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門來,我和同伴沿著山溪迎流而上,給家里一位老人找一種叫苔蘚的水族植物。八景山溪多,家門前的這條有好幾里,從出口延伸至發源地,兩邊依山,中間的水泥路新鋪不久,并不寬,但足以掩蓋泥沙坑洼的舊容顏。山盡頭只有幾家住戶,平時車輛極少,行人多是觀景的看客。除了留下對好山好水的一片溢美之詞,沒帶來多少效應,依舊處于世外桃源狀態,山寧、水靜。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回大地,水漸漸暖和,的確鴨子最先感知。鴨子們用靈巧的蹼劃開鏡面,興奮地引吭歡叫,震得一圈圈波紋蕩漾開去。山暖,則是山花先感知的吧?已然催開了不少,白的、紅的、紫的、粉的,一簇簇,一叢叢,那么絢爛地爭奪春光。周圍的樹木、灌叢、雜草、竹子,挺過寒冬冷雨的侵襲,迎風招展,抽出的新綠旗幟般顯眼,那么充滿生機和活力。這等天然氧吧,吸引我們愜意地前行,和斑斕的活體畫卷融在一起。
山澗的溪流奔瀉著,真好奇它的源頭在哪里。或許數處泉水匯集而來,或許越過了亂石叢林險阻,春的信息喚醒了它酣夢,泉眼汩汩往外冒,水勢增大,似乎告訴我:知否?知否?這是山肥水肥。浩浩蕩蕩的水之精靈,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在清幽的山谷里蜿蜒前行。咚咚地響,淙淙地流,時而高,時而低,時而長,時而短,以山嶺為背景,以溝壑為舞臺,開啟“春之約”大型歌唱和舞蹈展演,附和聲此起彼伏,錯落有致,洗滌我們身上的塵埃,想起了高山流水,想起了云水禪心,這是夢里水鄉么?
我們繼續夢游著,只見溪流淌過石頭,淌過大水灘,冒著閃亮的泡泡,才打個漩兒就被后浪推向前去。蓄水灣的小魚歷歷可見,圍著青草游來游去,才開眼的它們有點調皮,我也想調皮一下,往魚群里投枚小石,看看波瀾在陽光下如何閃爍蕩漾。可是,我放棄了,我更喜歡游魚清閑和安適的樣子,徒生出一種羨魚情,它們在自己世界里享受自由自在何等難得。
原來,溪流流淌著生命的意蘊呵,是山間的青翠和博大賦予了它底氣和不息源泉嗎?還是它滋潤了樹木草叢,才有這蔥蘢勃發和滿眼風光?溪流和山緊密聯系在一起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只知道山里人愛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里的小橋、流水、人家,都有美麗的故事,以旅游風景區的姿勢走入游客眼中。
大約走了三里地,眼前赫然出現幾塊青石,它們在淺淺的水域里。我和同伴同時發現了上面布滿苔蘚,很驚喜。它剛冒半尖,一片新綠,密密麻麻的。經春水浸泡,光鮮水嫩,透著吸取山川精華的靈氣,似養在深閨的小家碧玉。只因醫生說,流水處石頭上的苔蘚是良方,敷在皮膚上消炎有特效。家里老人的病剛好需要這東西,于是,同伴決定下去把苔蘚刮下來。我也想下去,給制止了:“你站在那里看著,不要下來,路不好走咯。”這話讓我怦然心動,如心頭有清泉流淌。20多年來,他就習慣當保護神,儼然是哥哥的派頭,我不得不聽。同伴慢慢探路下去,小心地踩穩青石,用手指刮出完整的苔蘚,在溪水里反復沖洗,然后一點一點地放在塑料袋里。我見過水底摸魚的,見過水里撈草的,但沒見過石上刮苔蘚的,有無效果不那么重要了,因為孝心就是一劑良方。不多一會,同伴提著半袋苔蘚上岸了,我們準備回程。
陽光朗照在山間,霧氣散去了許多,一層稀薄的煙飄浮著,幾只小鳥在樹端啼囀,倏地,身影往野花里竄去,莫非它們也迷戀花叢?那淡淡的香味,過些時候,會引來蜜蜂、蝴蝶戲舞吧?潺潺的溪流往前流淌著,似回應我的猜測。再抬眼打量山間,才發現翠竹挨挨擠擠地,春筍搶占不少地盤,山間處處是春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