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經典古詩詞 1
《望岳》原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翻譯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當人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經典古詩詞 2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唐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一作:蓬萊)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在。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經典古詩詞 3
古詩原文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譯文翻譯
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閑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注釋解釋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煙:指清晨的霧氣。
家童:童仆。
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猶眠:還在睡眠。
創作背景
《田園樂》是由七首六言絕句構成的組詩,寫作者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所以一題作“輞川六言”,此詩是其中一首。此詩是王維后期的作品。王維后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
詩文賞析
詩中寫到春“眠”、“鶯啼”、“花落”、“宿雨”,與孟浩然的五絕《春曉》相似。兩首詩寫的生活內容有那么多相類之處,而意境卻很不相同。彼此相較,最易見出王維此詩的兩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繪形繪色,詩中有畫。這并不等于說孟詩就無畫,只不過孟詩重在寫意,雖然也提到花鳥風雨,但并不細致描繪,它的境是讓讀者從詩意間接悟到的。王維此詩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構圖,而且有具體鮮明的設色和細節描畫。寫桃花、柳絲、鶯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這里,桃、柳、鶯都是確指,比孟詩一般地提到花、鳥更具體,更容易喚起直觀印象。通過“宿雨”、“朝煙”來寫“夜來風雨”,也有同樣的藝術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礎上,進而有著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讀者眼前會展現一派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著色之后還有進一層渲染:深紅淺紅的花瓣上略帶隔夜的雨滴,色澤更柔和可愛,雨后空氣澄鮮,彌散著冉冉花香;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更裊娜迷人。經過層層渲染、細致描繪,詩境自成一幅工筆重彩的圖畫;相比之下,孟詩則似不著色的寫意畫。一個妙在有色,一個妙在無色。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先見人,后入境。王詩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見到人。因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該打掃,然而“家童未掃”。未掃非不掃,乃是因為清晨人尚未起的緣故。無人過問滿地落花的情景,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這正是王維所偏愛的境界。“未掃”二字有意無意得之,毫不著力,渾然無跡。末了寫到“鶯啼”,鶯啼卻不驚夢,山客猶自酣睡,這正是一幅“春眠不覺曉”的入神圖畫。但與孟詩又有微妙的差異,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其實人已醒了,所以有“處處聞啼鳥”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懸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鬧”的“鬧”字概括。此詩最后才寫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穩,于身外之境一無所知。花落鶯啼雖有動靜有聲響,只襯托得“山客”的居處與心境越見寧靜,所以其意境主在“靜”字上。王維之“樂”也就在這里。崇尚靜寂的思想固有消極的一面,然而,王維詩難能可貴在它的靜境與寂滅到底有不同。他能通過動靜相成,寫出靜中的生趣,給人的感覺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詩有意境渾成的特點,但具體表現時仍有兩類,一種偏于意,如孟詩《春曉》就是;另一種偏于境,如此詩就是。而由境生情,詩中有畫。是此詩最顯著優點。
第二個特點是對仗工致,音韻鏗鏘。孟詩《春曉》是古體五言絕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詩散行,意脈一貫,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詩則另有一工,因屬近體六言絕句,格律極精嚴。從駢偶上看,不但“桃紅”與“柳綠”、“宿雨”與“朝煙”等實詞對仗工穩,連虛字的對仗也很經心。如“復”與“更”相對,在句中都有遞進詩意的作用;“未”與“猶”對,在句中都有轉折詩意的作用。“含”與“帶”兩個動詞在詞義上都有主動色彩,使客觀景物染上主觀色彩,十分生動。且對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卻又呼應聯絡,渾成一體。“桃紅”、“柳綠”,“宿雨”、“朝煙”,彼此相關,而“花落”句承“桃”而來,“鶯啼”句承“柳”而來,“家童未掃”與“山客猶眠”也都是呼應著的。這里表現出的是人工剪裁經營的藝術匠心,畫家構圖之完美。對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詩句念來鏗鏘上口。中國古代詩歌以五、七言為主體,六言絕句在歷代并不發達,佳作尤少,王維的幾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
經典古詩詞 4
1、于王撫軍座送客(魏晉-陶淵明)
秋日凄且厲,百卉(huì)具已腓(féi)。
爰(yuán)以履(lǚ)霜節,登高餞(jiàn)將歸。
寒氣冒山澤,游云倏(shū)無依。
洲渚(zhǔ)四緬(miǎn)邈(miǎo),風水互乖違。
瞻(zhān)夕欣良宴,離言聿(yù)云悲。
晨鳥暮來還,懸車斂馀輝。
逝止判殊路,旋駕悵遲遲。
目送回舟遠,情隨萬化遺(yí)。
2、普天樂·秋江憶別(元代-趙善慶)
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yàn)背斜陽。壁(bì)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灑風淚濕羅裳(cháng)。釵分鳳凰,杯斟鸚(yīng)鵡(wǔ),人拆鴛鴦。
3、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hè),城郭人民,觸(chù)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4、蝶戀花·窈窕燕姬年十五(近現代-王國維)
窈(yǎo)窕(tiǎo)燕姬年十五,慣曳長裾(jū),不作纖纖步。眾里嫣(yān)然通一顧,人間顏色如塵土。
一樹亭亭花乍吐,除卻天然,欲贈渾無語。當面吳娘夸善舞,可憐總被腰肢誤。
