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4篇(必備)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重點:朗讀訓練。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法:自主探究
教具:課件
課前準備: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②把握詩歌的結構。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
范讀:由教師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感知課文內容: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集體朗讀,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課堂發言: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展示課件)
理想的意義(1)
理想的歷史意義(2、3)
理想的人格意義(4、5、6、)
理想的人生意義(8、9、10、11)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3.研討與賞析
①精讀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作業:背誦這首詩歌,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設計方案 篇2為深入貫徹干部隊伍建設的“四化”方針,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根據我局實際情況,局黨組研究決定,對各公路管理站站長等中層崗位實行競爭上崗。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人科才觀為指導,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引入競爭機制,進一步拓寬選人用人渠道,促進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努力建立干部職務能上能下的動態管理體制,從而提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競爭上崗原則
競爭上崗必須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選拔的原則。
三、競爭上崗職位(4個)
1.清源公路管理站站長 2.洪祥公路管理站站長 3.黃羊公路管理站站長 4.劉畦材料場場長
四、競爭范圍
局、站機關全體在崗正式干部職工(包括政務大廳工作人員)
五、組織領導
組 長 張繼紅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 蔣 輝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永旭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成 員 李鳳蓮區交通運輸局紀委組長李紅梅區交通戰備辦公室副主任張光新區公路建設養護站副站長李建才區公路建設養護站工會主席
六、方法步驟
競爭上崗工作,從3月6日開始至3月14日結束,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組織發動(3月6日)。對局、站機關全體干部進行動員,公布方案、職位、程序,并印發到各股室,做到人盡皆知。
(二)申報(3月7日—9日)。機關干部職工填寫《競爭職位申報表》,于3月9日下午5:30前報到辦公室,過期不候。填表時只填寫中層崗位,暫不確定具體競爭的崗位。
(三)演講(3月12日下午)。填寫《競爭職位申報表》的干部在全體干部職工會上進行演講,演講的主要內容包括:(1)競崗的條件和理由;(2)工作思路;(3)完成目標的措施。演講時間不超過5分鐘。
(四)演講評分。競崗者演講完畢后,競爭上崗領導小組當場給予打分,滿分100分。
(五)民主推薦得分。(3月12日下午)局、站全體干
部職工進行民主推薦打分,滿分100分。
競崗者總得分=演講評分得分*60%+干部職工得分*40%。 (六)組織決定。根據競聘者的德、能、勤、績等方面情況,召開黨組會研究決定擬任人選。
(七)任命。下發任免通知,將相關材料報區委組織部備案。
七、有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積極參與。實行競爭上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干部職工管理的重要環節;全體干部職工要高度重視,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嚴格紀律,加強監督。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人才。 ……此處隱藏2799個字……1.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2.指導學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1.讓學生看錄相。
2.說說你看到的大海深處是什么樣兒的?
(二)抓重點句,了解特點。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讓學生思考,文中哪句話概括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特點?
3.指讀有關句子: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這句話著重介紹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點?
(兩方面特點: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三)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并根據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2.指名回答,課堂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側重講海底世界景色奇異。4、5、6自然段側重講海底物產豐富。
3.引導學生回顧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第1段,問:課文先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大海深處是怎么樣的?)
2.學習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異。
1)指讀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風浪嗎?有光嗎?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點句。
“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3)課堂討論:“依然”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將句中“依然”換成一個與它意思相近的詞,使句子意思不變。
“依然”指依照原來的樣子。經過討論,句中“依然”一詞,可換成與它相近的“仍然”,句義不變。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4)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后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么作用?
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2).學習第3自然段。
讓學生運用學習一段話的方法,學習這一段。
(1)思。想一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2)指讀句子,并分別說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聲音呢?”
讓學生討論:“是否”是什么意思?將“是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使句意不變。“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讓學生采用換詞語的方式理解句義。
3.學生自讀3~5句。想想這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中的哪個詞語講的?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經過討論,讓學生弄明白這三句話是圍繞著第2句“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這句話的意思講的。
(1)指讀重點句,理解詞語。
(2)什么是“竊竊私語”?
(“竊竊”形容聲音細小。“竊竊私語”指背著人輕輕地交談。本課是比喻海底動物發出輕微的聲音。)
(3)讓學生用動作演示“竊竊私語”。
(4)作者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用這個詞語賦予動物以人的行為,使它們更加可愛、動人。)
(5)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式具體描寫動物發出的聲音,同時用“蜜蜂、小鳥、小狗”的叫聲來比喻海底動物的叫聲,這些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事物,特別能引起兒童的情趣。講課時,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么?
(省略號在這里表示還有許多種動物的聲音。)
(7)教師讀句子: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
提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這句話告訴我們各種動物還會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聲音。)
(8)指讀這段話,并小結這段話表述的內容:靜中有聲。(奇特)
(9)小結學法:學習這段話我們主要抓住了什么?
讓學生明白,要弄懂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就必須注意抓重點句中的重點詞語。
(黑中有亮、靜中有聲)
4.用上面的學法自學課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產豐富。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海底有哪幾類物產?文中分別寫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師依照學生的回答板書。
5.學習第4自然段。
(1)指讀課文,想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話。第1句講“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后四句分別介紹了海參、梭子魚、烏賊、章魚和貝類的活動方式。)
(2)“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么?
(說明海底動物不只是三萬多種,還有很多很多,只不過現在還沒有發現。)
(3)第1句與2至6同之間是什么關系?
(先總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從“各有各的活動方法”這一概括詞語中看出來的。)
(6)填空后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這句話作者給貝類賦予了人格化的描寫,使它們更加可愛、動人。)
6.指讀5、6自然段。
(1)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
(“有……有……還有……”作者用這樣的排比句式描寫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
(3)讓學生找最有特點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豐富的礦產,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稀有金屬是很寶貴的礦產資源。在陸地上蘊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這種稀有金屬,說明海底有豐富的物產。)
(5)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么只寫這幾種?
(讓學生體會作者抓最突出的特點描寫的方法,同時說明海底豐富的物產中也包含著“奇異”。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是分不開的。)
(五)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六)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談話激趣。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去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資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