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實訓報告經典【15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本會計實訓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本會計實訓報告1時間:20xx年9月23--27日
地點:4408教室
實習目的: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熟練運用各種成本計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實際操作能力,鞏固會計學基本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習內容及過程:本次實習共三項內容:
1、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2、各種成本(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計算方法
3、編制成本報表,進行成本分析
一、生產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是本次實習的重頭戲,是中心環節。成本歸集與分配過程實際上就是成本計算過程。在本次實習中,我們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對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其他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廢品損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等七個板塊進行了練習。
1、材料費用方面,用于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產品分別領用的,可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成本”項目,但有時一批材料為幾種產品共同使用,應根據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如表1-4鑄造車間對煤進行的分配和表1-5組裝車間對304進行的分配。
2、人工費用方面,分配工資和福利費應劃清計入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和不計入成本和期間費用的工資和福利費的界限,應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生產工人的計入生產成本,車間管理人員的計入制造費用,廠部管理部門的計入管理費用等,若生產多種產品,應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配后分別計入各成本項目。如表2-14中,按生產工時將工資分配到不同的產品中。
3、輔助生產費用,是為企業的基本生產服務而發生的費用,最終要分攤到各受益單位在本次實習中,主要運用交互分配法對供氣車間和機修車間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要分兩次進行:
(1)、交互分配:以(總費用/總勞務量)作為分配率在輔助生產車間內部進行分配。
(2)、對外分配:以[(總費用+轉入-轉出)/對外勞務量]作為分配率在輔助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分配。
4、制造費用的分配,將在生產環節發生的制造費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時比例、定額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項目中。
5、廢品損失計算,這是一種非常規的,存在于特殊的企業中的會計核算工作,在核算時,將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發生的費用計入“廢品損失”賬戶的借方,將受到的賠款和廢品殘值計入“廢品損失”賬戶的貸方,然后結轉出凈損失。
7、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時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項內容,企業應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數量變化大小、各項費用變化大小和定額管理的基礎的好壞,選擇使當地分配方法。在本次實習中,我們采用的時約當產量法,將在產品折合成產成品數量后,按比例分配,計算出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成本。
二、各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運用時第二項內容,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生產組織經營類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體確定計算方法。,其中品種法時最基本的方法,其核算程序與上述所列成本費用歸集分配的程序基本相同;而分批法按批別作為計算對象,時一種訂單生產,成本計算期與核算報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慮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分配問題;分步法是以生產步驟作為計算對象,適用于大量大批生產。
三、第三項內容是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這是一項將報表數據轉化成有用信息,幫助使用人改善決策的工作。沒有固定的分析程序,主要有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兩種。在本次實習中,采用的'是比較分析法,通過本期與上期、本期與上年同期、本期與歷史先進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從而制定出降低成本和費用的、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的良策。
