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將心比心》教學設計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優秀 篇1【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重點段。
2、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見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了解梗概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尊嚴這一課,從哈默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做人要——自尊自愛!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看看它又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學習課文的學習目標,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兒?
1、阿姨幫奶奶推開大門
2、母親鼓勵護士為她扎針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默讀課文,畫出故事中令你感動的地方,一邊畫一邊在旁邊寫上,為什么這句話令你感動?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現出來?畫完以后,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然后再分組匯報。
四、抒發情感,手寫我心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在別的同學發言時,自動保持安靜,用心傾聽;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在上下樓梯時,有秩序地通過,降低發生危險的可能;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________ 。
如果 ________,就________ 。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重點段。
2、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見解。
【教學重、難點】通過品讀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尊嚴這一課,從哈默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做人要——
自尊自愛!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看看它又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將心比心
有誰誰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將自己的心比作別人的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
那么,課文中講了哪些將心比心的故事呢?,請同學們翻開書本,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一起看讀一讀課題上方的閱讀提示——
閱讀提示告訴了我們這一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呢?
出示課文目標——
請同學們再來讀一遍課文目標。
知道了課文的學習目標,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兒?
首先,課文講了幾件事兒?
誰來說說第一件事兒講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
1、阿姨幫奶奶推開大門
2、母親鼓勵護士為她扎針
伺機板書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課文講了兩件事兒,并概括了它們的主要內容,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行默讀課文,畫出故事中令你感動的地方,一邊畫一邊在旁邊寫上,為什么這句話令你感動?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現出來?
畫完以后,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然后再分組匯報。
第一個故事:
為什么這句話令你感動?因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阿姨的善良。你從哪些具體的詞語,可以看出阿姨的善良呢?
還有沒有人也是被這句話感動的呢?能不能也說說為什么令你感動?
當阿姨幫助完奶奶以后,又說了些什么呢?
難道,只是因為自己家中有這么一位老人,所以阿姨才幫助老奶奶的嗎?
沒錯,無論阿姨是否有這么一位同樣需要幫助的老母親,她都會幫助這位老奶奶的。這,就是將心比心。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學了第一個故事,我們知道了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那么,對于孩子呢?請看第二個故事,看看母親又是如何關愛孩子的呢?
同樣,請同學們來說說,在第二個故事里,最令你感動的地方是哪些?
母親的行動:
從這里你體會到了母親的什么品質?
善良
當我正要抱怨時,母親的表情是——
當我抱怨的話快要涌到嘴邊時,母親又說了什么呢?
請問,在這個故事里,有沒有同學覺得令你感動的地方和剛才那位同學不同呢?
母親,除了在為護士著想,鼓勵護士以外,還說到了:“希望自己的女兒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遇到寬容的患者”是啊,同學們現在都還是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同樣的,我們也要去關愛比我們弱小的`弟弟妹妹……
這樣的互相關愛,也是一種將心比心的表現。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是啊,每一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到那時,你是否也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尊重并在你需要時給予幫助呢?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否都期待著別人能對自己多一些關愛、包容和理解呢?但是,難道我們只是要對老人對孩子多一些尊重和關愛嗎?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又應該怎樣相處,如何對待呢?
生活中,也需要將心比心,也需要寬容和理解。是的,生活中,朋友間同學之間也需要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誰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人人都能將心比心,那么同學之間就會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歡笑。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在別的同學發言時,自動保持安靜,用心傾聽;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在上下樓梯時,有秩序地通過,降低發生危險的可能;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 ,這些都是將心比心,都是就是將自己的心比作別人的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讓我們回到課文,再帶著你的感動,一起再來讀讀課文最后 ……此處隱藏8863個字……
(3)朗讀:讀出暖暖的感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的話。”
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找感動的地方,讓學生體會“將心比心”】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順學生的話隨機: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2、“只見……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緊,再來一次。)
(1)“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2)引讀: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3)你認識到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設計意圖:通過引讀,讓學生體會母親的寬容,母親善待他人,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母親這樣做的時候,她想到了誰?(自己的女兒),那么母親是怎樣說的那?(出示句子)
3、“這是我的女兒,………”
(1)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母親時刻想著女兒無微不至地關愛著女兒。母親愛自己的孩子,也同樣地關愛著別的孩子。母親能夠將心比心,希望她的女兒也能遇到理解寬容別人的人。)
(2)你就是母親,你想怎么對護士說呢?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一起對護士說:
(3)老師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去醫院,遇到文中那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讀母親的話,讓學生再次體會“將心比心”,通過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將心比心”,并在生活中做到“將心比心”】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過渡:同學們,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
1、文中的阿姨這樣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女生齊讀)
2、文中的母親這樣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男生齊讀)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全班齊讀)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4、請你說一說對”將心比心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反復讀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將心比心”的含義,讓學生真正在讀中感悟】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小練筆,模仿文中的語言描寫,寫一段話(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將心比心”】
4、送給同學們臺灣作家羅蘭的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將心比心”】
5、帶著對將心比心的理解,再次走入文本,齊讀課文。
結課: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優秀 篇8一、學習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課時一
(一)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③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①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③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活,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⑤學習第三: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嗎?
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⑦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課時二
(一)自學課文
①自由朗讀全文。
②同桌之間相互進行朗讀檢查。
③提出疑難,師生共同解決。
(二)感知內容
①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②指名復述課文敘述的兩個生活“小鏡頭”。
(三)交流體會
①你對課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親想說些什么?
②你平時生活中有否遇到過這樣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創設情境,補充對話
①在公共汽車上,一位紅領巾給老人讓座。
②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忙著在山上種樹。
四、教學結束:
課外作業
臺灣作家羅蘭曾經這樣說:“如果每一個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