5、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宋代-辛棄疾)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6、小雅·鶴鳴(先秦 佚名)
鶴鳴于九皋(gāo),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zhǔ)。樂彼之園,爰(yuán)有樹檀(tán),其下維萚(tuò)。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7、河瀆神(唐代-張泌)
古樹噪寒鴉,滿庭楓葉蘆花。晝燈當午隔輕紗,畫閣珠簾影斜。
門外往來祈(qí)賽客,翩(piān)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煙火,渡頭三兩人家。
8、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唐代-李商隱)
偷桃竊(qiè)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chán)。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9、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魏晉-陶淵明)
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詩書敦宿(sù)好(hào),林園無世情。
如何舍此去,遙遙至南荊(jīng)!
叩(kòu)枻(yì)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涼風起將夕,夜景湛(zhàn)虛明。
昭昭天宇闊,皛(xiǎo)皛川上平。
懷役不遑(huáng)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ǒu)耕。
投冠旋舊墟,不為好(hǎo)爵縈(yíng)。
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10、種桃杏(唐代-白居易)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遠誰能念鄉曲,
年深兼欲忘京華。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11、上洛橋(唐代-李益)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12、風流子·新綠小池塘(宋代-周邦彥)
新綠小池塘,風簾動、碎影舞斜陽。羨金屋去來,舊時巢(cháo)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繡閣里、鳳幃(wéi)深幾許?聽得理絲簧(huáng)。欲說又休,慮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觴(shāng)。
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háng)。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天便教人,霎(shà)時廝見何妨。
13、寄殷協律(唐代-白居易)
五歲優游同過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
幾度聽雞歌白日,亦曾騎馬詠紅裙。
吳娘暮雨蕭蕭曲,自別江南更不聞。
14、山中(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滯(zhì),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15、淇澳青青水一灣(清代-鄭燮)
渭(wèi)川千畝入秦關,淇澳(yù)青青水一灣。
兩地高風來拱向,中間突兀(wù)太行山。
16、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宋代-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ǒu)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lán)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xiù)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yú)粘地絮(xù)。
17、漁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jiǎo)起,千嶂(zhàng)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zhuó)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lè)歸無計。羌(qiāng)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mèi),將軍白發征夫淚。
18、卜算子·秋色到空閨(明代-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guī),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
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關于經典古詩 5
1、春風
清代:袁枚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2、野步
清代: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3、秋風引
唐代: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經典古詩詞 6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裴回一作: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一作:落花)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無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逝,春天也隨著江水消逝,江潭上的那輪落月又一次向西傾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經典古詩詞 7
豫章儒者
宋代劉敞
豫章有儒者,讀書三十年。但識上古風,不知時俗遷。
一聞西戎叛,有意摧群頑。詣闕上封章,臣知用兵權。
不在勞士卒,不須役戈鋋。要先正其本,本正末自安。
臣觀朝廷中,或有可廢員。臣觀草澤中,或有可用賢。
國家既失此,奸吏隨矯虔。吏奸萬事隳,外患隨因緣。
所以子玉存,文公積愁顏。所以汲黯亡,淮南為無難。
天子覽表嘆,當朝常拳拳。回頭謂群公,可付史館編。
可使靡好爵,以補風化源。豈知貴臣忌,投爾南海壖。
不得面指陳,胸襟曷由宣。卒走驅使行,行行酌貪泉。
名與囚隸俱,位乃胥校聯。九重竟不知,猶謂列王官。
奈何樂堯舜,乃是取危顛。誰云遇明主,未免遭棄捐。
遂令天下士,齰舌戒勿言。寧有死壑中,安有議君前。
浮云蔽白日,自古同所嘆。豈為此生悲,我歌愿臚傳。
經典古詩詞 8
話說又到了背古詩的時候,我對著《舟過安仁》這首詩,抓耳撓腮,一個字也背不進去,于是,在書上畫起了小人。
畫著畫著,不知怎么會回事,我眼前一黑,就像是被什么東西吸了進去,頭痛地要暈了過去。我心里想:糟了,明天恐怕要上頭條了!“某小學生因背古詩而猝死房間,呼吁大家減負……”。
重重地摔了一下,眼前突然看到了藍天。還好,我沒事。只是書桌和語文書都不見了,只有硬硬的木地板。奇怪,我在哪兒?我想站起來,四肢卻柔軟無比,怎么也起不來。一陣風刮過來,我感覺身體在向天上飛去。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成了一個紙片小人,四肢被線牽著,掛在一葉小舟上。原來的木地板就是小舟的甲板。
天譴報應啊!我的內心懊惱而絕望:“看你還畫不畫小人了!”
