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真不是靠運氣和背景那么簡單。”--施至成
2017年最新發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顯示,93歲的SM集團創始人施至成位列第94位,以127億美元(約合870多億人民幣)連續第十年蟬聯菲律賓首富席位。
他說,不管做什么,他都要做到最好,要爭第一。在全球10大購物中心榜單上,SM集團已占到將近1/3天下。
他的取勝秘訣是什么?關鍵在于如何把經營和管理做到最好。
博取眾長,改良創新
施至成年幼時,家里經營了一家賣菜種、蔬菜、干貨和日用品的雜貨店,他一邊學習一邊幫父母打理生意,逐漸對零售生意有所了解。
沒過多久,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侵占了菲律賓,一切都化為烏有。施至成休學謀生。
二戰結束后,菲律賓光復,施至成憑著對零售業的了解,慢慢恢復了家里的生意,并擴展到了鞋店,然后是大商場。他善于借鑒別人的經營方式,還改良美國商城的經營模式“為己所用”,生意做得越來越好。1960年,他創辦了SM百貨商場,并創下銷量上億的記錄。
他喜歡去世界各地逛商城,對比不同的商業實踐,從中汲取智慧。他不僅關注新鮮食材和衛生設施,也注意觀察顧客流動情況,這些都是判斷一個商場是否成功運營的一個重要指標。
與歐美商場不同的是,該公司限制同類 商戶入駐,以避免競爭并積累忠誠客戶。盡管面臨政治動蕩時期,但他仍堅持開設新的購物中心,因為他相信零售業前景廣闊,即便是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之后,他也沒有放棄投資計劃,而是繼續開設兩家購物中心,為當地帶來了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同時提升周圍環境質量,使政府獲得更多利益。這也是他的另一項成功之處——抓住機遇,讓企業發展成為雙贏局面。此外,他還計劃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后籌建亞洲級的大型購物中心項目,將集娛樂于一體,為人們提供全方位服務體驗。
搶占先機
雖然在菲律賓取得巨大成功,但他始終懷念自己的出身之地——中國福建。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考察后認為晉江地區具有潛力,因此決定投資興建SM城市廣場。這是一個基于鄉情與商業考慮綜合考慮決策。在中國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且發展緩慢的情況下,這個項目遲遲未能開張,但他選擇耐心等待時機,并免費提供資源幫助當地舉辦國際鞋類展覽會,最終2005年11月,該城市廣場正式開啟營業。即使如此,在其看來,沒有所謂市場飽和的心態,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去嘗試,因為這符合他的目標:在數量上、總面積上成為老大。而這一點正是他的另一個秘密之一——不斷追求卓越,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最佳狀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