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
記住鄉愁作文 1
我的家鄉在大巴山腹地,那里是一個典型的川東小山村,打我記事起貧窮和饑餓就時常伴隨著我。
記得我是誰的時候,是一天早晨初升的太陽正透過大門照到飯桌上,我真是饑餓極了,習慣性的爬到飯桌旁的長凳上,坐等父母把飯端上桌。可母親卻告訴我們,你壇子里的一粒米都沒有了,可以說家里已經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了,聽了母親的話一絲絲的恐懼突然席上了我幼小的心靈,也許是實在太餓了,又或許是絕望了,我無力地癱倒在長凳上,很快地昏睡了過去。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總之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母親不知道從哪個親戚家借來了一些米,熬好粥放在桌上等著我們吃呢。
我在貧窮中艱難的成長了,一顆倔強的種子在我的心里不知不覺地生根發芽,走出家鄉,遠離這片貧瘠的'土地,這個念想成了我一生奮斗的目標。
我學習十分的認真努力,幾乎都沒有讓父母操過心,后來我考上了重點中學,第一次走出了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再后來我終于考上了大學,當我懷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到北方的一座大城市,我的心里暗暗地告訴自己,我總算遠離了那個故鄉那片貧瘠的土地。我不斷努力的吸收著新知識,不斷地融進新集體,我想把故鄉塵封在記憶里,和別人交談時,我甚至都不愿再提起故鄉那些往事。
再后來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對故鄉的記憶更加的淡化,以至于很長的一段時間,故鄉只是偶爾的闖進我無聊的夢里。
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生活逐漸變得美好起來,不知道為什么故鄉卻成了我一個難解的心結,它常常在夜里不斷的叩擊我的心靈之門,讓我重新拾起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
鄉愁是什么?也許就是門前的那一座山,山腳下那一條清清的小溪,又或許是故鄉的勞務,院壩邊的高高的稻草垛,又或許是那條勤勞的老牛,拴牛的那顆古老的樹……總之,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我的記憶中再次的活躍了起來,這些兒時的記憶一旦被喚醒,別像決堤的水,我再也無力阻止了。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時常都在想故鄉的荒山早該綠樹成蔭了吧,那條在夢里流過的小河還是當初清秀的模樣,把院壩前那條彎曲的羊腸小道,該被流逝的時光打磨的寬敞筆直了吧。偶爾從親人的口中聽到一點關于家鄉變化的消息,我就會興奮地像兒時的孩子一樣。
我這一刻才頓時領悟了鄉愁是母親做的一雙布鞋是母親做的一臺腌菜是上學時母親站在村口久久矗立的身影,這些沉睡在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經過歲月的醞釀,日久彌香。
記住鄉愁作文 2
古往今來,多少詩句都是在描寫故鄉,抒發思鄉之情?這警惕著我們不能把故鄉拋諸腦后。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故鄉出現的愁思也日益增多,鄉愁成為了人們一個煩惱、憂愁。
鄉愁主要表現在人們離開故土,心靈寄托在他方、傳統文化的落后,無比的惆悵。
為了能夠發展,人們不得不離開故土,等離開故土的人們發覺到城市的美好后,就忘記了自己成長的地方、生養自己的地方,故鄉的`哀愁啊。
故鄉就如同一棟住在你心房的舊房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正在一點一點的老去、崩解。故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經快沒有了地位,臨至消失。它面臨著快被人遺忘的危險,無人問津。或許它什么時候消失,人們都不會去發覺到。故鄉之愁,期待著人們能夠回頭看一看,它不僅是我們的生養之地,也是一種心靈的寄托,文化的原鄉。
鄉愁是一本老舊發黃的書,它記載著關于這個地方的事跡、習俗、文化等等。然而許多人在城市喧嘩中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丟棄了故鄉,丟失了故鄉。鄉愁啊,你是否會被遺忘在歷史中?故鄉貯藏的歷史是否再也無人探尋?
不忘初心,緬懷故鄉,這是每個人都應當肩負的重任。沉甸甸的文化風情在故鄉的風中漂浮著,心靈的慰藉就在故鄉中。在故鄉日逐遠去的同時邁出自己寬大而堅實的步伐,努力追尋故鄉,把故鄉的愁抓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隨時間逝去或隨風飄走。
即便離開故鄉,謀求發展,離開故土去國外求學生活,即便自己的故鄉越來越遠。但堅信故鄉就在自己的心房,故鄉完好無損的在自己的心房中安居著,故鄉的愁即鄉愁,鄉愁說到底源于人的內心,身體并不是阻礙,心靈才是根本。所以要守護好心靈,不忘初心,守護好鄉愁,不讓心靈之家遭遇變故。
既然時代在進步,那便帶著鄉愁與時俱進。還記得“小時候鄉愁是家,我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心靈,我已在外頭,我來守護”。故鄉日漸遠去,但我與你同在,而鄉愁便是我對故鄉的念想。
記住鄉愁作文 3
對于每一個遠離城市的故鄉和遠離故鄉的人,故鄉是有味道的。
生于斯長于斯的人是嗅不出這細細的味道的,只有遠鄉的游子可聞見。做孩子的舊日子里,??梢钥匆娺h鄉歸來的`游子,剛下車便熱淚盈眶。而今做了幾年羈旅客,明了,是故鄉的味道蕩出未見的鄉愁啊。
“你從土里來,你還要歸到土里去?!薄妒ソ洝防锶缡钦f。剛做了游子的人回鄉,返鄉的那一瞬,“去年天氣舊亭臺”,陡覺辛酸一涌而上了。
好幾次從都市回歸鄉間,子時過縣城的時候渾然不知,可快到凌晨一兩點時,黑車司機也行至了朱河一帶的泥濘小路上,這時打開窗,那夜風里雜然的味道叫人眼淚都可以掉下來了。鄉村里受驚的狗吠,貓頭鷹咕咕似的叫聲,蒸籠里面食散發出甜甜的味道,老農們燃完的秸稈后的草木味氤氳在空氣里。無怪乎木心先生當年寫詩散文,老是要引上“咖啡館的香味擠出來贈與路人”。
故鄉不曾怨我離去,卻在我歸鄉時引出故鄉味,那故鄉味比鄉愁更惹人愁了,好像所有的人事全化作了將歇未歇的味。車輪再碌地轉著,我離故地更近了!有泥濘的時候,車輪軋過淺淺的坑洼,泥漿四迸,引出最是親切的泥土味。青草挨著田陌里不知名的花齊開,露水密密疏疏的點綴著,我不曾見過這場面,可離鄉太久的鼻子卻代我嗅見了!
農忙完了時歸鄉,那是一輪明月映上空蕩的大地,老農們在月光下焚燃秸稈,草木特有的味道卻是故鄉舊景罷了!不歇的蟬鳴夾著蛙聲,雖是不同于這嗅感,但也是要括入這不敢舍棄的故鄉味呵!
到現在仍是要強的少年,在這夢囈似的故鄉味里不曾落過淚。便是眼圈紅了,也強硬擦干,不肯有殤。倒是多少年以后,讓我離了故鄉,再嗅一嗅,這最是撩人的故鄉味,一定引出“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的痛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