風停了,我又一次跌落在甲板上。這時,船艙里走出兩個小童,一人身著藍袍,一人身著紅袍,穿得十分古樸,和電視中的古裝劇一樣。
“哥哥,”紅袍小童說,“我劃累了。”
“你先休息一下,我來劃。”只見藍袍小童在船頭,一會兒劃著漿,一會兒撐著篙,累得滿頭大汗。紅袍小童坐在甲板上,還大口地喘著氣。
又一陣風刮來了。我又一次飛上了天空,線被扯得緊緊的。
紅袍小童回頭對藍袍小童說:“哥哥,風好大呀!”
說完,紅袍小童突然跳了起來,拍著手,好像明白了什么,轉頭就匆匆忙忙地鉆進了船艙,又急急忙忙地鉆了出來,手里拿著一把大傘。
“還沒下雨呢,你就準備給哥哥打傘遮雨了?”
“才不是呢,哥哥,你先把篙放下。”
紅袍小童把長長的篙拖進了船艙。
“你要干什么啊?”哥哥不解地問。
“剛才不是看到許多大帆船都跑到前面去了嗎?我們也來做個大帆吧!”
哥哥會心一笑,拿過傘,將傘撐開,高高地舉在空中。
風更猛了,仿佛要滿足弟弟的心愿似的。我也被風吹得越來越高,只見下面是棕色的傘,棕色的船,那棕色的小點越來越快地劃過藍色的河面向前駛去。
我突然明白了,那首詩就像一幅畫般閃現在眼前。
又一陣狂風,把我吹得暈頭轉向。轉眼,我回到了書桌前。
“寫吧。”旁邊一位身穿白色長袍的中年人遞過了一只毛筆,笑瞇瞇地看著我。不知為什么,我就是知道他一定是楊萬里。
我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在宣紙上大筆揮墨……
“好詩!”回頭一看,楊萬里已乘鶴而去,只聽他高詠,“一葉漁舟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撐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眼前一黑,再睜眼時,已經坐在了家里的書桌邊。
打開的語文書上,小人兒的旁邊正好有三個字:楊萬里。
經典古詩詞 9
1、蓄起亙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
2、說甚么血脈傳宿命我自生何必問天意。
3、長道相依,幾恨別離,錦繡斷相思意,待人相惜。
4、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于,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
5、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謊言,可是我還是會被感動。
6、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7、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8、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9、回首間,站在橋上抬眼看,只看見,桃花漫天盡飛散。
10、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11、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12、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憑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13、歲月如梭,怎堪蹉跎。紅顏易老,怎奈流觴若相依,莫別離。
14、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崖而思無盡。
15、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6、褪盡風華,我依然在彼岸守護你。
17、總是躲在夢與季節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
18、你的夕陽、我的容顏、誰的三分之一年。
19、孤意如月寂如蓮,孤月獨映人不眠,燈深月淺兩相念。
20、慢酌清酒,誰咽下淚盼。癡癡盼,誰再喚卿名。
21、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22、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2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4、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25、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26、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7、我終生的等候,換不來你剎那的凝眸
28、劍起渺渺峰巒,遙見繁煙紛飛落,百花謝,大夢似長歌。
29、獸爐沈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
30、念君化燭,淚盡相思灼,舊時堂燕今朝何漂泊。
31、夜闌窗外聲,燭影照夢魂,知我懂我只一人。
3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3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34、紅顏遠,相思苦。幾番意,難相負。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斬相思不忍顧。
35、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6、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37、愛你的人如果沒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來愛你,那并不代表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地愛你。
38、那些上演著繁華不肯謝幕的年華里開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39、縱然是七海連天也會干涸枯竭。縱然是云荒萬里也會分崩離析。這世間的種種生離死別,來了又去猶如潮汐。
40、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41、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42、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43、與彼共醉兮,桃花飛往兮,偷偷弄墨涂畫你睡臉兮。
44、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5、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46、下一世的情歌、把詞交由你填、看看你仍舊是誰高高在上的。王。
47、那一場盛世流年、我們守著寂寞傷得面目全非。
48、隔著淚眼看世界,整個世界都在哭。
49、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50、你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51、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52、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53、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54、回首間幾多歡笑昨夜天,殘億追舊年,而如今,人事早已飛遠。
55、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過我指間煙云世間千年,如我一瞬。
56、來生我再來典當、來世我再來與你歃血為盟。
57、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58、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59、你要記得,紫檀未滅,我亦未去。