心得體會:
1、經過一周的實習實訓,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作,可以說,成本會計是對一個人的耐力與細心的高度考驗,從數字計算到報表輸出,再到數字分析,每一個過程都是哪么的復雜與繁瑣,所以一定養成細心做事的習慣。
2、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周緊張的實習,使我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和熟悉了現代成本會計核算各個環節的基本內容,加深了對成本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理解,會計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練,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鑒于鄙人才疏學淺,認識上有許多不足,要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真正結合仍需加強訓練,并投入更多的實踐。
成本會計實訓報告2一、實訓目的:
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會計在實際工作中的工作內容,以便于實際與理論相結合,也更能夠適應社會的要求,了解成本核算在實際工作的重要性,成本對一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需要駕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通過綜訓希望我們都能夠對會計有一個更新更深層次的相識,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具有實際的動手實力,更能懂得會計作賬的基本流程。
二、實訓內容及其他過程:
實訓內容
1、各種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安排。生產成本的歸集與安排是本次實訓的重頭戲,是中心環節。成本歸集與安排過程事實上就是成本計算過程。在本次實訓中,我們根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對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其他費用、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廢品損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等七個板塊進行了練習。
a、材料費用方面。用于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根據產品分別領用的,可依據領料憑證干脆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干脆成本項目,但有時一批材料為幾種產品共同運用,應依據肯定的安排方法安排計入各產品成本。
b、人工費用方面。應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生產工人的計入生產成本,車間管理人員的計入制造費用,廠部管理部門的計入管理費用等,若生產多種產品,應按肯定的方法進行安排后分別計入各成本項目。
c、協助生產費用。是為企業的基本生產服務而發生的費用,最終要分攤到各受益單位。在本次實訓中,主要運用交互安排法對供氣車間和機修車間發生的生產費用進行安排,這里用的方法相對來說難度比前面的大,不過最重要的是求安排率。交互安排法安排協助生產費用要分兩次進行:
(1)交互安排:以(總費用/總勞務量)作為安排率在協助生產車間內部進行安排。
(2)對外安排:以[(總費用+轉入—轉出)/對外勞務量]作為安排率在協助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安排。
d、制造費用的安排。將在生產環節發生的制造費用按肯定的方法(工時比例、定額材料比例、干脆材料比例等)安排計入各有關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項目中。
e、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時成本核算的最 ……此處隱藏34055個字……金額、摘要是否相符,序時明細賬與記賬憑證及所附原始憑證要核對經濟業務的資料及金額;涉及支票的,應核對支票號碼;涉及銀行其他結算票據的,應當對票據種類,以保證賬證相符。
(2)賬賬的核對。
賬賬核對是指各種賬簿之間的有關數字核對相符。通常有:
①總賬資產類科目各賬戶期末余額合計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各賬戶期末余額合計應相等,每一匯總期至少要核對一次。
②總賬各賬戶與所轄明細賬戶每一匯總期至少核對一次。核對相符后,要在對賬符號欄打“√”,以示賬簿核對完畢。
③會計部門的總賬、明細賬與業務、倉儲部門的業務賬、卡和保管賬之間,與有關職能部門的財產、業務周轉金(備用金)之間以及有關代管、備查簿之間的賬目,包括收、付、存數量和金額,每月至少要核對一次。
(3)賬實的`核對。賬實的核對包括賬物和賬款的核對工作。賬實核對的基本資料為:
①現金日記賬的賬面余額與現金實際庫存數額應每日核對,單位主管會計每月至少應抽查一次,并填寫庫存現金核對情景報告單。
②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賬面余額與開戶銀行對賬單核對。經過核對,每月編制一次銀行對賬調節表。
③有價證券賬戶應與單位實存有價證券(或收款收據)相符,每半年至少核對一次。
④商品、產品、原材料及包裝物明細賬的賬面余額,應定期與實存數相核對。
⑤各種債權、債務類明細賬的賬面余額與債權、債務人相核對,并督促有關職責人進取處理。
⑥出租、租人、出借、借人財產等賬簿,除合同期滿應進行清查外,至少每半年核對一次,以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2.結賬
結賬是指在將本期內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全部登記人賬的基礎上,按照規定的方法對該期內的賬簿記錄進行小結,結算出本期發生額合計和余額,并將其余額結轉下期或者轉入新賬。
