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是靈魂的主宰,意是內心的引領,知是天賦的智慧,物是外界的事物。
2、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埋沒了自己最好的才能,最大的罪過就是掩蓋了他人的善行,最深惡的是模仿下賤的人,不承認自己的恥辱。四者都存在,就會導致大禍。
3、擔憂的是鏡子不夠明亮,而不是事情本身無法照見。講求的是在事變中保持清醒,只有學者先修煉好自己的工夫。在學習時要注意的是內心未能明澈,不是在處理問題上難以盡到。
4、追求至善卻偏離了義理之道。至善在于純凈的心靈,但“明德”需要達到極致和完美,這樣做并非完全脫離了世間事物。
5、“盡心知性知天”意味著生而安居,“存心養性成天”則表示學習以利于實踐,“夭壽不貳修身待其時”表達困難中堅持努力。“萬事萬物之理不出吾心。”
6、世界萬象之理皆存于我心中。
7、大地上的樹木,只需滋養這根部份,雨水與土壤提供營養,只為此根部長發。如果旁邊種植其他谷類作物,上面被樹葉遮蔽,下面被樹根束縛,那它們怎樣能夠生長呢?必須砍掉這棵樹,將所有的根部切除,然后才可種植這些作物。不然,即使你勤勞耕耘,也只不過是在培育這棵樹的根本部分。
8、只要記住天理,就算立志。這念頭若持續下去,便能自然凝聚于胸中,就像家喻中的“結圣胎”。將這種對天理的思考不斷進行,并逐漸擴充它,這便是一條通向高尚圣者的道路。
9 知道而不能行動只是未曾真正理解。圣人教導我們既要知道又要行動,因為他們要求我們回到我們的本質。《大學》提倡真實知識與實際行動,我們應該像對待美食一樣欣賞或厭惡糟味。當看到美食時,我們已然喜歡,它不是后來才開始喜歡;當聞到臭味時,我們已然討厭,它也不是聞后才開始討厭。但如果鼻塞讓人無法聞到臭味,那么就像是沒有認識到那股臭味一樣。
10 義理無窮盡,無所止境。我與子言論,不應停留在淺顯處,更不能自以為足矣,再談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都不會停止。
11 不會看透別人就會受傷害。
12 圣人的內心如同一個鏡子,只有一個清晰的地方,無論感受到什么都能迅速反映出來,沒有說的話語也不用多解釋。而且沒有過去形狀還未消失,也沒有未來形狀先已經出現。如果后世認為這樣做就是符合圣人的學問,那么他們就背離了真正的大道。
13 心即為理也。一旦離開這個原則,一切都是虛幻和無用的。
14 性即為心里體現,是由更高層次——宇宙——所產生。一旦把整個心里放光大,就是實現性本質的一切可能。
15 信任固然重要,但比起深入探索,更重要些。你現在得到的心里感覺是否準確嗎?如果不能從你的心里找到答案,你怎么可以依賴那些老舊的話語?
16 喜歡某件事或某個人總是在一片熱情上沉浸其中,比如喜愛財富或名譽,這些都是分散注意力的行為,而不是專注于一種核心原則。這正是我所說的追隨欲望,而非掌握核心原則。掌握核心原則是集中精神確定一項偉大的目標——這是建立信念的一步。
17 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在于將知識融入你的內核。如果你尋找這樣的知識,卻找不到,或許連孔子的教誨都不值得尊敬。但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這樣的知識,即使它來自平庸之輩,也絕不容忍輕視它,更何況來自孔子的教誨?
18 人們的心靈只有當它們恢復正確的時候,其實就是道德良知;但當人們失去了這一點,他們就成了凡俗的人類世界中的常態,有時候甚至變得邪惡起來。
19 即使在廣闊的地球上,大多數人只需要有一顆純潔的心思善良、一絲良知感悟,即便普通百姓也能成為英雄人物。
20 無論命運如何安排—豐厚富貴或者貧窮困頓—我都不會因為這些改變我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去迎合社會潮流,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決不會動搖我的信念和價值觀指導我的每一步前進,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道路,從不迷失方向!
21 我們的心靈具有純粹無私的情操,當我們意識到了善意并排斥邪惡,這就是良知作用,使我們通過這種自覺活動去調整自己,以達到更高水平的人格發展狀態。此乃克服沖突與挑戰,用超越自身能力范圍的手段實現全面提升!
22 當你第一次遇見花朵之前,你其實不知道它是什么樣子,所以花朵似乎跟你的眼神共享了一場永恒沉默。不過,當你終于看到那花朵的時候,它突然鮮艷起來,讓你明白原來那花并不遠隔開你的眼睛外面的世界,而恰恰就在你的內心里等待發現!
23 就像種植植物,在心理方面,要先有基礎(孝順)然后再添加枝葉(各種條件)。首先要培育好基礎,然后才能繁榮枝葉。不可以逆序去做那樣的事情!
24 心即為真正意義上的規律,一旦剔除了私欲干擾,一切都會變得簡單清楚。這是一種從源頭上避免干擾,從而達到崇高境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用功修煉,把這一點放在第一位,那么孝順父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樣的,對君主忠誠,對朋友友誼互助,對民眾公正治國也是如此。關鍵還是在這里用功修煉!
25 對那些追求圣賢教育的人來說,他們通常依賴儒家思想,還想要更多尋找新的東西。()真是舍棄日月光芒,卻盼星辰微光!太荒謬了吧?
26 成為圣者的關鍵,在于保持純粹的心思,與世俗相比毫無牽絆。而因此雖然平凡,但是愿意學習并且努力使這一點成為真實,則亦可稱作Saints.
27 在交往朋友時,要學會低姿態,以此獲得益處;相反,如果過度顯示優勢,則可能損害關系。
28 破壞山林里的盜匪容易,但破壞一個人內部的小鬼很難。(www.lz13.cn)
29 圣人與自然界以及人類共同構成一個整體,其中包括儒家佛家老莊各個哲學體系都是我使用的一個工具。而二氏(指儒家和佛家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和釋迦牟尼)卻只關注自己小圈子里的私利,是典型的小溪小溪(指小淵源)。
30 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就很容易犯錯。我雖站在最高峰,也只能告訴大家精彩紛呈的情景。但如果有人僅僅滿足于表面的儀式禮節,并把這些作為最終目標,那簡直太好了!然而這樣做遠遠不足以觸及真相。”
31 人性的本質與宇宙間隙之間存在共鳴。大師們寫書籍,如繪畫傳遞神韻,不過目的是為了展示一些基本輪廓,讓讀者借此來探索更深層次的事實。而精神氣息笑聲動靜等,則是不易傳達給他人的內容。在后來的時代里,有些書寫只是模仿抄錄,又肆意加增,以展露技藝,其結果愈發偏離真相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