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1
那么,縱觀今日課堂中的人文教育,又是怎樣的呢?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的誤區
1.情感教育的尾巴
筆者曾經在某校開放日“同課異構”活動中,聽過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課時)的公開課。上課的教師在語篇教學后,為了對學生進行春節文化教育,在快下課的時候說: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國節日),Love Chinese culture(熱愛中國文化),OK? 當聽到學生整齊而響亮的“OK”的時候,教師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似 由此,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在一節課快結束時的“情感小尾巴”嗎?
2.與教學主題無關
有位教師執教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語篇,接近尾聲,教師結合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為主題,呈現了很多關于地震的畫面,并通過課件打出如下文字:The world is a big family. Let’s help each other.這位教師通過再現地震中的一些場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熏陶確實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在主題為“The English club”的語篇教學中,這樣的情感教育顯然與主題不相吻合,甚至有?
3.人文教育的形式主義
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1 Who is younger? A 板塊主要圍繞兩對人物在年齡上的比較展開對話型語篇,課至尾聲,有位教師呈現了奧運精神: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Stronger, faster and higher. 由于句子中的詞匯幾乎全是生詞,難度大大超過學生的英語語言知“形式主義”,是說給聽課老師聽的,而不是真心實意為學生而設計的。
由此可見,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于人文教育的落實存在著不少問題,那么,該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呢?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對策
1.巧妙設計課堂活動,生成人文教育
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快下課的時候有意強調幾句“情感小尾巴”,這樣學生不但不能產生思想的共鳴,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所以,我們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把教學內容和人文教育的滲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要善于設計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人文教育巧妙無痕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誘導、啟發、體驗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案例一:
就在那次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第1課時)的同課異構活動中,另一位執教教師課前讓學生玩猜謎游戲,得出謎底:春節的象征性元素“紅包”,一下子就切入了本課的主題――春節。然后進入文本的學習,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把板書設計成一個鞭炮的形狀,再次給春節這個主題加入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在學生理解文本后,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人們過春節時做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如clean the house、stick the reversed Fu、stick paper cuttings、hang some couplets(貼春聯)、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觀看春晚)、wear new clothes、visit relatives、say “Gongxi, Gongxi.” 然后,再讓學生討論自己過春節時做的事情,最后滲透Enjoy Chinese festivals(享受中國節日),Love Chinese culture(熱愛中國文化)就顯得水到渠成。
案例二:
某位老師執教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第1課時),在了解班級學生的夢想之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what will you do? 有學生回答:I will study hard. 有的說:I will read many books. 還有的說:I will finish my homework every day... 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教師適時總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該做些什么。這樣的啟發式教學活動大大地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碰撞的語言環境,也為學生們夢想的實現栽下了一棵棵稚嫩的新苗。這樣巧妙的課堂活動的設計符合了課程標準的思想,提高了學生綜合人文素養,培養了學生自我規劃、自主學習、自我探索的精神,在不知不覺間實現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
2.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凸顯人文教育
在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內容無處不在,有的卻是隱性的。對于顯性的育人元素,教師不能只看懂文本的字面意思,還須深入研究文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效解讀文本中的育人元素,細化育人內容。而對于隱性的育人元素,教師要善于深入挖掘文本內容,產生相關聯想,并根據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圖片,促使隱性育人元素的有效顯現,充分體現人文教育。
案例三:
上海版牛津小學英語5B Module 3 Unit 1 Changes(第3?n時)
教學內容:
The sky was black. Now, it is blue.
The leaves were green. Now they are brown...