結賬可分為月結、季結和年結等。為了正確反映必須時期內在賬簿記錄中已經記錄的經濟業務事項,總結有關經濟業務活動和賬務狀況,各單位必須在會計期末進行結賬,不能為趕編財務會計報告而提前結賬,更不能先編制財會會計報告后結賬。
(1)結賬前,應將本期內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全部登記人賬,對需要調整的賬項要及時調整。
(2)結賬時,應當根據不一樣的賬戶記錄,分別采用不一樣的方法:
①對不需要按月結計本期發生額的賬戶,如各項應收、應付款明細賬和各項財產物資明細賬等,每次記賬以后,都要隨時結出余額,每月最終一筆余額即為月末余額。月末結賬時,只需要在最終一筆經濟業務事項記錄之下通欄劃紅單線,不需要再結計一次余額。
②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需要按月結計發生額的收入、費用等明細賬,每月結賬時,要在最終一筆經濟業務事項記錄下頭通欄劃紅線,結出本月發生額和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月合計”字樣,在下頭再通欄劃紅單線。
③需要結計本年累計發生額的某些明細賬戶,每月結賬時,應在“本月合計”行下結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計發生額,登記在月份發生額下頭,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累計”字樣,并在下頭再通欄劃紅單線。十二月末的“本年累計”就是全年累計發生額,全年累計發生額下通欄劃紅雙線。
④總賬賬戶平時只需結出月末余額。年終結賬時,為了總括反映全年各項資金運動情景的全貌,核對賬目,要將所有總賬賬戶結出全年發生額和年末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合計”字樣,并在合計數下通欄劃紅雙線。采用棋盤式總賬和科目匯總表代替總賬的企事業單位,年終結賬,應當匯編一張全年合計的科目匯總表和棋盤式總賬。
(3)年度終了結賬時,有余額的賬戶,要將其余額結轉下一年度。結轉的方法是,將有余額的賬戶的余額直接記人新賬戶的余額欄內,在新賬第一行的“摘要”欄內填寫“上年結轉”字樣,不需要編制記賬憑證,也不必將余額再記人本年賬戶的借方或者貸方,使本年有余額的賬戶的余額變為零。因為,既然年末是有余額的賬戶,其余額應當如實地在賬戶中加以反映,否則,容易混淆有余額的賬戶和沒有余額賬戶的區別。
(四)編制報表
根據《中華人民會計法》規定,會計報告編報的基本要求是數字真實、計算準確、資料完整、報送及時。
財務會計報告編報的具體要求是:
1.編制依據要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必須根據經過審核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進行,做到數字真實,計算準確、資料完整、說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強令他人篡改財務會計報告的有關數字。
2.編制格式要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格式和要求進行,認真編寫會計報表附注及其說明,做到項目齊全,資料完整。
3.編制標準要求。單位向不一樣的會計資料使用者供給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的依據應當一致。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會計報表之間、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凡有對應關系的數字,應當相互一致;本期會計報表與上期會計報表之間的有關的數字應當相互銜接;如果不一樣會計年度會計報表中各項目的資料和核算方法有變更的,應當在年度會計報表中加以說明。
(五)會計資料整理
1.各單位每年編制的會計憑證,應當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
(1)記賬憑證應當連同所附的原始憑證或者原始憑證匯總表,按照編號順序,折疊整齊,按期裝訂成冊,并加具封面,注明單位名稱、年度、月份和起訖日期、憑證種類、起訖號碼,由裝訂人在裝訂線封簽處簽名或者蓋章。
(2)對于數量過多的原始憑證,如收料單、領料單等,能夠單獨裝訂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記賬憑證日期、編號、種類,同時在記賬憑證上注明“附件另訂”和原始憑證名稱及編號。
各種經濟合同、存出保證金收據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憑證,為了方便日后查閱,能夠不附在記賬憑證后面,而是另編目錄,單獨登記保管,并在有關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編號。
2.當年構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期滿之后,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堅持原卷冊的封裝。個別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檔案機構應會同會計機構和經辦人員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職責。
3.原始憑證不得外借,其他單位如因特殊原因需使用原始憑證時,經本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批準,能夠復制。向外單位供給的原始憑證復制件,應當在專設的登記簿上登記,并由供給人員和收取人員共同簽名或者蓋章。
4.從外單位取得的原始憑證如有遺失,應當取得原開出單位蓋有公章的證明,并注明原先憑證的號碼、金額和資料等,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才能代作原始憑證。如果確實無法取得證明的,如火車、輪船、飛機票等憑證,由當事人寫明詳細情景,由經辦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批準后,可代替原始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