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繪本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繪本教學心得體會1自然拼音法,在英語教學中是很重要的。作為學習英語發音的基礎,自然拼音是基礎中的基礎。
英語自然拼讀法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規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而自然拼讀法的最大特點是:它會把復雜的發音歸納成有規律的、簡單的發音,把英文的字母與發音聯系起來,徹底解決學生學英語發音難、發不準音的問題。據研究,英語單詞80%以上都符合一定的發音規則,只要孩子掌握這些發音規則,并加以練習,就可輕松的做到看字讀音,聽音拼字。
作為教授的啟蒙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字母歌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領學生找出字母中,比較重要的5個元音字母,從而通過元音字母的發音練習鞏固字母的發音,加上比較常用的字母組合,一起練習,通過小游戲,互動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記憶。
在教授內容的同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通過故事教學法教授字母發音,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角色,身臨其境的學習知識。教師可以自行總結一下相關的知識點,讓其串聯起來以便學生學習和記憶。比如可以通過5個元音字母的發音,引出a-e開音節等特殊結構的發音規則,通過練習,鞏固知識點,再將同住一家的家庭成員歸納成同音詞,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成員,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各自的名字,當各個家族分類的精彩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就會強烈的吸引著他們。使他們在家庭環境的.氛圍下開始學習字母和音標。這樣學生就會記住其發音,從而歸納了相關發信的字母及字母組合,不用再費力的逐一背誦,學生記起來也很方便,學起來也很有趣。在教授每個字母發音時,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及語音語調,與學生互動,方便記憶,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要想讓學生完全掌握和記住拼讀規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使拼讀方法系統化,規律化,便于學習和掌握。學生能夠集中精力一部分,一部分地攻破拼讀規律的難關,所以在每一段教授過程中,教師都可以把相關知識點改編成童謠及小口訣,方便學生記憶及理解,在某些易混的知識點上,教師也可以把其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趣味性的教授,使學生更加有興趣的學習。比如:教授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時,可以串起來,改編一個老虎看牙醫的故事,老虎牙齒看好了之后,又坐上了小火車,火車上的成員有的餓了,有的吃的很飽,通過不用角色的扮演,及性格特點,歸納出其發音,把學生帶入故事中去,不會很枯燥的學習,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進行講授,這樣子,不僅學生很愛聽,很愛學習,教師也會教授的很得心應手,在做練習時,也會更加順暢。在日后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場景故事的提示,讓學生聯想出相關的知識點,方便記憶方便學習。
對于比較難發的音及易混的音,教師可以通過TPR教學法,帶領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理解及練習。在教學中配合適當的練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自然拼讀規律。學生一旦掌握了這樣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出示任何一個單詞,學生們不借助音標,就能夠讀出來,在聽寫單詞時,按照拼讀規律能夠寫出該單詞。最終達到見到生詞就會讀,會讀的生詞就會寫,會寫的生詞就會說的學習目的。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在英語學習方面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學習中講終身受益。
自然拼音也叫做簡單拼音,通過教師的逐步教授使學生輕松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時學好英語的基礎。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通過不斷的努力來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采用一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帶領學生更好的學習自然拼音,從而更好的教授知識。
繪本教學心得體會2非常榮幸參加了由《早期教育》編輯部 和《東方娃娃》雜志社組織20xx年“幼兒園繪本教育”研討會,來常州進行專場研討活動。上午由三所幼兒園現場展示三個繪本教學,下午是南京專家講座:分別是簡健萍博士的“繪本與幼兒的發展價值”和李慧博士的“繪本在幼兒園運用的方式、方法”。
就上午的三個繪本教學活動談談我的想法:
通過三個教學活動展示,詮釋了繪本教學的3個不同課程模式。挖掘了繪本豐富的內涵,構建多元課型模式。也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對繪本教學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班繪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師選用了游戲型的課程模式,在整個活動中利用了生動地Flash課件,并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將繪本知識傳達給幼兒,灰太狼的新娘是誰?給孩子制造了懸念,通過不同的身體部位的觀察從中習得形容詞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后孩子們發現灰太狼的新娘原來還是狼,孩子們興奮不已,給幼兒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暢所欲言,大膽表達。
大班的繪本教學《胡椒生長在哪里》,這是一個科學繪本,教師選用了細讀型的課程模式,教師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征選取了比較接近幼兒生活經驗的5個畫面,通過帶著問題去繪本中尋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書的結構,最后到再現閱讀,加深對書的理解;整個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究欲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在活動中采用了后半部分自主閱讀穿插的方式,教師適時指導,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幼兒表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次活動都是機關幼兒園的孩子參與其中,從孩子情況能反映出孩子們積累的繪本素養及扎實的閱讀功底,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很強,知識面很寬泛,語言表述習慣非常好,可見并非一日之功。
第三個教學內容是大班的繪本《最好的貓,德澤》,這是一個關于親情,關于生命的繪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時候,人與寵物的關系,超乎朋友,近乎親人。對于這樣一個繪本,教師主要選擇了賞讀型的模式,教師以旁白“我”導出故事情節,通過觀察圖片、討論,加上教師語言、教態的感染,幼兒深入其中。故事高潮:貓德澤去世,音樂、圖片的渲染,整個悲傷流淌在每個在場的人的內心,這無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學活動。
這次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繪本教學的創新還需要我們在課堂中不斷摸索,只要孩子喜歡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繪本教學心得體會3今年暑假,我參加了衢州學院的繼續教育課程,這次選修的是《圖畫書欣賞及閱讀教學研修班》,短短幾天的課程,被老師們高度的敬業精神以及優秀的教學素養所感動,而作為學習者,也是感觸頗多,收獲滿滿。
鄭紅梅老師的《圖畫書概論》首先帶我們進入了絢麗多彩的繪本世界,她還闡述了圖畫書的三要素,圖畫書的藝術特征等等,她那親切的語言,和我們之間良好的互動,同學們積極而又熱烈的' ……此處隱藏17751個字……人尋味的繪本,能引領著孩子們飛翔在這一個個神奇夢幻般的空間里享受文化帶來的不同以往的快樂。
繪本教學心得體會14繪本教學是我們這次期中開課的內容。對于繪本我自身是沒有什么概念的,沒看過繪本教學,沒聽到過有關于繪本的講座。所以我們大班這次繪本開課大家都覺得困難重重,因為大家都在商討后都一致覺得難度很大。沒有嘗試過怎么知道會不會成功?所以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詳細進行了研討。首先通過研討確定了繪本題目:《鳥窩里的樹》。這是一個有關于保護自然,保護樹木的主題。然后確定了中心目標。我們這一組是一課四研,第一研的教師比較輕松,可以發揮自己的所有想象和構思,第二研就需要在第一研的.基礎上進行研討與改動,再上出更好的課,以此類推,第四研就相當于精品課,是最好的研討和改動的結果,是所有教師的心血凝聚。
所以我們在第一研教師開課后認真進行了研討,認為第二研可以采取圖片排序的形式讓幼兒熟悉繪本內容,進一步感知并且了解故事內容,幫助他們理解。第二步改動的就是在幼兒安靜閱讀繪本的時候教師運用適當性語言給予指導幫助幼兒閱讀。顯然這兩處改動非常有效,這次的繪本教學成果好了很多。繪本教學這樣的形式我是第一次接觸到,盡管難度很大。但對于我們來說,沒有嘗試就連百分之一的成功機率都沒有。通過一課四研的方式,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繪本教學的意義與教法。
繪本教學心得體會15這個故事情節詼諧、有趣,適合中班下學期幼兒閱讀,他們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并有較濃厚的閱讀興趣,有的孩子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識字的積極性很高,通過讓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的同時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每個幼兒在語言上得到迅速發展。
圖畫書以孩子和爸爸媽媽互換角色,也讓幼兒通過與大人的角色互換,真正了解了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由于自己的調皮給爸爸媽媽制造了那么多的麻煩,進一步體驗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在孩子們的眼里,爸爸媽媽的工作永遠是有趣的、好玩的、讓他們向往的,而不能想象如果自己真正的去做爸爸媽媽的工作,那又會發生怎樣尷尬的事情。圖畫書《對換節》正是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孩子們通過閱讀,真正了解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從而激發孩子們渴望長大的愿望,體驗來自爸爸媽媽的愛!