本節課的主題是用過去式敘述“changes”。執教教師首先從南京的四季變化開始教學,播放了一個體現南京四季變化的視頻,使學生對“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有個初步的認識。在呈現過程中推進語言的知識點,例如:It was winter. It was cold. Now it is spring. It is warm。引入春天,植物發芽、生長、開花(英文動畫視頻體現植物成長過程the changes of a plant),從這個植物一片葉子上的鳥蛋引出小鳥的成長過程(the changes of a bird),并推進語言知識點It was ...It could(couldn’t)...然后觀看企鵝的生長過程(the changes of a penguin),并啟發學生用語言點說出企鵝的成長過程接著過渡到《成長的煩惱》中人物Carol的人生變化(the changes of a person),閱讀并理解文本,上升到the changes of life,教師再提供自己的成長過程及姚明、林浩、貝多芬這三個人物的成長過程,讓學生合作選擇其中一個人創作新的文本并進行語言輸出,最終幫助學生領悟“Life is full of changes. Changes make us change.”這一生命的真諦。從以上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執教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教材的基礎上再構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隱性因素,并將人文教育緊緊圍繞“changes”這一話題“不著痕跡”地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整堂課學生都在享受著人生變化的“情感大餐”,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整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都是有益的,以及在未來的生活中,學生對人生的變化體驗也是非常深刻的。這樣的一節課,執教教師真正實現了在“課堂中提升生命的質量”。
案例四: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 (第1課時),課文內容是中國學生楊玲帶外國新來的學生南希參觀自己學校的場景,課文中出現了there be 句型,這也是本課重點功能句型。單從文本看來,我們并看不出適合人文教育的地方,但執教教師在語篇教學之后,同樣用there be 句型介紹了南希家鄉的學校的各種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Nancy學校的方式,不但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認識并了解國外的學校,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眼界,培養了學生的國際意識。實現這樣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文本內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隱性育人元素,并產生相關聯想。
3.靈活把握教育時機,落實人文教育
一首樂曲之所以能震撼人心,往往是高潮迭起、激蕩起伏。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未必是在課堂教學的尾聲階段,也可能出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課始、課中、課末。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活動,適時、適當、適度進行相關的情感熏陶。因為,人文教育不是為了展示,不能貼在教學過程的某個環節,也不應作為一個環節拓展過遠,更未必一定在課尾,而應結合學習進程適時引導,有時只需一句話,有時可以體現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讓學生獲得一些感悟。
案例五:
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 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A板塊語篇,根據語篇信息:David speaks English. 這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適時適當展開交流:Do you ofte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案例六: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第1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時候,提煉出語篇的重要信息:Mike is cleaning the table. Helen is washing the dishes.這正是情感教育的好時機,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語言拓展活動: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for your parents after school and at weekends. 教師抓準契機,適時引導學生,以此培養學生和父母共同承擔家務的意識,引導他們在放學后和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由此可見,抓住情感教育的時機非常重要,我們要善于抓住人文教育的時機,落實人文教育。
4.貼近學生語言水平,實施人文教育
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一定要貼近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避免流于形式,走過場。語言要淺顯易懂,活動方式易為學生所接受。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七:
有位教師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第1課時)時,引導學生對四季進行小結,并這樣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Today we talk about seasons. What we eat/do/wear/... in each season. But please rememb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It’s easy to get a cold in spring.
?@個環節是在學生學習完四季的內容以后進行的,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總結,人文思想體現得自然、貼切、真摯,充滿了為師者對學生的關愛,讓聽課老師覺得對學生的關愛落到了實處,而不是給聽課老師看的。
案例八: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2
關鍵詞: 語料庫 專業四級 近義詞辨析 搭配
一、引言
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是全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考試,是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持實施的全國性考試。考試涵蓋六大部分:聽寫、聽力理解、語言知識、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寫作。
