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6篇(優選)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一、活動緣由:
1.背景分析:
現代社會日益發展,交通越來越便捷,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交通。自行車、助動車、地鐵、公交車、私家車等,已經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日益增多和普及,尤其我們幼兒園的幼兒很少有機會能坐公交車和地鐵,比較缺少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對于坐車的文明禮儀更是了解的甚少。
縱觀我們二期課改的學習材料上對于幼兒禮儀、規則方面的內容涉及得比較少。而我們的幼兒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他們必須遵守社會中的種種的規則,如坐車的規則、坐地鐵的規則、過馬路的規則等等。社會中的種種規則維持著次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條理更加和諧。由此我們幼兒園的“生存課程”針對幼兒的現狀和需要,提出讓幼兒體驗這種這種規則帶來的相對約束性,以體驗真實社會中做人的基本行為規范,這方面內容的學習和體驗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適應社會是非常有必要的。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禮儀的關鍵期。幼兒禮儀分為生活禮儀、學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大部分。我們進行此“文明小乘客”活動就是在培養幼兒社會公共場所的禮儀。公共場所禮儀涵蓋面較廣,對幼兒而言,首先要做到初步了解,然后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和基本文明禮儀。幼兒乘車禮儀包括上車禮儀、坐車禮儀與下車禮儀。如上車前要主動購票,按順序上車,先下后上。上車時不擠不推,要禮讓老弱病殘孕。上車之后,行駛中不瘋趕打鬧,不要大聲喧嘩,不向車外丟東西,不要隨地吐痰,垃圾丟向垃圾簍,不脫鞋,不蹬座位,不在車上吃東西。下車要提前準備、需他人讓路時要用“請您讓一下”等文明用語等。同樣在坐地鐵
時也應該買票進入、先上后下、在車廂里不大聲喧嘩、不隨意走動、不吃東西,主動讓坐給有需要的人等。幼兒在學習和遵守這些規則的同時,社會性也在不斷發展和提高。
2、活動價值: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精辟闡明了"禮"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在公眾場合,不懂禮就會失禮,失禮會令賓主雙方都難堪。要懂禮,必須加強禮儀相關知識的學習。我國自古就有“東方禮儀之邦”的美稱,從周朝時期便制定做人的規范,《尚書》中詳細記載了許多人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典章制度,孔子認為“禮是治國安邦的基礎”,“不學禮,無以立”(《史記》),就是說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由此可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可以稱之為文明禮貌發展史。直到今天,中國人民熱情好客、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仍為世界各國所稱頌。不少海外華人都恪守傳統古訓,他們勵志將子女培養成遵守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家教規范的人,從而受到世人的交口稱贊。以上這些都是值得每個中華兒女引以為自豪的,所以繼承和發揚祖輩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從小培養孩子懂尊重、講規則、有愛心、尊禮儀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今我們的孩子都是集萬千寵愛一身在家里嬌生慣養,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個人意識比較強,缺乏自制力和堅持性。有不少家庭對孩子的禮儀教育的缺失,家里沒有大小之分,愛幼之風可是甚之又甚,長此以往,對孩子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由此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學習這些禮儀的同時能培養幼兒有禮貌、有愛心、懂尊重的優良品質。
綜上所述,我們設計了“乘車環游新江灣城”的情境,讓大班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逐步地感知、了解乘車的基本禮儀,體驗文明乘車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們在生活中爭做文明小乘客的意識和行為。同時教師將帶領中班的幼兒參觀地鐵站,通過實地的考察、采訪來了解坐地鐵的規則。
二、活動目標:
通過帶領中大班幼兒體驗坐公交車、參觀地鐵的活動,讓幼兒了解和懂得相關的社會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以及有愛心、懂尊重、講規則的優良品質。
各年齡段目標:
大班:通過帶領幼兒乘坐公交車,環游新江灣城的形式,來模擬各種乘車的情景,使幼兒了解乘車的文明禮儀和安全知識。
中班:
1.在外出參觀“地鐵站”的體驗活動中,了解并遵守乘坐地鐵的規則,提高自己在公共場所的安全意識。
2.能夠大膽地表達、交流,嘗試進行采訪活動,了解地鐵工作人員的工作,知道地鐵工作員的辛苦。
三、活動方案:
前期準備(中大班)
1. 負責教師踩點,了解相關路線站頭、地鐵須知。聯系車輛確定時間、路線。
