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觸到生物這一門學科,我們需要大腦思維去對知識進行整合。學習的必修一的內容就要清楚整理課本內容,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筆記歸納 1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①、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②、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三;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2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不能穩定的遺傳,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3
1.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2.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
(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內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4
1、保護色: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的與環境色彩相似的體色。
2、警戒色: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
3、擬態:某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狀或色澤斑,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異常相似的狀態。
4、適應的相對性: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不是絕對的。
高一年級必修一生物知識點筆記整理 5
1、被動運輸:指物質進出細胞時順濃度梯度的擴散。
2、主動運輸:指物質進出細胞時逆濃度梯度的運輸。
3、自由擴散:指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如O2、CO2、H2O、乙醇(C2H5OH)、甘油、苯等
4、協助擴散:指物質順濃度梯度的擴散過程中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如葡萄糖分子等
5、主動運輸:指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過程中,既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又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的方式。如Na+、K+、Ca+等離子意義:保證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6、胞吞:是細胞吸收大分子時,大分子首先附著在細胞膜表面,然后細胞膜包裹著大分子內陷成囊泡進入細胞內部的現象。
7、胞吐:是細胞需要下外排大分子時,先在細胞內形成囊泡包裹著大分子,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融合,將大分子排出細胞的現象。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筆記歸納 6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XX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XX。在減數XX的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XX兩次。減數XX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XX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XX。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XX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XX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5、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生物高一必修一復習知識點 7
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8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
2、酶的發現:發現過程,發現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現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溫和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底物濃度
2、酶濃度
3、PH值:過酸、過堿使酶失活
4、溫度: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么是ATP 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Pi+ 能量、ATP
ATP、ADP+Pi+ 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 +6O2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討論:
1 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于和[H]生成水
生物高一必修一復習知識點 9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1)一個典型的滲透裝置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具有一層半透膜。
(2)植物細胞內原生質層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發生滲透吸水。
(3)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原生質體是指植物細胞除去細胞壁以后的結構。
(4)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有自由擴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進出細胞膜;協助擴散,例如葡萄糖穿過紅細胞的細胞膜;主動運輸,例如Na+、K+穿過細胞膜。
(5)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區別如下拓展:
溶液中的溶質或氣體可發生自由擴散,溶液中的溶劑發生滲透作用;滲透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6)細胞通過胞吞攝取大分子,通過胞吐排出大分子。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0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環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并把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筆記歸納 11
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2
1、種內斗爭:同種個體之間由于食物、棲所、尋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條件的矛盾而發生斗爭的現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體中,鱸魚,無其它魚類、食物不足時,成魚就以本種小魚為食。)
2、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
3、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類與真菌共生體,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
4、寄生: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從那里吸取營養物質來維持生活,這種現象叫做~。(例如:蛔蟲、絳蟲、血吸蟲等寄生在其它動物的體內;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動物的體表;菟絲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體寄生在細菌內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3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4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為方式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孟德爾遺傳實驗運用了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假說——演繹法,其一般過程是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假設)、設計實驗,檢驗假說(假設)、歸納綜合,得出結論。
生物高一必修一復習知識點 15
細胞質
在細胞膜以內,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罴毎募毎|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
細胞質基質含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多種酶,在細胞質中進行著多種化學反應。
2、細胞器
(1)線粒體
線粒體廣泛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被喻為"動力車間"。
光鏡下線粒體為橢球形,電鏡下觀察,它是由雙層膜構成的。外膜使它與周圍的細胞質基質分開,內膜的某些部位向內折疊形成嵴,這種結構使線粒體內的膜面積增加。在線粒體內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還含有少量的DNA。
(2)葉綠體
葉綠體是植物、葉肉、細胞特有的細胞器。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細胞中,進行的細胞器,被稱為"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在電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外面有雙層膜,內部含有幾個到幾十個由囊狀的結構堆疊成的基粒,其間充滿了基質。這些囊狀結構被稱為類囊體,其上含有葉綠素。
(3)內質網
內質網是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大大增加了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與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有關,也是脂質合成的"車間"。
(4)核糖體
細胞中的核糖體是顆粒狀小體,它除了一部分附著在內質網上之外,還有一部分游離在細胞質中。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稱為"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5)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質,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植物細胞_過程中,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細胞都有液泡。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物質,它對細胞內的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保持膨脹狀態。
(7)中心體
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_有關。
(8)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它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多種物質。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6
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
2、細胞的核質比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一)細胞周期
(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2、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時機。
4、后期
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
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
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后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末期:膜仁重現失兩體。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例:蛙的紅細胞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7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