60、江南風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與身違。
61、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62、黑色的飛鳥掠過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時間燃成灰燼。嘩嘩作響。
63、嗟嘆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64、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65、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66、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67、那首情歌有關風月、卻無關你我。
68、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69、秦淮河水涼,石橋墨竹晃,畫眉雨中飛,靜落他窗框。
7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71、憂悒清遠的氣韻,是遙遠的不可觸及的憂傷,如微云孤月,只能遙望那天涯的距離。
72、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73、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74、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
75、也許是前世的姻也許是來生的緣錯在今生相見徒增一段無果的恩怨。
76、路過的風景、有沒有人為你好好收藏。
77、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78、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7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80、染火楓林,瓊壺歌月,長歌倚樓。
經典古詩詞 10
魯恭王祠
宋代徐積
帝子非無賢,孰有恭王者。脫身辭漢儲,一芥視天下。
勇故不失義,智故不失幾。身既脫諸險,德亦潛其輝。
群奸非無目,渾渾無罅窺。陰謀不得奮,佞舌不得施。
以此終其身,萬世不可非。初王受漢封,奉詔實都魯。
如何千載后,廟貌在東楚。豈非王之賜,生嘗及茲土。
所以淮上人,世世作神宇。然而鬼神道,不可接形聲。
所感唯以德,所通唯以誠。去年冬不雪,江淮非一城。
人心誰無戚,蔡守最不寧。守乃款王祠,俯伏祈于廷。
其日臘且盡,其夕大雪零。前驅方入郭,后乘猶在坰。
田者歡于野,途者歡于行。如饑哺斯食,如疾醫斯平。
驕陽遁無跡,和氣來有形。因知王之心,雖歿不變更。
好誠而樂義,凜凜如平生。一禱輒已應,為賜良不輕。
侯拜神之貺,民歌侯之明。
經典古詩詞 11
1、高堂臥清風,顧我豈不欲。王事不可緩,驅車冒炎酷。赤日暴形骸,毛發幾焦禿。義命有固然,勤勞不為辱。彭汝礪《大暑道中》
2、清風不肯來,烈日不肯暮。平生山林下,散發頗箕踞。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我非褦襶兒,亦爾困馳騖。居然戀俎豆,安得免羈馽。區區竟何營,汩汩此飄寓。淵明應笑人,有底不歸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
3、南浦綠波,只斷送行人行色。雖只是鵬搏九萬,天池春碧。鸞侶鳳朋爭快睹,鷗盟鷺宿空曾識。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寧懷別。人感舊,情空切。但歲寒松柏,相期茂悅。好在莫償塵土債,風流寧可金門客。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劉將孫《滿江紅·南浦綠波》
4、赫日炎威豈易摧,火云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陸游《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
5、信美他鄉地,登臨有故樓。清風破大暑,明月轉高秋。朝暮岷山秀,東西錦水流。賓朋逢好景,把酒為遲留。吳中復《西園十詠·西樓》
6、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須無欲,于斯患不能。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憑。方回《乙未六月大暑》
7、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杜甫《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8、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瑯玕。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沮風如可人,亦復怡我顏。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鄭剛中《大暑竹下獨酌》
9、炎威一何驕,不有商飆慘。蒼茫云海路,飛龍不可覽。我本灌園人,昔乃從鉛槧。萬事已恢心,十載空嘗膽。亭亭松篁邊,小池開菡萏。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終日哦其間,一臥寂百感。相期晚節香,看此秋容淡。陳天瑞《大暑松下臥起》
10、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炙床爐燄熾,薰野水波搖。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可憐花葉好,憔悴苦霜凋。孔平仲《大暑》
11、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忍待西風一蕭颯,碧鱸銀膾意何如。劉子翚《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12、溪流轉東西,日色不可障。水風鼓炎熱,如坐蒸炊上。幽林隤山谷,弛楫沒清曠。行矣難少留,白云在吾望。彭汝礪《大暑息林下》
13、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主人既多閑,有酒共我傾。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時復一回望,心目出四溟。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并。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元結《登殊亭作》
14、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元稹《大暑六月中》
15、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黃庭堅《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16、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曾幾《大暑》
17、迅翻趨炎歊,高標閟幽雅。隱士何所營,茇之清蔭下。故居禾簽生,帡幪若大廈。熟臥南風邊,飛夢游虞夏。五弦天上鳴,擊壤歌滿野。起來記遺音,析薪有樵者。陳天瑞《大暑松下臥起二首》
18、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鲙意何如。張耒《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19、退之序郴陽,水駛山不平。中州清淑氣,至此郁以停。封川在炎方,更過郴幾程。不瘴已甚幸,謂涼茲豈情。山窮人盡瘦,草茂虎公行。濃云從地起,地氣還相蒸。霔雨洞洗之,十日不知清。閉門坐小室,欹尊視馀傾。見酒暫歡喜,孤吟步中庭。炎燠亦何有,感恩淚縱橫。鄭剛中《知識相問多以封川氣候寬涼為言大暑中因念退》