本次活動本想讓幼兒邊看繪本,邊與幼兒一起進行閱讀繪本,但一想到幼兒人數太多,繪本一到幼兒手中,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被繪本吸引,因此將繪本制成了課件,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大家一起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繪本閱讀。活動一開始通過理解什么是對換節,再讓幼兒對與爸爸媽媽交換角色產生興趣,爸爸媽媽在幼兒園過的很快樂,玩著玩著都忘了年齡,可孩子在換上爸爸媽媽的角色后卻過的非常的糟糕,激起了幼兒想要閱讀的興趣。
《我的幸運一天》講的是一只小肥豬找錯了門,來到了狐貍家,當面對危險時,小豬沉著、鎮定。積極想辦法,動腦筋,終于憑借自己的智慧脫離了危險的故事。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并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每個幼兒的想象、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為了呈現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來輔助教學,想隨著畫面的出現,一步步引出故事情節。在逐步揭示情節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幼兒猜測情節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然后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能積極閱讀畫面。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繪本特點是圖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圖片沒有文字,這就意味著老師怎樣引導孩子來閱讀畫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中,幼兒都積極回應著我的問題,但在整體的把握上不夠突出,以至于給人的感覺是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的感覺,比較呆板,不夠創新。
在教學中老師能引導孩子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如孩子會通過觀察小豬的表情、動作、姿勢、說話,從中想象故事的發展,體會小豬的機智與可愛。這樣孩子們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著作品所引發的快樂。這些想象的內容讓繪本閱讀不僅僅只局限在繪本本身,而是使得繪本閱讀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總之,在進行繪本教學時,老師要盡量通過自己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吸引孩子,盡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合理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孩子樂于閱讀樂于表達的良好習慣。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它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彩虹色的花,用六片花瓣給朋友們提供了幫助,使朋友們獲得了快樂,而自己也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我將故事內容制作成ppt,配上優美的音樂,為孩子們創造了寬松的閱讀環境,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對于剛升入中班的'孩子來說,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氛圍,體驗故事的情境,理解故事的情節,便達到了一次教學活動的目的。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以下幾個方面還是做得成功的:
1、我注重挖掘故事情節,結合故事的發展脈絡,聯系實際生活,適時引導幼兒思考,發散了思維。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創作背景,創作的深層次意思。教師要事先挖掘這個故事的內涵,課堂深入淺出,用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語言,表達出來。借故事,讓孩子學道理。本次活動內容從載體到形式,從意象到內涵等,都以貼近幼兒生活為切入點。幼兒始終以愉快的、主動的情緒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內容,并將自己融入情節中,遷移自己的情感體驗,懂得幫助朋友和得到幫助都很快樂。
2、在活動中我采取了ppt、情景表演、視聽結合以及完整欣賞繪本等多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幼兒在流暢、輕松的音樂聲中自由地理解和猜想。孩子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借助繪本的畫面讓孩子從視覺上,聽覺上都能受到刺激,為幼兒的創編提供有利的幫助,繪本中的螞蟻、老鼠等親切可愛的形象、相似的故事框架以及稚趣的對話、生動形象地詮釋了童話故事內容。通過聯系自我,充分的激起孩子樂于幫助朋友的情感,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升華情感。
3、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提供了學說句式的環境,如:“xxx把……當作了……”,讓幼兒進入故事情節,扮演小動物的角色,主動、積極的學習句型,并及時給予點撥、幫助,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對話的熱情,培養孩子大膽講述能力。在故事的結尾,出示了讓幼兒意外的結局,引發幼兒思考,“又會有誰從彩虹色的花的面前走過?它又會幫助誰呢?”,引導幼兒根據之前的故事情節,創編故事,讓幼兒的想象力、表達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4、關注幼兒情感體驗,我試著將自己、孩子都帶入故事,讓孩子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身臨其境的想象如果是我,這種情況我該怎樣做?激發思維的火花。活動中,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對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角;制作彩虹色的花,帶著花去幫助朋友,獲得體驗;盡量激發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使課堂變成一個活的,生動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