2004年考試大綱作了調整,詞匯和語法題量從25題增加至30題。2016年在2004年的考試大綱基礎上,對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作了局部調整,將原來的詞匯和語法題? 縱觀近十年的考題,詞匯考點集中在異形近義詞、異形異義詞、近形異義詞、各種詞的搭配及習慣表達方面。多項選擇是主要的考查形式,即在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最恰當答案。然而,英語專業四級考題,尤其是詞匯語法部分的考題近年來多受詬病,原因就在于多次出現一道題有兩個都合適的答案。從2008年到2015年,詞匯語法出題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題目不再是選擇一個答案填入題干以完成句子含義,而是將題干改為一個完整的句子,在選項中直接考查該句子里的語法知識點,對于詞匯的考核也是放到一個具體語境之下選擇意思相近的選項。這種出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爭議題目的出現,不失為一種高明之舉,所占比例逐年遞增,到2015年考試中幾乎占到百分之八十。而在2016年調整之后,此種形式銳減到只有1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考查形式的全面回歸。從這兩次改革和調整不難看出,對于語法和詞匯的考查是加強了而非減弱了,難度有所加大而非減小。我們在教學中應重新認識到詞匯和語法基礎知識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總是先對比某些近義詞對應的漢語語義層面上的差異,然后給出各個詞相應的例句。這樣的英語語言輸入脫離了真實的語境,使得學生容易混淆近義詞的用法,輸出了不地道的用法和不恰當的搭配。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利用語料庫的真實數據和語料庫工具來辨析近義詞成為一種有效的方法。鑒于此,筆者將借助BYU大學的網絡語料庫詳細解析歷年專業四級考試中部分詞義辨析題,希望借此尋找到更有效的解題策略。
二、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近義詞辨析方法
英語中有著豐富的近義詞,它們雖然意思相近,但是在語意、語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差異,弄清差異有助于理解詞語的內涵,利用這些差異有助于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近義詞大致可以分兩種:絕對近義詞(Complete Synonyms)和相對近義詞(Relative Synonyms),英語中更多的是相對近義詞。搭配(collocation)是指詞語經常一起使用的表達形式,體現的是詞語之間的具有典型性的共現現象,是基于語料庫的詞匯研究中最活躍的部分。有了計算機的幫助,可以識別和分析語言使用的復雜模式,可以幫助儲存和分析人工無法完成的海量自然語言使用情況。此外,由于電腦不會中途改變主意或者感到疲勞,可以作出一致的、可靠的分析。電腦也可以人機交互,使人類分析師可以對復雜問題作出判斷,而把語言的記錄保存交給計算機去完成。最后,基于語料庫的研究目的不是簡單地報告定量結果,而是要探索這些研究結果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三、實例分析
1.The foreign secretary tried to ?搖 ?搖 doubts about his handling of the crisis.(2016-23)
A.dispel B.expel C.repel D.quell
此題比較容易排除的選項是B和C,其詞義相差較大,而A和D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dispel只列出了一種釋義:to dispel an idea or feeling that people have means to stop them having it,即“驅散,消除”。而quell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to quell opposition or violent behavior means to stop it,即“平息、鎮壓暴亂局面”。第二種意思和dispel釋義接近,即if you quell an unpleasant feeling such as fear or anger, you stop yourself or other people from having that feeling.那么,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dispel是最佳選項,而quell并不是錯誤選項,只是它更多被用于表示“平息、鎮壓”的意思。
(2)搭配頻率
接下來我們采用KWIC(keywords in contest)的檢索方法,在本族語語料庫BYU中進行檢索,然后對索引行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確定其類連接及語義搭配。經過初步檢索,dispel的使用頻率為8199例,quell為6311例。接著我們進一步檢索兩者與doubts搭配率,dispel共有302例,搭配率為0.04。例如:
Not only did he confirm the Welsh club’s Premier League status,but also quelled doubts over the success of possession-based team-play in England.
quell有66例,搭配率為0.01。例如:
I think it will also help to quell any doubts in the community about the hospital’s future.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此題A選項為最佳答案。
2.Israel and Hamas had reached a deal on extending the ?搖 ?搖 ceasefire by an extra 24 hours until Tuesday at midnight.(2016-27)
A.contemporary B.makeshift C.spontaneous D.temporary
此題可先排除的選項是A和C,而B和D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makeshift的解釋是:makeshift things are temporary and usually of poor quality,but they are used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better available,即“權宜的,臨時湊合的”。Temporary的解釋為:something that is temporary lasts for only a limited time,即“臨時的,暫時的”的意思。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兩者意思有重疊的部分,即“臨時的”,但makeshift多了一層“劣質,勉強湊合”的含義。
(2)搭配頻率
接著我們看看BYU中兩詞的搭配情況,makeshift的使用頻率為14251例,temporary為79055例。兩者與ceasefire的搭配情況,makeshift為0例,temporary為134例。例如:The US and its allies had taken advantage of the temporary ceasefire to arm the rebel forces.
因此D選項為最佳答案。
3.The university consistently receives a high ?搖 ?搖 for the quality of its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5-75)
A.standard B.evaluation ment D.rating
此題可先排除的選項是A和C,而B和D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evaluation的解釋是:a judgment about how good or bad something is,即“評價,評估”的意思。rating的解釋是:a rating of something is a score or measurement of how good or popular it is,意為“評分,評級”。從兩者的含義來看,我們并不能得出任何結論,它們仍然都有可能是正確答案。
(2)搭配頻率
我們還是來看看BYU中兩詞的搭配情況,evaluation的使用頻率為33073例,rating為118173例。兩者與high的搭配情況,evaluation為12例,搭配率為0.0004。例如:
The reasons for Apple’s strength lie in a high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ve’and‘outstanding’qualities of the corporate brand.
rating為285例,搭配率為0.003,比evaluation搭配率高出10倍。例如:
Motorola claims that the latest phone has received a high rating from DxOMark.