20、南郭子綦隱,西郊杜老居。風流如異代,臭味本吾廬。高閣深繙貝,虛堂靜散書。經旬想顏色,著雨問何如。李彌遜《大暑久不請謁登南樓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
21、可憐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戶。人言明日當大暑,君看繁星如萬炷。想君映月讀書時,清似列仙臞不肥。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騎一馬暮還歸。晁補之《和王定國二首一》
22、去年揮汗對淮流,寒暑那知復一周。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鬢須總白難相笑,觀廟俱閑好并游。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揮百盞不言休。張耒《大暑戲贈希古》
23、繞屋扶疏樹,吾廬粗勝陶。去來梁燕語,旦夕女嬋號。蕙槁蘭將敗,蕭鋤艾亦薅。侵檐添綠竹,映日繾紅桃。得友人皆面,哦詩語未高。飲泉蔭松柏,直欲廣風騷。李洪《次韻子都兄大暑》
24、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司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經典古詩詞 12
◆木蘭詩《樂府詩集》南北朝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心思想: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寫法:詳略得當
思考:1、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答: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答:并不繁瑣。①渲染戰前緊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3、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答: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答: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經典古詩詞 13
月夜憶舍弟·賞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從范陽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在戰亂中,杜甫的幾個弟弟就分散在這些地區,戰亂中音信全無,于是,引起了詩人無限的擔憂和思念,便作下這首詩寄托自己的心情。
詩人在詩文的開始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了一幅蒼涼、孤寂的邊塞景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戍樓的更鼓阻斷了人們的行路,天邊的一只大雁在孤鳴。一只孤雁的鳴叫沒有打破第一句的沉悶,反倒是以動襯靜,反襯了這種沉悶的氣氛,使詩人筆下的環境更加單調冷寂。“斷人行”點明了社會環境,體現了戰事持續久且頻繁,所以道路都受阻。這兩句詩烘托了悲哀凄涼的氛圍,也點明了詩人寫作的背景環境,這樣寂寥的蒼涼 的環境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離愁別緒。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描寫點題,描寫了月夜 的環境,也點出了詩人寫作的時間,即一個有白霧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輝的照耀下越發顯得清冷。“月是故鄉明”,這一句不似寫露那樣客觀描寫景物,詩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詩人眼里,故鄉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滿了肯定色彩。其實,這里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表明詩人對家鄉的分外懷念之情。這兩句寫得雄健有力。“月是”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題,即詩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詩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詩人在這樣悲傷的環境中想到同胞兄弟們音信全無、生死不知,擔憂之情可見一斑。所以,這兩句表達的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離散,家已經不存在了,感情悲傷真摯。這兩句詩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亂中廣大百姓的共同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第五、第六句,詩人進一步說明自己的憂慮心情。兄弟們四處離散,在平日里寄書就難以保證到達,更何況是現在戰亂紛繁的時候呢,所以,親人生死難料啊,言外之意,充滿了詩人深深的擔憂和眷念之情。
這首五律,語約義豐,結構緊密,上下承接自然。
中國經典古詩詞句 14
1、《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2、《南園》
方領蕙帶折角巾,杜若已老蘭苕春。南山削秀藍玉合,
小雨歸去飛涼云。熟杏暖香梨葉老,草梢竹柵鎖池痕。
鄭公鄉老開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3、《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4、《馬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5、《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經典古詩詞 15
《相思》
作者:王維(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清明》
作者: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原文譯文對照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七步詩》
作者:曹植(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作者:王安石(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春曉》
作者: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游子吟》
[唐]孟郊
原文譯文對照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回鄉偶書》
作者:賀知章(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月下獨酌四首》
作者:李白(唐)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出塞二首》
作者: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風》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行》
作者: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絕句》
