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舞臺上,李宗盛是一位熟客。2014年,他的演唱會門票迅速售罄。他不止一次說過:“希望大家不要叫我大哥。我知道年輕人的挫折、彷徨,看到他們的困惑,我會感慨這些就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希望我的每一次演出就是大家從前聽到的最初的編曲。” 大叔今年五十有六,記得他曾拍拍胸脯對粉絲說,“老李是你哥們兒!”還有這次“自黑”叫自己大叔。他說,他渴望回到28年前,那個即使知道不會有成就,也能情真意切唱歌的狀態。 從戳淚點到展笑顏 1980年入行,到2015年即將在上海獻上“Jeep之夜——李宗盛2015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限定版上海演唱會”,李宗盛迎來了從藝的第三十五個年頭。上一輪巡演的時候,他起了個開放式命題叫“既然青春留不住”,看過演出的歌迷給接了句“不唱到哭不退場”。因為,李宗盛唱著“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和“但是天讓我遇見了你,我初次見你人群中獨自美麗”,還有“有人問我是與非,可是誰又真的關心誰”等歷經滄桑又戳心戳肺的詞曲唱哭了一桿熱血歌迷。那陣子,在微信、微博曬出哭紅雙眼的照成了李宗盛演唱會必備的“觀后感”。 甚至連李宗盛自己也唱到老淚縱橫,他一邊說著“我并不喜歡上海。”一邊用歌聲懷念起“在上海失去人生的好大一塊”,因為他和林憶蓮離婚前是住在上海的,“我花好多時間和這個城市和解,每次走在街道,都有思緒找我……” 雖然嘴上說著不喜歡,李宗盛還是頻頻來滬,也許就是“傷之切,愛之深”。此番返場,他調整了心態,不再想與紙巾作伴,大叔發話了:“既然青春留不住,還不是做個大叔好!”宣傳海報上,一身最簡單的小襯衫短褲,加夾腳拖鞋騎小摩托車,看起來活脫脫就是一個萌大叔,有手勢比出V字形。配上小清新的照片風格,是不是都快忘記那個一身滄桑的大哥? 大家都知道,大叔現在最熱衷的事是做琴,還開起了一家店鋪叫吉他館。在分享會上,他淡定地問,“你們說50歲后,你們還會不會記得我的歌?” “會!” “你們傻啊!”逗樂了歌迷才說,“希望等我老了,把琴交給更有才情的人,讓他們寫出更動人的歌。而后,又問,“以后要招學徒做吉他,有沒有人來?” “來!” “開玩笑很苦,被我罵。”這位萌大叔總是不經意地用幽默自黑方式,把沉重的話題變得簡單很多。 一顆匠心賦予琴 說到做琴,就難免想到最近頻頻出現電視廣告里的那個匠人李宗盛。在滿屋擺滿工具的地方慢悠悠削鉛筆,用數字化時代尚未發達的情況下,只需拿木頭鉛筆創作自得其樂。當放下鉛筆,一身工匠服打磨每件零部件時,他談及自己的音樂生涯:“二十出頭入行三十歲寫不到三百首,這算量少,但能耐住性子的天分。我認為一個人有多少天分,與作品無太多關聯。你不能孤獨地活著,要通過作品溝通告訴別人心里想法、眼中世界,以及所珍惜東西。”
至于50歲之后的事物,對這樣的責任表現已經結束,從“我”的階段開始,所以,不理睬別人的情欲痛苦。“自私”地寫《給自己的歌》《山丘》這樣純粹作品。“對50歲以后的創作充滿期待,還沒開始呢。”
就像廣告里呈現畫面一樣,是音樂和吉他的結合體。在音樂生涯結束后,將精力投入制作吉他的工作。如果40歲之前為音樂事業付諸全力,再將剩余生命用于品味吉他制作,那么百年的流傳歷史里,或許便有一名人物:40歲之前致力于音樂事業,而40歲以后的生活則致力于精湛的手工藝品制造,這兩者合二為一,便是我想要完成的事情。
作為一個音樂家,如果能夠把握機會,將本身的情感表達完美無瑕,以一種超越常規的聲音形式進行表達,那么這種聲音必須跟隨你的靈魂一起跳躍,如同悲傷中的歡笑。
而對于那些精工細造物件,最珍貴不可代替的是那個人字,因為只有當內心安靜且專注,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某種存在。而我們堅持下去,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最佳部分永遠保持光芒,即使過去或未來充斥著各種挑戰,我們依然愿意追尋內心的聲音,并遵循它引導我們前進。這一切,其實不過是一個關于承諾的事情,它連接著我們所有的人,以及我們共同度過的一段時間。
所以,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努力嘗試并忠實于自己的夢想,就足夠尊重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的光陰。我寧愿如此,更應該這樣,因為這是我們的選擇,同時也是我們的遺產。但其他事情,則留給我去思考吧,讓時間帶走它們,為它們講述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