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歲數,步入了某種生活的境界,就會感到時間在悄然流逝,不經意間,幾年就像飄逝的落葉,一去不復返。許多人,在生命的長河中,在日益廣闊的時空里,與曾經親近的人漸行漸遠,仿佛距離再長也不會減少那份淡淡的情感。有人可能認為這不過是常事,他們會說“我性格開朗,我能與每一個我遇到的陌生人建立友誼”,但他們往往忽略了真正朋友之間那份純粹和珍貴。
真正的朋友是彼此之間心靈相通,沒有猜疑和試探,無需過多言語中的掩飾或顧慮。如果一個人,他周圍所有的人都成了他的好友,那么這更多的是虛幻而非真實。魯迅先生曾給瞿秋白寫下:“知己難求,以同道之視。”看來,找到知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而真正的朋友,更是稀罕得可寶。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離開了學校走進社會,與世界上更加多樣化的人群打交道,這種頻繁交往反而讓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孤獨感。在那些聚餐、商討業務或尋求贊助的小圈子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己話題不投機,只剩下疲憊后的孤單。而朋友,就是我們治療這種孤獨和緩解壓力的良藥。
小聚時節,更是講究儀式感,這種儀式,是對內心認同的一種體現。“新釀綠蟻酒,小爐紅泥火”。在寒冷冬夜,將新釀出的米酒放在微微發熱的小爐火旁,讓它慢慢溫暖起來。這便是一種關懷,一種默契,讓時光似乎變得緩慢,從而使日子顯得更為精致、悠長。
當然,對待真摯的友情,也無需刻意維護面子,無需過于約束。在飯桌上,不必追求豪華,只要食物美味即可;在飲酒時,不必強迫勸酒,只需要隨心所欲地享受這一刻。記得有一次,我因加班錯過了與一位老友約定的聚餐,但他并沒有責怪,而是在我忙碌完畢后主動邀請我們改天再見面。他甚至還準備了一塊大蛋糕作為驚喜,當晚上的聚會中,每個人都祝福我的生日,那一刻,我被深深觸動,因為那個簡單卻充滿愛意的小舉動讓我明白,即使歲月匆匆,也有那么一些珍貴瞬間可以永遠銘記。
作家李丹崖曾這樣說:少年可以瀟灑游蕩,青年可以草率前行,但到了中年,對待朋友就不能敷衍了事。當我們意識到時間如白駒般飛逝,才知道“友”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真”,哪怕只有一兩個忠誠的伙伴,與他們共度每一個清晨與黃昏,也足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富,有趣,并且讓那些輕飄的大年沉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