作者: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宋)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題李凝幽居》
作者:賈島(唐)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游園不值》
宋代: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嫦娥》
作者:李商隱(唐)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卜算子·詠梅
作者:毛澤東(近代)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蜂》
作者:羅隱(唐)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浣溪沙》
作者:蘇軾(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楊萬里(宋)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 16
畫
朝代:唐朝|作者: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賞析/鑒賞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
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于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
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并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舍上詩人可以說是能夠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 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花兒在那個美的季節里盡情的開放,并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美。美到極致后,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里面。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于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后的能夠寄托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于虛幻。
關于經典古詩 17
1.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____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
2.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____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3.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____杜甫《旅夜書懷》
4.濤瀾洶涌,風云開闔。____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5.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____李白《望天門山》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____儲光羲《江南曲四首》
8.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____杜甫《梅雨》
9.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____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10.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____崔季卿《晴江秋望》
11.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____王勃《滕王閣序》
12.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____宋濂《閱江樓記》
1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____李白《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14.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____吳潛《水調歌頭·焦山》
15.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____王勃《山中》
16.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____李綱《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17.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____董士錫《虞美人·韶華爭肯偎人住》
18.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____宋琬《江上阻風》
1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____李白《渡荊門送別》
20.舒卷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____楊炎正《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21.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____張籍《春別曲》
2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____杜甫《登高》
24.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____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5.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____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經典古詩詞 18
[唐]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
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
磨損胸中萬古刀。
注釋:
【1】扶桑:神話傳說中的大樹,生長在日出的東方。《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
【2】野夫:草野之人,指詩人自己。
【3】處:一作“事”。
【4】磨損:一作“磨盡”。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詩風粗獷,立意奇警的抒懷詩。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損胸中萬古刀。”
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刀,又為什么受到磨損呢?