因此D選項為最佳答案。
4.The operation could ?搖 ?搖 her life by two or three years.(2014-68)
A.prolong B.increase C.expand D.continue
此題可先排除的選項是D,而A、B和C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三個詞的解釋分別為:to prolong something means to make it last longer;if something increases or you increase it,it becomes greater in number,level, or amount;if something expands or is expanded,it becomes larger,即“延長;增加;擴大”,至此我們可以初步考慮A為最佳答案。
(2) 搭配頻率
我們用BYU驗證它們的搭配情況,prolong的使用頻率為4342例,increase為511622例,expand為101759。三者與life的搭配情況,prolong為1384例,搭配率為0.3。例如: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orough examination and subsequent radical local therapy can prolong life for men with very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
increase為130例,搭配率為0.0003。例如:Experts believe a more optimistic mindset can increase life span,better health,better jobs and better relationship.
expand為211例,搭配率為0.002。例如:We’re starting to organise a study to see if we can expand human life span with a drug.
因此A選項為最佳答案。
5.He is fed up with the same old ?搖dreary?搖 routine,and wants to quit his job.The underlined part means ?搖 ?搖。(2013-67)
A.dull B.boring C.long D.hard
此題可先排除的選項是C和D,而A和B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dull的解釋是:if you describe someone or something as dull,you mean they are not interesting or exciting,即“無聊,無趣”之意。Boring的解釋是:someone or something boring is so dull and uninteresting that they make people tired and impatient.基于詞典解釋我們無法判斷正確答案。
(2)搭配頻率
我們來看看BYU中兩詞的搭配情況,dull的使用頻率為16981例,boring為36128例。兩者與routine的搭配情況,dull的為24例,搭配率為0.001。例如:
The problem with touring is that you get into a dull routine of wake up,train, eat,sleep.
boring為33例,搭配率為0.0009。例如:
If you treat it as an adventure and not one more boring routine then you will live your day well.
由此可見,兩者在語料庫中的搭配率基本一致,此題爭議很大就不足為怪了。
6.The court would not accept his appeal unless ?搖 ?搖evidence is provided.(2013-77)
A.conclusive B.definite C.eventual D.concluding
此題可先排除的選項是C,而A、B和D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三個詞的解釋分別為:conclusive evidence shows that something is certainly true;definite evidence or information is true,rather than being someone’s opinion or guess;concluding remark is the last remark in an event or piece of writing.由此我們可以排除選項D。
(2)搭配頻率
接下來看看BYU中兩詞的搭配情況,conclusive的使用頻率為5294例,definite為13530例。兩者與evidence的搭配情況,conclusive為1470例,搭配率為0.28。例如:
There wa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from this study as to what causesCKDu.
definite為62例,搭配率為0.005。例如:
There is a lack of definite evidence on whether criminalization deters HIV patients from exposing others.
因此,盡管詞典列出了definite修飾evidence的用法,但這兩詞的搭配率很低,A為最佳選項。
7.As soon as he opened the door,a ?搖 ?搖of cold air swept through the house.(2013-78)
A.flow B.movement C.rush D.blast
此題初步可排除B,而A、C和D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三個詞的解釋分別為:a smooth steady movement of liquid,gas,or electricity;a sudden fast movement of things or people;a sudden strong movement of wind or air.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排除A。
(2)搭配頻率
BYU中的搭配情況,flow的使用頻率為109140例,rush為71405例,blast為43219。三者與air的搭配情況,flow為1例,搭配率幾乎為0。例如:
Restrictions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an stop the flow of cold air.
rush有5例,搭配率為0.00007。例如:
The rush of cold air made me gasp as I exited the building.
blast有45例,搭配率為0.001。例如:
You step outside and a blast of cold air hits you right in the face,winding you.
