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張永琪被譽為首位將考試培訓引入市場的人。他以13年的奮斗,一次又一次地幫助面臨倒閉的公司重生,最終使他和妻子張曉東的身家超過27億元。他的“環雅式擴張”模式開創了教育培訓機構快速發展的新紀元,他更愿意被稱作一個懂企業的教育家。
這段旅程始于1997年,當時美國加拿大對中國開放技術移民許可,張永琪和妻子決定投身出國熱潮。但是,他們必須通過考試才能申請移民。然而,當時國內缺乏相關出版物,更不用說輔助教材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永琪發現了一種機遇——利用手抄資料銷售給等待移民的人們。
那些油墨印刷、紙質粗糙的手抄資料成為了轉折點。這些資料不僅讓張永琪順利通過了考試,還賺取了額外收入。在工作之余,他開始嘗試復制這些資料,并在大使館門口賣給排隊申請移民的人們。當冬天來臨,這份簡單的小生意竟然火爆至200元一本。
隨著時間推進,盡管面對挑戰和困難,但他的夢想并未就此中斷。在回國后,他繼續售賣這些資料,并逐漸發展出了創辦培訓班的想法。這便是中國第一個專業培訓班誕生的起點。
經過朋友的一番鼓動,以及借用人民大學電教館作為教室,從首都師范大學外語組請來的老師,第一期課程很快就啟動起來。盡管沒有任何經驗,但他親自擔任班主任,為學生們耐心講解辦學理念。一時間,不少考生慕名而來,使得業務迅速忙碌。他辭去工作注冊成立“北京學校”,成為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之一。
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競爭中,你拆我的廣告牌,我撕你的宣傳畫,這樣的事件頻繁發生,讓他們好幾年都不再交流。不過,這一切并沒有阻止他追求自己的夢想。在2001年與2002年的高峰期,他勇敢地砸下超過一千萬美元收編競爭對手,將兩家的市場統一納入旗下。此舉不僅鞏固了其在市場上的地位,也為之后的大規模擴展打下堅實基礎。
非典時期化危為機,在那場可怕疫情期間,即便環球學校所在地距離收治病人的醫院近在咫尺,也沒有停止過運營。而當學生紛紛要求退費,大部分員工也不敢上班時,只剩下兩個老員工每天坐在空蕩蕩校舍里,將學費退還給趕來的學生和家長。這份誠信讓人敬佩,也成為了他們能夠挺過去關鍵因素之一。
最后,那個經歷似乎成了轉折點。當網絡遠程教育方案提出后,不到一個月內,便正式上線。而就在那段艱難的時候,一些優秀但無力支撐的小型機構倒閉,而環球卻穩步前行,最終步入更加多元化發展階段,其規模也迅速擴大至全國44所學校,其中直營7所,加盟31所,并在澳大利亞建立海外分校,以此重新塑造了市場格局。
今天,沒有人再敢低估環雅(指的是環球)的力量,它從曾經的小小公眾人物成長為讓新東方頭疼的地位巨擘,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以上。這一切,都源自于 張永琪不斷創新、比競爭者更快增長的心態,以及他對于誠信與質量不可犧牲的心理底線。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面對強大的敵手還是逆境中的挑戰,都無法阻擋他的腳步,因為只有比別人更快,就能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