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影響力人物:任正非簡介
1944年,任正非在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的一個貧困山區小村莊出生。他祖籍浙江浦江縣,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中的父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由于爺爺的良心發現和爸爸的執著要求,才讀了書。母親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通過自修,當上了中學教員。
從小,任正非就對知識有著深厚的渴望。在19歲時,他考入了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現并入重慶大學)。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爆發時,他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父親讓他快回學校去,并叮囑:“記住知識就是力量,不要隨大流。”這個時候的任正非已經開始展現出他的堅持與毅力。
盡管身處槍林彈雨之中,任正六依然堅持學習。他自學了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多門課程,并且結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師,這些老師給他提供了一些油印的書籍。此外,他還自學了三門外語,可以閱讀大學課本。
33歲時,任正非參加全國科學大會,對于科技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他提出要重視高科技在國防建設中的作用。這一理念后來成為他創辦華為公司的一大動力。
1992年,面對房地產熱和股票熱,大多數人都選擇投機取巧,而任正非則孤注一擲投入C&C08機研發。這不僅體現了他的勇氣,也展示出了對技術至上的態度。在《華為基本法》的起草過程中,他提出了知本主義,即依靠自身積累而不是借助于資金或資源來實現資本積累,這對于民營企業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華為公司總裁,一直以來,任正六保持低調,不愿意接受媒體關注。但是,他卻是一位深思熟慮的人,對于基礎教育的地位、冬天帶來的憂患以及英雄主義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他的一篇篇文章不僅能引導公眾,還能教育員工,從而在管理上取得卓越成效。
200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建設者與巨子”100名排行榜之一;2006年,被美國《新聞周刊》認為正在成為電信業國際幾大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他的名字已被廣泛傳唱,為中國IT界樹立了一面旗幟,為世界各地企業樹立了一座標桿。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為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下一代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其研發能力也得到了國際認可。截至2006年6月,全體員工中,有48%從事研發工作,而專利申請量超過14000件。這一切都是由一個追求知識、技術和真才實學的人類智慧所驅動。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簡單但強烈的情感——尊嚴,以及內心渴求將這種尊嚴轉化為行動力的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