盡管三者的搭配率都很低,但是blast還是相對多數,為最佳選項。
8.You can go to a travel agency and ask for a holiday ?搖 ?搖。(2011-74)
A.introduction B.advertisement C.book D.brochure
此題初步可排除B,A、C和D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introduction的解釋是:if you refer to a book as an introduction to a particular subject,you mean that it explans the basic facts about that subject,意為“介紹”,book的解釋是:a number of pieces of paper,usually with words printed on them,which are fastened together and fixed inside a cover of stronger paper or cardboard,brochure的解釋是:a magazine or thin book with pictures that gives you information about a product and service,意為“小冊子”。
(2)搭配頻率
BYU中的搭配情況,introduction的使用頻率為70919例,book為622582例,brochure為7578例。三者與holiday的搭配情況,introduction為0例,book為25例,搭配率為0.00004。例如:The following is one of 20 profiles from the recently-published holiday book entitled “Strong Of Heart: Profiles Of Notre Dame Athletics 2010.”
brochure為27例,搭配率為0.004。例如:
The new holiday brochure offers tourists sunshine, swimming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ample local delicacies.
顯然,即便有holiday book這種用法,它的意思也是“關于度假的書”,而不是“度假宣傳冊”,因此答案應為D。
9.They’ve lifted a two-year-long economic ?搖 ?搖on the country.(2011-76)
A.enclosure B.restriction C.blockade D.prohibition
此題初步可排除A和D,B和C需要進一步分析。
(1)詞義差別
Collins COBUILD字典對于restriction的解釋是:a restriction is an official rule that limits what you can do or that limits the amount or size of something,即“限制”之意,blockade的解釋是:a blockade of a place is an action that is taken to prevent goods or people from entering or leaving it,為“封鎖”之意。
(2)搭配頻率
BYU中的搭配情況,restriction的使用頻率為13167例,blockade為9112例。兩者與economic的搭配情況,restriction為7例,搭配率為0.0005。例如:Aren’t exclusivity,individuality and some form of economic restriction part of the appeal to luxury car buyers?
blockade為493例,搭配率為0.05。例如:It may be mentioned that the 10-day economic blockade imposed by tribal organisations ended today.
可見,blockade的搭配率是restriction的100倍,因此,C為最佳選項。
四、結語
英語專業四級一直在英語專業學生心目中占有很高的位置,特別是很多高校把英語專業四級的成績高低直接與能否畢業掛鉤,很多英語專業學生把順利通過專四定為進入大學后英語學習的第一個目標。因此,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詞匯教學應受到更多的關注,特別是在低年級的綜合英語教學中。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說:“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和教師都僅僅重視詞匯的漢語意義和搭配,從對專業四級考試中詞匯測試內容及其比重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詞類的詞匯、同一詞匯的不同意義詞的構成等應成為詞匯學習和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們借助語料庫從詞頻和搭配的角度研究近義詞之間的語言特色。筆者的案例研究說明,教學材料不應包括單詞的意義,還應包含所有語言方面的信息,如句法成分、搭配詞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系統的近義詞教授方法。我們應該在課堂上把所有信息提供給英語學習者,而不是僅僅依靠同義詞詞典。當然,如果詞典能提供這一類的信息,那么必將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效率。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語料庫工具,展開自主詞匯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網上語料庫檢索到本族語者準確使用某詞的情況,包括常見搭配、類聯接、使用頻數等,有益于學生對該詞的準確把握。
綜上所述,語料庫對英語教學,尤其是詞匯教學在理論和方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和指導作用。隨著語料庫資源的普及和應用過程的簡化,語料庫最終將成為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常用工具,筆者將進一步探索語料庫在專業四級備考中的其他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Biber,Douglas and Conrad, 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Collins Cobuild;Eighth edition,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2014.