詩中說,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人世間紛繁復雜的事情便一一發生。韓愈亦有“事隨日生”之句,意同。當時正是唐代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外族侵擾的混亂時期。作者經常看到許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壓,貧窮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當這種時候,作者便憤懣不平,怒火中燒,而結果卻不得不“磨損胸中萬古刀”。
作者是個富有正義感的詩人。《唐才子傳》說他在少年時期“尚義行俠,旁觀切齒,因被酒殺人亡命,會赦乃出,更改志從學。”這位少時因愛打抱不平而鬧過人命案的人物,雖改志從學,卻未應舉參加進士考試,繼續過著浪跡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義行俠”的秉性,也沒有因“從學”而有所改變,而依然保持著傲岸剛直的性格。只是鑒于當年殺人亡命的教訓,手中那把尚義行俠的有形刀早已棄而不用,而自古以來迭代相傳的正義感、是非感,卻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懷深處,猶如一把萬古留傳的寶刀,刀光熠爍,氣沖斗牛。然而因為社會的壓抑,路見不平卻不能拔刀相助,滿腔正義怒火郁結在心,匡世濟民的熱忱只能埋藏心底而無法傾瀉。這是何等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無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斬邪惡的正義寶刀,只能任其銷蝕,聽其磨損,他的情緒又是多么激憤!作者正是以高昂響亮的調子,慷慨悲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這首詩用“磨損的刀”這一最普通、最常見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壓抑的正義感,把自己心中的復雜情緒和俠義、剛烈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藝術手法可謂高妙。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還沒有看到用“刀”來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這種新奇的構思和警辟的比喻,顯示了劉叉詩的獨特風格。
經典古詩詞 19
[宋]潘景良
嵌巖穹窿,屹立乎江中。
崩湍下瞰不見底,巨石崛出高摩空。
混沌破來到今幾萬歲,雄奇秀麗胡為乎此山兮夕鐘。
長江西來一萬里,當空削出金芙蓉。
上有金仙居,下有馮夷宮。
寶坊櫛比列霄漢,塔影倒置驚魚龍。
有時洪鐘咽煙響,潮音屬和驅群聾。
鳥飛竟力不得到,我嘗拿舟一抵其云峰。
攝衣步樓閣,矯首觀無窮。
齊州九點落眼底,岷峨西望滄溟蒙。
忽聞長風破巨浪,芥蒂一洗平生胸。
山僧喜殊常,握手何從容。
杯擎陸羽水,茶泛玉川風。
鶴庵散仙,恒齋老翁,
把臂大笑聲融融。天風吹袂欲輕舉,
白云縹緲將何從。不知海外之三山,
群仙之樂與此將異而或同。迄今別去五六載,
我舟又復來掀篷。山靈偃蹇我倨傲,
塵懷汩沒不得追前蹤。風帆一笑金山過,
山頭日落飛冥鴻。
經典古詩詞 20
原文:
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原題
太和九年李訓、鄭注敗后,仇士良愈專恣。上登臨游幸,未嘗為樂,或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因賦此詩。
譯文
宮中御道已長滿秋草,我很少乘車游覽;
上林苑的鮮花壓滿枝頭,我也無心觀賞。
登高遠望,更覺心思無限,這心思連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注釋
(1)輦路:皇宮中帝王行車的路。即皇宮內的道路。輦:皇帝的馬車。
(2)上林:漢代宮苑名。也指皇宮園林。
(3)憑高:登高。憑:倚,這里指臨高眺望。
(4)何限:無限。
賞析: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專權,甘露事變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軟弱,郁郁而終。他工于五言,詩風清俊有骨氣。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樣。也許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輩,不過是唐王朝末期國家頹敗的氣數使他沒有更大的作為罷了。
對于宮廷除了皇帝沒有誰更有發言權了。這是一首先寫景轉而直抒胸臆的詩。
從詩的內容上看,這首作品應該寫于甘露事變之后。路邊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麗,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這秋草是不起眼,沒有人注意的道邊草罷了。秋風一過,秋草只能隨風而倒,全沒有堅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寫宮中的一般氣象,實際也說明了文宗只是個傀儡而已。