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那詩書之深海,尋覓文化之底蘊與自信——題記
孤燈殘熾的夜下,惟我獨坐于書室,觀眼前之紛紛漢字,竟感到些許迷茫,希望,在何方?我遂捧起書卷,細細品讀,尋覓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份文化自信。
皎月當空,星云緲霧,寂,已然刻進了我的心與骨,遁入大唐之詩世,品詩之文化深蘊。
月之清輝灑下,仰天,一襲長衫,一樽清酒總是他的密伴,他的心中豪氣滿懷,七分化成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他,便是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拋棄身前身后之利祿功名,更多的,便是那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瀟灑,尋得一方凈土安放不羈之心,寄情山水,用那秀美文字織出山水長卷。心已然歸宿。“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面對挫折與困難,觀作渺小墨點,堅韌不拔,笑對人生。于那字里行間,尋覓李白之人生態度,品人生壯麗之史詩。
醉生夢死之中,窺見傲才杜甫。少時壯志未酬,“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躊躇滿志,觀長安紙醉金迷,疾苦百姓之亂世,他立下壯闊之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化作末唐最后的余暉,愈發黯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成為悲壯之絕唱,他的一生,從少時壯志,到晚年之悲,文字從豪邁到凄美,如汩汩清泉,從污泥之間,娓娓道來。于杜甫之詩中,品人生之壯志與豪邁之家國情懷。
詩人之中,壯闊文字使我感慨萬千,格律之中,心中油然升起敬意,文化之自信悄然萌發,繼續走入詞世,尋覓。
五代,烽煙彌漫,惟后主一人,于西樓之上,縱觀亂世,心中自是感慨良多,“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愁緒萬千,化作絲線,“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國之亂豈是后主之罪?慨嘆古今。“*#160;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柔美之情化作凄美文字,一平,一仄。寥寥文字,一首詞,一曲人生。于那李煜之辭藻之中,尋覓悲情。
詞中,人生之理從那文字間緩緩道出。“世間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人生如夢,夢之中,不妨活出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這短暫旅途中,發現生活之美,何嘗不為一人生情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樂觀,豪邁,面對黃州,烏臺之案,視作落花幾片,仍是笑對人生,“一樽還酹江月。”于那蘇軾長短句中,尋覓人生哲理。
詞世,長短句實是集格律,文字之美于大成,文化底蘊便更加深厚,心中依然升起曙光,眼中的文字,也已煥出光輝,繼續步入現代詩世,尋覓。
耳畔,是海浪拍打礁石之聲,山海關外,心中,早已波瀾壯闊,“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獨坐于山楂樹下,道出人生史詩。他用對生命的熱情與熱切的希望慷慨地訴說著社會的不公。“過程和結局都有了,再去糾纏,連自己都覺得貪婪。”淡泊名利,用單純質樸的夢想笑對人生。于海子細膩之筆觸中,尋覓純樸浪漫之夢。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顧城樸質天真,卻不缺乏人生美好幻想的文字,在那漆黑塵世,化作清流。在這黑夜中化作熾熱星火,普照精神貧瘠的人間。“我愿做一枚白晝的月亮,不求炫目的榮華,不淆世俗的潮浪。”不與世俗合污,訴說最真摯的理想。于顧城之理想中,尋覓唯美。
現代詩人們,在那奮進的年代,他們是貢獻著中流砥柱作用的時代先鋒,用盡畢生,用文字尋覓著本初的人生理想,再一次積累,再一次深厚。文字,儼然上升到了新高度,到達了新的境界
歸。
仍是孤燈,月伴。而心中早已波瀾壯闊。自信,如同旭日,在這寒夜升起,一代代文化人。用一個個漢字,編織人生夢想,實現人生希望,已然象征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尋覓古今文字之美,激發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的深藏于心底的那一份文化自信。用文字,來書寫屬于我們自己的夢。信念不變,初心不改,文化,一定會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