2. 文明倡議書(海報),貼門廳,家長、幼兒簽名。
3. 大廳交通環境布置。
4. 文明乘客卡,親子制作,紙張裁剪,家長發通知。
5. 小鴿子記者證,小鴿子采訪話筒,現場采訪用。
6. 幼兒穿短袖校服、校褲、運動鞋。
7. 每班增加1名教師協助活動開展。
8. 安全預案(附后)
活動一:乘坐公交車(大班)
活動時間:20xx年9月23日 9:00——10:00 (大一、大二) 9:30——10:30 (大三、大四) 地點:新江灣1201終點站(大班)
活動開展:
(一)活動前期:
1、幼兒知識準備:社會性集體活動《我是文明小乘客》附教案:
2、每個幼兒帶一元錢或帶好交通卡。
(二)活動中期
活動準備:1、每個班兩位家長參與扮演乘客的角色。(老人、孕婦、受傷、身體不適)
活動目標:
1.理解并遵守乘車的基本規則,了解做一個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禮儀,正當文明小乘客。
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坐公交車的過程。
活動準備:多媒體故事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文明的小乘客》并提問:
(1)小動物們是怎么樣上車的?虎大哥上車時怎么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么樣?為什么?
(2)小花狗乘車時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么樣?為什么?
(3)雞大嬸乘車時不小心踩了虎大哥一腳,它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它做得怎么樣?為什么?
(4)虎大哥乘車講文明嗎?虎大哥最后下車了嗎?為什么會下車呢?
2.教師組織幼兒自由討論。
(1)提問:你平時乘車時怎樣做的?除了故事中說的,乘車時還應該注意什么?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回傾聽。
3.教師引導幼兒集體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歸納和小結。
(1)乘坐公共汽車時,上車應主動投幣或刷卡。
(2)要從前門上車,后門下車。
……此處隱藏3672個字……,跳著舞進入場地。
二、觀看發生地震的立體影片。小朋友們,今天除了我們這些小紅軍之外,還來了許多紅軍叔叔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 圍繞影片與幼兒展開討論:
1、提問:
(1)、剛才的故事里有哪些人物?發生在什么時候、地點?
(2)、發生什么事情啦(地震)?發生地震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3)、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呢?
2、老師小結地震的可怕性,講解會發生地震的原因。
3、提問幼兒發生地震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開發幼兒的思維和想像能力。
四、 觀看課件《發生地震時,該如何應變》。
五、 圍繞課件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
1、發生地震時,故事里面的曾美麗、小帥哥他們是怎么逃生的?
2、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嗎?
3、教師小結發生地震時該如何應變。
(1)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靜。
(2) 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
(3) 如果你在家里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后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4)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你。
(5) 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六、幼兒進行地震逃生演習。
1、 場地布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臉盤、鍋爐等;安排一些幼兒坐在車子上;
2、 引導孩子們要注意別驚慌,要注意掌握躲、閃、鉆、爬的技能,別撞倒別人,要互相關心同伴是否脫離危險,互相扶持。教師要注意引導幫助孩子們掌握好逃生技能。
大班教案 篇5活動目標:
1、學習用兩根長條紙交替折疊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四肢。
2、能自主的選擇材料裝飾瓶子娃娃,體驗合作的快樂。
3、懂得廢舊物品再利用,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范作:會跳舞的瓶子娃娃;PPT款課件;養樂多瓶子;彩紙,彩帶等
活動流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聽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師:那現在先請大家來看看,今天王老師請來了什么娃娃?(瓶子娃娃)
師:看看,這個瓶子娃娃還會干什么?(會跳舞)
師:對了,這是個會跳舞的瓶子娃娃,你們喜歡她嗎?(喜歡)
師:新年到了,瓶子娃娃丁丁要開個新年舞會,他想邀請更多的會跳舞的瓶子娃娃參加,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幫他,好嗎?(好)
二、探討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并學習長條紙交疊折疊的技能
1、幼兒探討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瓶子娃娃是怎么做的?
