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樓到14樓,他或遠或近。她總是縮在電梯的最角落,而他總是站在電梯靠門口。有時,在某一個樓層里,會擠進許多人,他會被人群逼到她的身邊。
她曾希望他能無意踩到她的腳,大概把她的公文包碰落在地,然后開始對白。可是那些被設想了千萬次的千萬種開頭,卻無一被實現。他總是在人群稀開時,重又回到電梯的門口。
有時,在他靠得最近的時候,她能聞到他身上清爽的古龍水味,很淡很淡。他煙灰色的西服,一件褶皺都沒有。那時候,她就想伸出手去,撫他的衣角,但卻沒有勇氣做出任何行動,比如沖他微笑,和他招呼。在每日共電梯半年的時間里,這些都是她的設想。
因為她已經到了青春的分水嶺—25歲了。甚至把這樣一種羨慕定為愛情,都讓自己覺得嫌疑。紛紛擾擾、糾結纏綿的情愫,是或不是愛情的情緣和人的來往,在這個到處都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的大都市,有誰會去玩猜心游戲?
下了班回到租住的小屋,她卸去了有些敗落的妝容,看著鏡子里的憔悴面容。她突然之間感到懊惱,不知是否應該期待更多。但那晚,她接到了男友謝的一通電話,從上海傳來了一個決定性的消息:要她回去結婚。
半年前,他們在上海相遇,無需太多前戲和粉飾,只是一起生活,就像平淡走向更平淡。不過,因為謝忠實,沒有走向分離。而后公司派她來香港辦事處,為期三個月。在這期間,每一次升降,她的心中充滿了對于未來的期待與不安。
香港有著比上海更高樓層,她卻日復一日毫無怨言地蜷縮在電梯角落。然而,那個男人始終不見于現世,只留給她深深的人生迷惑——或者說,是對未來的迷戀。在這樣的城市中,又如何能夠預料未來呢?
終于,當那個男人再次出現時,那份沉默變得尤為明顯。她試圖找尋話題,卻發現自己無法回答關于香港是否真的那么好的問題,因為答案似乎并不重要了。她意識到,即便是感受,也需要有人共同分享才能真正成為真實的情感體驗。
隨著時間流逝,那個男人成了她的生活中的???,他們偶爾會交談,但更多的是沉默與目光相對。這份沉默,讓他們彼此了解,也讓彼此保持距離。當那個女人決定離開香港返回上海,與那個提議結婚的人一起開始新生活時,這份沉默也成為了他們之間最后的一段記憶。
盡管如此,當那個男人再次出現,并且邀請她乘坐他的車送至家中的時候,那份感情依然浮現出來。不管過去發生了什么,現在只剩下兩個人,以及那座城市。一場簡單而溫暖的人際互動,讓一切變得既珍貴又脆弱。你知道嗎?即使是短暫的一瞬間,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