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情結。尤其是在夏夜,坐在農家的院子里聽夏,別有一番情趣。如果你不身臨其中,你是感受不到那份舒適,那份恬靜,那份對于故土家園的虔誠。
聽夏的那一刻,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田園的古樸,故鄉給予你的是自然,是無私,是泥土的芬芳,在不經意間到達生命中的萬水千山。
故鄉的夏夜是熱烈的,她從不缺乏激情。聆聽夏夜,就是聆聽自然的聲響,就是聆聽原始質樸的生命顫動。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鄉村的房前屋后,低回婉轉地傾訴著,兌現歲月對于大地的恩澤。每當這個時節,人們圍坐在一起,盡情地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光。月色傾灑在四周,各種夜蟲粉墨登場了:這兒“唧唧”,那兒“咕咕”,似在身前,可又找不到它的蹤跡。一種叫著“歡歡娘”的夜蟲,正爬在瓜葉上,起勁地鳴叫著,叫聲時而大,時而小;時而短促,時而悠長;是在呼朋喚友?還是在依偎著竊竊私語?聲音悅耳動聽,撒歡兒似的滑向亮著燈光的窗口。蟋蟀也忙著趕來了,蹲在墻角邊,隨遇而安地低吟著,唱響著……
還有田野里,池塘邊,那些不甘寂寞的蛙兒們,月色愈濃,它們的叫聲也就格外地響亮,蛙聲遠遠近近地傳來,高高低低地流淌,猶如金秋豐收的鑼鼓,又似山路彎彎飄來的秧歌調。
最不安分的還是孩子們,他們躺在媽媽的懷里,一個勁地催著母親哼唱童謠:“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賣冬瓜……”或者“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稍大一點的頑童,則追逐著螢火蟲,把那屁股上能發光的小夜蟲,小心翼翼地裝進玻璃瓶里,天真地閃爍著他們童年的夢。
月上中天,夜更深了,夜蟲們的鼓噪已入高潮。孩子們早已回屋睡覺去了,大人們則一邊擺著龍門陣,一邊悅納著夏夜的清涼與舒適,男人們吧嗒著旱煙,算計著農活,女人們則拉著家常,做著針線活,濃濃的鄉土氣息在夏夜的情懷里,輕輕地蕩漾開去。
聽夏,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