師:用了哪些材料?
2、教師示范:用長條紙交替折疊成瓶子娃娃的手腳
三、運用交替折疊折疊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腳
1、運用交替折疊折疊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腳
2、設計瓶子娃娃的臉
3、裝飾瓶子娃娃
四、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兩人一組,商量制作瓶子娃娃
五、作品展示:
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請幼兒拿著制作好的瓶子娃娃一起跳舞展示。師運用兒童化的語言指導幼兒,給幼兒以相互啟發。
六、展示作品:對創造性強的作品給予表揚,讓幼兒欣賞,對一般的作品找出其優點,鼓勵幼兒的進步。
大班教案 篇6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理解歌詞的含義,能嘗試用詼諧有趣的聲音表現歌曲。
2、在理解“顛倒”一詞含義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圖片,嘗試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應的歌詞。
3、能大膽的表述出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體驗探索、匹配歌詞的`快樂。
活動過程:
幼兒回答教師反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觀察圖片的興趣。
1、提問:“在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他們每天都愉快的生活著。有一天,有個小仙女用了根魔棒一點,森林里就發生了很多變化,到底有哪些變化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范唱第一遍)
2、老師出示大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趣事,老師按孩子們講述的順序將幼兒講到的趣事用相應的小圖片進行展示,并按歌詞幫助孩子進行歸納,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我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幼:“我聽見老鼠變成了森林里的大王/我聽見了小魚在天上飛……”
師:“你們聽的可真仔細呀,現在請你們再來聽我唱一遍,看看有沒有小朋友要補充的?”(教師范唱第二遍)
二、引導幼兒匹配歌詞圖譜。
1、出示空缺大圖譜(教師進行第三遍范唱)
(1)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完整嗎?為什么?
怎么才能把歌唱完整呢?
這些圖片該怎么放呢?
(2)引導幼兒討論:這兩張圖片為什么放在一起?(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句“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稱霸王,大獅子害怕那個小老鼠”的兩張圖片。)
(3)幼兒嘗試匹配空缺處的圖片,完成自己的小圖譜。(教師進行第四遍范唱)
(4)幼兒交流匹配情況,老師在大圖譜中進行記錄。老師逐句進行第五遍范唱,到空格出停下,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匹配說出來。
(5)幼兒隨老師邊唱邊檢查圖片的匹配是否合適。
幼:“不完整。”
“因為有好多地方都空著。“
“把這些圖片放上去。”
“把小老鼠的圖片放在這個王冠的前面。”……
幼:“因為小老鼠是森林里的大王,獅子害怕小老鼠。”
教師小結:“兩個物體間的某些方面反過來了,就是顛倒了。那你們現在能不能幫我把剩下的這些小圖片們都找到自己的家呢?”
三、師生完整學習演唱歌曲,從看圖到不看圖,逐漸增加難度挑戰。
1、師幼共同學習演唱歌曲。
師:“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幫自己的小圖片找到了家,真能干,那現在你們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這首顛倒歌給唱出來啊?”
2、拿掉幾個小圖片,讓幼兒挑戰歌曲演唱。
師:“唱得真不錯,現在我要考驗考驗你們,看看我拿掉幾個小圖片以后你們還能不能把歌詞都唱出來啊?”
3、拿掉全部的圖片,讓幼兒不看圖片完整演唱。
師:“現在我要把整個圖片都拿掉了,你們不看圖片還能不能唱出來啊?”
4、用詼諧有趣的聲音將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聽。
師:“好,現在請小朋友輕輕起立,身體向后轉,把我們好聽的歌曲演唱給客人老師們聽,好不好?”
幼:“能!”
“好!”
師:“好,那我們先一起來試一遍。”
“你們太棒了,這樣都難不倒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