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名言44句
一、教育乃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
二、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
四、科學的偉大進步,來源于嶄新與大膽的想像力。
五、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
六、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
七、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八、經常而細致地觀察兒童的興趣,對于教育著是最重要的。
九、只要把學校和生活聯系起來,那么一切的學科就必然地相互聯系起來。
十、無論何種事業,如商業、**,均不能與教育分離,無教育則無各種事業。
十一、一個人沒有養成科學的精神,他就沒有為人類有效的指導的思考所設計的最好的工具。
十二、如果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
十三、把全班兒童籠統的看作一樣,不去辨別他們的個性,決不會有真正合于科學原理的教育發生。
十四、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中開始了。
十五、人們最初的知識,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
十六、學校的最大浪費在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
十七、學校課堂要有使學生能夠產生問題運用思想的情境,那就必須設置主動的作業和足以運用的資料。
十八、教育不但能發展兒童與青年,并能發展將來的社會,這種兒童與青年,就是這種將來社會的分子。
十九、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考慮加以掌握。
二十、教育的任務在于發現各人的特長,并且訓練他盡量發展他的特長,因為這種發展最能和諧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二十一、我們所需要的是兒童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靈來到學校,并以更發展的心靈和甚至更健全的身體離開學校。
二十二、失敗是一種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二十三、教育必須使每個人懂得,不妨礙他人和在某種程度上積極尊重他們的利益,這是謀求自身幸福的可靠保證所必需的。
二十四、兒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貴的,我們引導兒童初期自然趨向的途徑能固定兒童的基本習慣,能確定后來能力的趨向。
二十五、只有應用才能檢驗思想,只有通過檢驗才能使思想具有充分的意義和現實性。思想不經過運用往往自成一個特殊的世界。
二十六、教育上所訂新試驗的成敗只有一個法子可以試出來,這個法子就是檢查受過新教育的兒童看他們的生活是否有益于社會。
二十七、我們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從正路開始,由此排除顯著的社會惡習,我們可以利用教育作為實現人類更好希望的工具。
二十八、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須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已生長。
二十九、比較聰明的教師注意系統地引導學生利用過去的功課來幫助理解目前的功課,并利用目前的功課加深理解已經獲得的知識。
三十、學校之中兒童常在一處作事,所以要有這種學校的理由就是兒童必須學習怎樣去和別人共同作事。原由是使個人得到充分的自由發展。
三十一、現代工業因為各種科學發明而日趨復雜,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須要有一種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他的專門技能。
三十二、社會環境養成個人智慧行為、傾向;養成的方法在使個人從事喚起和增強各種行動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是有某種目的和承擔某種后果的。
三十三、如果他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么。
三十四、這種職業教育,并不使青年屈服于現今制度的要求和標準,而要利用科學和社會的因素發展他們的膽識,并且培養他們實際的和執行的智慧。
三十五、教育有大小兩種。小的一種是學校所提供的;大的一種,既具有最后的影響力的教育,是各種實際生活條件所提供的,特別是家庭和周圍環境的條件。
三十六、教育的力量,對人影響最深的,就是改變了他的好惡和愛憎。不能使人在根本上產生感情的教育,只是膚淺的教育。教育須使人對社會有適當的感情。
三十七、所謂惡人,無論有過多么善良的過去,也已滑向墮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謂善人,即使有過道德上不堪提及的過去,但他還是向著善良前進的人。
三十八、假使我們希望所辦教育與現代的社會生活發生一種密切的關系,給學生一種適當的訓練,使他們在社會中間成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則需要研究種種社會變遷。
三十九、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些概念,或形成某些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做出適當的反應。
四十、教師在學校中并不是要給兒童強加某種概念,或形成某種習慣,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個成員來選擇對于兒童起著作用的影響,并幫助兒童對這些影響作出適當的反應。
四十一、學習是主動的,它包含著心理的積極開展。它包括著從心理內部開始的有機體的同化作用。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并且以兒童為自己的出發點。
四十二、學校的任務不在把青年從一個活動的環境轉移到死記硬背別人學問的環境,而在于把他們從相對地說是一個偶然的活動環境,轉移到按學習的指導選擇的生活與活動的環境。
四十三、教師不是簡單地從事于訓練一個人,而是從事于適當的社會生活的形成。每個教師應當認識到他的職業的尊嚴;他是社會的公仆,專門從事于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并謀求正確的社會生長。
四十四、教育是一種包括科學在內的活動。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以便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又反應到教育過程中去,進一步改變教育的過程,因此又要求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科學,循環往復以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