[3]Kennedy,Graeme.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Sinclair,,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6]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7]陸谷孫。英漢大詞典[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3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思考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為掌握本學院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形式的評價意見及實際教學的效果,為下一步有效進行雙語教學提供依據,同時為學院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筆者組織了文化管理學院范圍內的文化產業雙語課程的實施效果的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有學習意愿、學習習慣、課程設計與授課效果四部分。
(二)調查問卷的調研結果
筆者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下半年5個學期內,在學期末做了隨堂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2份。
1.對專業英語課程的認可度與四六級通過率成正相關愿意學習文化產業雙語課程的學生中過級的比重占到了94%,其中84%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10%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可見兩者是正相關的。
2.專業英語課程學習的功利色彩較重學習專業英語的目的有很多,四六級和就業因素占總樣本的53%,其中選擇通過四六級的占24%,選擇就業的占29%,如果加上出國的6%,約有60%的學生是因為各種功利目標而選擇學習專業英語的,只有37%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
3.多數學生未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預習、課堂筆記、復習及查閱字典等方面來看,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總體上比較被動和懶散。65%的學生不會進行預習,59%的學生沒有記課堂筆記的習慣,48%的學生從來不使用或者偶爾使用字典,54%的學生不會進行課后復習。一半多的學生只利用課堂時間學習專業英語,其中34%的學生每天幾乎不學習英語,另有34%的學生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少于30分鐘。
二、文化產業雙語課程的探索
(一)教學內容的取舍與側重
1.傳媒特色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依托中國傳媒大學獨具傳媒特色的教育資源和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學重點緊扣傳媒特色,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在學生對課程的反饋中也有所體現,學生對專業英語這一課程的各個章節按照興趣的高低排列,前五名分別是電影業、音樂產業、廣告業、演藝業和電視業,排名緊隨其后是的文化產業營銷和新媒體產業。教學應抓大放小,緊扣教學的特色重點,結合學生興趣,擴展重點章節內容,豐富課堂表現形式。如通過課時的增加來夯實重點章節的教學,對于比較邊緣的行業,應濃縮、合并教學內容,以避免教學節奏的拖沓。
2.文化底蘊
傳統教學重輸入語言,輕輸出能力培養,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采用生填硬灌的注入式教學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過于偏重詞匯、語法結構的教學,忽視了課程的文化內涵,使課程成了語言知識的載體,而不是信息的載體。教學應結合大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加強文化知識的導入,使大學生學會用英語式的思維造句作文。這種文化因素的導入,有利于構建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的大學雙語教學體系,突破了傳統的語言知識教學的局限性,符合時展的要求。
(二)教學形式的互動與突破
1.案例教學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享譽世界。在雙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案例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章節恰恰是案例法運用比較充分的章節,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比如在講授電視業這一章內容時,教師選擇介紹世界頂級的廣播公司,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福克斯公司(FOX)、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協會(NHK)等,并對每家廣播公司制作的優秀節目作了簡要介紹,如介紹NBC后重點介紹了《老友記》,介紹ABC后重點介紹了《根》和《絕望主婦》,介紹CBS后重點介紹了《60分鐘》和《幸存者》,介紹FOX后重點介紹了《越獄》和《美國偶像》等,使學生了解了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及不同電視廣播公司的節目理念。
2.啟發教學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4
關鍵詞:游戲法;少兒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395-01
心理學家觀察、研究后,得出如下數據:5至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到15分鐘;7至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到20分鐘;10至12歲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25到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根據這一規律,少兒英語教學應該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實施,而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及時地采用活動式教學法將其注意力拉回,游戲的設計、實施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游戲在教學中的設計及使用要適時、適度、適宜。
一、游戲的設置應難易適中
難度適當的游戲能夠起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在“玩”中輕松地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游戲教學應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遵循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精心設計富有成效的游戲。
