新文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進入高一潮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而“賽先生”就是指科學。這可是兩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國請來了“賽先生”,就可以實現國家的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的四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富裕的發展進程;中國請來了“德先生”,就會實現國家的第五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幸福的發展進程。為了請進這兩位先生,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與腐敗獨一裁的政一府做著艱苦卓絕的斗爭。而最后的結果是:他們成功地組建了政一黨一,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一黨一偉業》并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壓戊戌變法還 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一黨一偉業》中,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是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于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來,隨著關于二人在抗戰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一逼一利誘,不做漢一奸一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顯然,這種評論也被帶進了電一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困在趙家樓內,借著牌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
影片《建一黨一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之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后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還 有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在火車站告別小鳳仙時的那句“七尺男兒”的經典對白。
影片《建一黨一偉業》里面著重渲染了一下一毛一主席和楊開慧的情感故事。我以為,這也是出于對一毛一主席和楊開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兩人簡單結婚(即“一裸一婚”)當晚并肩坐在一床一頭有些經典的對白。歷史證明,楊開慧同志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中國共一產一黨一給中國帶來的是60年的和平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于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于90年前,發源于1921年的7月,發源于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90年來,中國共一產一黨一自始至終都代表著中國大多數人的愿景和訴求。從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過370萬中一共一黨一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一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3名代表,五十多位一黨一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余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一產一黨一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一黨一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一影的導演,感謝所有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員和幕后工作者們,是他們把幾十年來的陣痛、血淚與斗爭濃縮成一捧一精一華,跨過時空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明白:要實現幸福安定的生活,就應該一團一結起來,砸爛纏在身上的枷鎖!偉大的共一產一黨一人也用他們的實際 行動告訴我們: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