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上午11時,吉林省體管中心內熱鬧非凡。有關領導、自發來的市民、眾多記者和周洋的父母一起見證了長春姑娘周洋的又一奇跡:她與王濛、孫琳琳、張會一起在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以4分06秒61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勇奪金牌。
就在四天前,18歲的周洋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以孤軍奮戰之姿,不僅粉碎了韓國三人的前后夾擊和美國名將的撞擊,更以2分16秒993的成績打破該項目冬奧會紀錄,并實現中國短道速滑項目30年來在冬奧會歷史上的金牌零突破,為長春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突破。
“大寶太不容易了,她能有今天,是創造了奇跡!”父親周繼文叫著女兒乳名,女兒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同樣讓他激動不已。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女兒一路艱辛。
周繼文是吉林九臺人,在1986年到長春打工時不慎砸折雙腿。經人介紹,他結婚于患小兒麻痹癥的王淑英。盡管夫妻倆都殘疾,但他們將新的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卻因單位解散連幼兒園學費都無法按時交納。在無奈之下,他們決定去學做廚師和加工熟食出賣來解決問題。
盡管生活困難,小川揚卻每次參加跑步比賽都得第一名,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小學二年級。當60歲高齡教練崔順子發現她的“第一”特長,將她正式納入自己的門下學習速度滑冰,每個月上百元訓練費卻又給家庭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保證足夠訓練時間,夫妻倆工作之余用自制雪糕增加收入,而訓練場地有限只能排班進行,有時是深夜,有時是凌晨三四點。
為了省錢,他們連個鬧表都不舍得買。而且因為家里實在太困難,買不起好冰鞋,小川揚經常穿別人的舊鞋,因為不合腳,她滿腳水泡。但就是這樣家庭困境中的成長,讓小川揚不斷進步。在2001年,她獲得全國冬季項目錦標賽第一名;2004年7月,她代表長春參加一個全國比賽,此次比賽,她最希望自己能有一雙好冰鞋穿。而當她拿到了冠軍,便得到了一雙800多元運動鞋。她對教練說:“老師,你放心,我一定會按照你說的沖出去,為老師,也為我爸爸媽媽。”
就這樣,這個小姑娘在拮據家庭環境中憑借對成功渴望和韌勁,在2007年邁入國家隊。此后,她開始逐漸嶄露頭角:2006-2007年度聯賽奪取女子1000米冠軍; 2007年的亞冬會奪得3000米接力金牌; 2008年的國際滑聯世界杯哈爾濱站3000米接力冠軍成員及美國站1500米冠軍,并刷新這個項目世界紀錄; 2009年的大學生冬運會摘取1500米金牌成為首枚大冬會短道比賽中國代表團獲得的一枚金牌。這位小姑娘因此被譽為“臺風”,她的競技風格再次引起國內外媒體關注中國速滑領域。
2010年2月21日11時56分,當只有她一人代表中國參加1500米短道速滑比賽中,無論面對壓力或包夾,都展現出了極強體能與沖刺力,最終贏得勝利。她感言:“可以讓我爸媽生活得更好一點”,這位90后小姑娘因此成為了億萬網民心目中的最美人物。在隨后的決賽中,與隊友共同打破世界紀錄,再次勇奪桂冠,使她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冬奧會冠軍。
對于今天成功的事跡,周繼文說,“沒有我們那樣的過去,就不會有好的未來。” 周洋,一位18歲的小姑娘,因艱辛而堅強;因堅強而終成功。這篇勵志故事展示了一代人的毅力的力量,更激勵著無數追夢者的靈魂深處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