案例1:某教師在給一年級小學生復習剛剛教的新單詞nose,mouth,hand,leg,face,eye,ear等有關身體部位的單詞。游戲設計為老師請一位同學起來,學生隨著老師讀任意四個單詞的卡片,然后老師收起單詞卡片問學生倒數第三個單詞是什么,并立刻拼出來,很多學生都無法回答上來。
案例2:一年級教師同樣給一年級小同學復習新單詞red,yellow,black,white時,設計了拍蒼蠅的游戲。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這些已學過的單詞,再請兩位同學迅速派出教師說的那個單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案例分析:案例1中,教師設計的游戲沒有考慮到學生記憶力受限的因素,直接考“拼寫”,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偏難。教師可以借助學生迅速反應能力與動作記憶能力的優勢來練習這幾個“身體部位”相關單詞的認讀,即可以讓學生按照教師所示圖片觸摸自己相應的肢體部位的方式記憶的。不同于案例1,案例2中的游戲較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生聽老師說單詞,訓練了聽的能力;拍單詞卡片能夠訓練“認”的能力,而且這個游戲在復習單詞方面很有效,也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運動記憶力強的特征,在鞏固新單詞的學習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課堂游戲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但游戲的時間需要適度。游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把英語課上成了游戲娛樂課,課堂秩序不好把握,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游戲產生厭倦感。課堂游戲應為課堂教學服務,不能為游戲而游戲,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義。
案例3:某教師在教授英語四年級上冊的時候,為了操練學生It’s tim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的句型時,設計了狼與羊的對話游戲。選一名同學當狼,八個同學當羊,“羊”問:“What’s the time?”狼說:“It’s…”直到“狼”說“It’s tim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時,所有的“羊”開始跑,學生們在游戲中都很開心。但是,老師讓學生們不斷重復這個游戲,直到下課,課堂整體混亂,學生沉浸在跑鬧中,沒有秩序。
案例4: 同樣的句子,老師先把句子分開單獨的三句,先領同學們讀會這些句子。然后帶同學們玩爬樓梯的游戲。爬樓梯就是雙手放下胸前,盡可能低的位置,兩手交替著向上升。每升一次說一個單詞,速度由慢到快連詞成句,最后雙手到達頭頂,由老師向下迅速落下,同學們一口氣說出整個句子。在同學們可以獨立自主的完成句子時,老實講這句子的翻譯寫在黑板上,同學們根據漢語意思將他們背下來。然后比賽,看哪組同學反應快。同學們渴望勝利,背的都很認真。
案例分析:案例3中,這個游戲可以玩一段時間,但是如果這節課中同學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追逐跑鬧,課堂噪亂,便沒有了紀律;還會造成大家的注意力過于集中于游戲本身,忘記了“說英語”才是核心,結果導致使得這節課的其它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在噪亂的課堂里,同學們相互追逐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安全問題同時存在。而案例4設計的游戲始終圍繞教學重點,充分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玩”這一理念,不僅讓學生們動起來,? 巧妙的設計游戲可以激發同學的競爭意識,達到開發學生潛能的目的,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快速記住所學的知識;比較案例3,案例4更具有安全性和可控制性。
三、游戲參與者數量應輻射整體
游戲的設計應顧全整個班級,不能只有少數人參加游戲活動,其他大部分同學成為觀眾,游戲的參與者應為全體同學,讓同學們共同感受學習的快樂。部分或片面的游戲有可能導致部分同學產生“置身事外”的失落感,打擊學生學習及參與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案例5:在復習字母ABC時,老師設計了木頭人游戲,老師叫起一名同學,不論老師問什么問題,這位同學都只能說A,老師會問各種問題,例如你早上吃的什么呀?你鼻子怎么啦?而這位作木頭人的同學的回答A…A…,使得其他同學大笑,課堂氣氛活躍,但是時間的關系不能每個同學都輪到作一次“木頭人”。時間久了,出現有些同學溜號甚至自己“找活動”的現象。
案例6:同樣復習字母,老師設計了閃卡這一游戲進行比賽。同學們非常踴躍。不僅使得集體的競爭很激烈還是的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得到進步,每當圖片只出現一個小尖的時候同學們就嚷嚷AAA。課堂很活躍同學們都很積極的投入其中。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5
一、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的理論界定標準
某一門課程的教學包括教材、課堂講課、作業和考試等四個環節,因而,某一門雙語課程的教學也包括教材、課堂講課、作業和考試等四個環節。下面從課程教學四個環節入手,對我國高校雙語課程進行理論界定。
1.語義視角的理論界定標準
從語義上說,如果某門課程教學的上述四個環節不全是使用同一種語言,就可稱其為雙語課程;而上述四個環節如果全是使用同一種語言,就不能稱其為雙語課程。也就是說,從教學語言角度,我國高校非語言課程可劃分為純漢語課程、雙語課程與全英語課程;從語義角度,我國高校雙語課程是指課程教學的四個環節既涉及漢語又涉及英語;或者每一個環節僅涉及一種語言而四個環節合并涉及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或者某些環節僅涉及一種語言而另一些環節涉及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語義視角界定的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十分寬泛。使用英語教材、作業和考試用英語完成、課堂講課以英語為主進行教學的課程是雙語課程;而只是使用英語教材、其他三個環節均完全使用漢語進行教學的課程也是雙語課程。前者使用英語的比例極高,而后者使用漢語的比例較大。
2.語言地位視角的理論界定標準
培養大學生使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能力是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因而,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的直接目標是使大學生具備使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能力。由于我國大學生已能熟練使用母語――漢語,因此,要達成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的直接目標,在教學語言上就應突出英語的地位。如何才算突出了英語的地位呢?最起碼的標準應是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使用漢語的比例,即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50%。由于課堂講課是課程教學四個環節的最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把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50%的語言地位標準落實到課堂講課這一教學環節上。也就是說,從語言地位角度,只有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50%的課程才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