后面的詩句里就帶著骨氣了,他寧愿憑高無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復同侍臣的虛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園是天下最美的花園,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貪圖這將要凋零的美麗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統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墻頭草。王室的后代能有這樣的理想,也算難能可貴了。唐代末期混亂的局勢下,李姓王室已經處于了衰頹中。詩的開頭說輦路上長起了秋草,這是不應該的,宮人連起碼的除草工作都不認真對待了,可見王室的沒落程度。這時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說說心中理想的權力了,要真的振興唐王朝似乎僅是空想了。文宗遠大的理想可貴在還沒有忘記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這只能被理解為文宗身上有著貴族的骨氣,他一個人是不能實現如此艱巨的目標的。其實他就是一個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應該理解的,長期受人擺布,連人身自由都成問題的文宗皇帝很難抒發自己的苦悶。這首作品的立意還是有它的高明之處的。文字上抓住了宮廷的特點,像上林苑、輦道、侍臣,都是宮廷特有的。宮中題,表現在環境上,也是宮中人生活的寫照。
宮廷除了它應有的繁華,熱鬧,也有許多神秘的黑暗面。書籍里也曾記載了許多宮廷中陰險復雜的傾軋,宮廷斗爭歷來是最危險的斗爭,連皇帝本人都深陷這種漩渦的時候,一個王朝就處于深深的危機當中了。
經典古詩詞首 21
1、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經典古詩詞 22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梅花》譯文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螞蟻也知道春天的美好,倒拖著梅花的花瓣往東墻爬。
《梅花》賞析
宸濠翠妃的這首詩,用了敏銳的審美情趣、充滿童趣的觀察視角,細膩傳神,堪稱不可多得的詠梅佳作。
詩人運用側面描寫,通過捅破紙窗、引透寒香,隔紙看梅,螻蟻拖花,寫出了可梅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女子向往春色,禁不住用繡針刺破一點窗紙,卻驚奇發現,滿園春色撲面而來,梅花香氣透過紙窗,沁人心脾。而螞蟻也似乎“聞香而動”,在春日里忙碌,倒拖梅花花片上了東墻。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的淋漓盡致。
與歷來的詠梅詩相比,這首詩,以新穎的角度,細膩的筆法,表現了獨特的意趣。這首詩構思巧妙,主人公歌詠梅花,始終不從正面描寫,無論是捅破窗洞,引透寒香,還是隔紙看梅,螻蟻拖花,都在側面點染,形成一句一折,句句間隔之勢,然毫無“隔靴搔癢”之感,反覺疏而不淡,興味盎然。此詩從小處入筆,觀察細微,情思宛轉,意態悠閑,這種審美情趣和作者的宮廷貴婦身份是頗為契合的。
《梅花》鑒賞
首句用“繡針刺破紙糊窗”,既點明了主人的女子身份,又暗示賞梅地點系在室內,前人詠梅詩句,如陸凱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贈范曄》)。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卜算子·詠梅》)。何應龍的“云繞前岡水繞村,忽驚空谷有佳人”(《見梅》)。作者都是身處戶外,直接觀物而得,而此詩別出心裁,主人捅破窗紙,隔室從孔縫窺看,所見者如何呢?這個問題,詩人并不忙于回答,而是先折一筆,“引透寒梅一線香”,使人未見其形,先聞其香。香味因從縫隙透入,所以縷縷如線,而由一也已即能得其香味,可見梅香之濃郁了。若從紙洞向外看,自可見寒梅盛開,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但主人公對這樣常見的套路已不感興趣,她將視點集中在東墻一隅:原來,一只小小的螻蟻正拖著一片梅花往墻上爬著。
這一“倒拖花片上東墻”的情形,本屬無情無意的自然現象,但經詩人“螻蟻也知春色好”的妙筆點染,頓成一幅充滿詩意生趣的精彩畫面。梅花不僅有傲霜斗雪的品格,而且以自己開放,報道著春天的信息,因此人們詠梅,往往寄托著對春天的欣喜,所謂“試向林梢親手折,早知春意逼人來”(馮山《山路梅花》)是也。這里,詩人借螻蟻拖花之舉,曲曲傳出對梅花的喜愛,即清新生動,又含蓄有味。試思,自然界蟲蟻尚知春天之美好,梅花之可貴,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們不更應該珍視這早春的信使嗎?
《梅花》作者簡介
翠妃即宸濠翠妃,朱宸濠的妃子,南昌人,《堅瓠巳集》載道:“宸濠寵甚,翠妃者,居綠英宮,宮飾綠。翠能吟善畫,尤被寵幸,尤《梅花》此作甚為濠所賞。
經典古詩詞 23
[宋]強至
賈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鋪胸犀插腦。
戲夸才力驚眾人,談笑千篇筆端掃。
酒酣座上披天真,鏟去崖岸露懷抱。
今年禮部更新書,續詔九州登俊造。
宿儒晚秀趨術茫,肝愁胃苦搜辭藻。
獨君所向異爾為,長袖陂陀踏幽草。
行窮兩徑躋巖巔,指點晴江辨秋島。
卻騎匹馬歸湖山,古寺相逢情愈好。
空樽無物醉故人,輒出囊錢具梨棗。
更長坐久然青燈,語雜譏諧欲顛倒。
我方正色起問君,何乃終年事枯槁。
齒牙未豁才有馀,一賦從容成腹藁。
琢磨高論馳古今,足歷天衢騁王道。
駑群沓沓猶爭先,驥騄胡然甘伏皁。
君徒俯首不我答,我反慚顏汗如澡。
丈夫貴富難近窺,一第定非論晚早。
豈同祖誼名漢朝,位不公卿身已夭。
何時卻掛吳淞帆,霜蟹初肥恰新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