語言地位視角界定的我國高校雙語課程與教育部提出的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界定標準是相一致的。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規定,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語授課的課時占該課程總課時的50%以上的課程屬于高校雙語課程,這實際上是把“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50%”雙語課程的語言地位理論界定標準具體化后的可操作性標準。
3.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視角的理論界定標準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是只開設英語語言課程,教學時數相當于總教學時數的20%;教學結果是我國大學生具有基礎的英語讀寫能力,而英語聽說能力卻大大低于英語讀寫能力。針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上述現狀,在對我國高校雙語課程進行理論界定時,我們有必要更加突出高校雙語課程中英語聽說的成份,鑒于目前英語教學時數相當于總教學時數的20%,我們取80%為“更加突出”的標準。也就是說,從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角度,只有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80%的課程才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這一理論界定標準應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實質意義上的理論標準。
按照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視角的高校雙語課程理論界定標準,在課堂講課中100%使用英語的課程也是高校雙語課程,并且可以推廣為,在上述教學四個環節中全是使用英語的課程仍為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稱其為全英語高校雙語課程),因為在課堂講課中100%使用英語并使用英語原版教材的情況下,在作業和考試兩個教學環節全部使用英語是很容易實現的。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已經開始了全英語高校雙語課程的教學實踐。
二、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的實踐界定標準
由于教材是課程教學的源頭,所以教育部要求我國高校雙語課程使用英語原版教材。在實踐中,鑒于我國大學生具有基礎的英語讀寫能力,絕大多數開展“雙語教學”的高校在教材、作業和考試這三個環節都要求只能使用英文,因此我國高校雙語課程的實踐界定標準就參照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的雙語課程定義,依據目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實踐情況,從課堂講課環節的中、英文使用時間情況來劃分。
1.最低的實踐界定標準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高校“雙語教學”,在雙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應當規定最低限度的實踐界定標準。鑒于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時數相當于總教學時數的20%,因此,“最低限度”就定為20%,即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時間比例達到20%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最低的實踐界定標準。
符合最低的實踐界定標準的雙語課程教學形式通常有:在課堂講課中先用中文講授完整的教學內容;然后用英文多媒體課件把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驟或方法、案例或例題講一遍,一般是照著英文多媒體課件念一遍,用英文進行解釋和說明的比例較少。從時間上看,這一教學形式的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比例會達到或超過20%。一般說來,最低的實踐界定標準的區間范圍是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時間比例為20% ~ 40%。
2.初級的實踐界定標準
我們以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的雙語課程定義為基礎來形成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初級的實踐界定標準,即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時間比例為50%左右(區間范圍是40% ~ 60%)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初級的實踐界定標準。
滿足初級的實踐界定標準的雙語課程教學形式通常有:直接用英文多媒體課件講課,解釋和說明中文與英文并重,可能使用英文的比例高于使用中文的比例,也可能使用中文的比例高于使用英文的比例,但兩者相差不大。
3.高級的實踐界定標準
前面談到,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比例超過80%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實質意義上的理論標準。以此理論標準為指導可以構成我國高校雙語課程高級的實踐界定標準,即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時間比例超過80%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高級的實踐界定標準。
達到高級的實踐界定標準的雙語課程教學形式通常有:在課堂講課中直接用英文講授完整的教學內容,既包括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驟或方法、案例或例題,也包括對上述內容展開的解釋和說明,只是對很少的直接用英文講授很難理解的內容,采取先用英文講授,再用中文講述一遍的方式。
4.中級的實踐界定標準
處于我國高校雙語課程初級的實踐界定標準與高級的實踐界定標準之間的范圍就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中級的實踐界定標準,即在課堂講課中使用英語的時間比例為60% ~ 80%是我國高校雙語課程中級的實踐界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