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老愛親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1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一直秉承著孝親敬老的價值觀。在進入大學后,我參加了很多孝親敬老的志愿服務活動,收獲了很多感悟和體會。
我認為參加孝親敬老活動,不僅僅是為了幫助老人,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比如說,比較常見的孝親敬老活動就是給老人送食品和水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要了解老人的喜好和需求,還要與老人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心情。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懂得尊重別人,關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參加孝親敬老活動還可以增強我們的責任感和承擔能力。在活動中,我們需要策劃和組織,需要分工合作,需要及時反饋。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老人的需要和合理分配資源。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學會合理規劃時間和資源,懂得承擔責任和照顧別人的需求。
最后,參加孝親敬老活動還可以提高我們的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通過和老人交流互動,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別人的想法和心情,并且學會如何與老人溝通和交流。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學會尊重別人的正視和意見,懂得如何與別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參加孝親敬老活動是一種難得的成長和鍛煉機會。通過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孝親敬老的價值觀更是需要我們去傳承和繼承。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2縱觀當今社會,傳統文化價值觀日益受到挑戰和沖擊,使得學校、家庭、社會的輿論導向片面地強調知識和能力,而忽視了傳統教育。孝道——這生生不息、綿延千年的人類傳統美德出現了嚴重的缺失與危機。在不少的家庭中,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敬老孝老的意識淡薄。在這種形勢下,深刻認識和弘揚慈孝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創建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當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出發點。幼兒階段是孩子性格養成、童蒙養正的重要時期,讓孩子知明禮、懂孝道,從小尊老孝老,這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根本。所以,幼兒園必須重視慈孝文化的啟蒙教育。本文結合我園的研究和實踐,闡述了幼兒園開展慈善啟蒙教育的策略。
一、以愛的教育為原點,喚醒幼兒慈孝欲望
“愛”是慈孝行為的顯著特點。如果幼兒不懂得什么是愛,不能去體驗、享受被愛的幸福感,不知道怎樣去愛自己,不能初步感知愛老孝老的具體形象,就不會產生慈孝的欲望。我們一味地憑空要求幼兒孝敬老人、尊敬師長,那么他們只是出于被要求去實行慈孝行為,行動是脆弱的,教育的實效性不強。所以,幼兒園進行慈孝文化啟蒙教育要以“愛”的基礎教育為原點,讓幼兒認識愛、感受愛,奠定慈孝品德的情感基礎。
1、讓幼兒感受愛的溫馨
“慈愛”在幼兒園里體現出的是教師對幼兒的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給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要給予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幼兒的感情基礎,也是幼兒感受愛的有效載體。
“慈愛”在家庭中體現為父母等長輩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更是幼兒感受愛的重要載體。幼兒園可以請一些家長來園對幼兒講講自己怎樣辛勤養育兒女的事情,也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愛我》的講故事活動,讓幼兒講講長輩關心愛護自己的小故事。通過同伴之間的故事交流,加深對愛的認識,分享愛的溫馨,萌發愛長輩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關愛自己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即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只要孩子能潔身自愛,不讓父母擔心,就是孝。教師要讓幼兒知道這個道理,啟迪幼兒增強自愛的情感。首先要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筆者所在幼兒園通過安全自護教育八策略,即常規訓練滲透、游戲活動實施、借助情景表演、兒歌教學理解、模仿訓練強化、實踐演練體驗、自主參與探索、增強鍛煉確保安全自護教育,讓幼兒在教師行之有效的各種教育方法引導下,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定的自救、自護技巧。并讓幼兒懂得,只有在保護自己、快樂生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幫助別人,才能讓長輩放心、幸福,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慈孝。
3、讓幼兒理解慈孝含義
讓幼兒理解慈孝的含義不能抽象地說教,要通過古代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讓一幕幕晚輩孝敬長輩的動人情景呈現在幼兒眼前。《三字經》中提到的“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就是適于兒童傾聽的慈孝故事。特別是,要結合幼兒身邊慈孝行為的典型實例,讓幼兒感知慈孝的含義,為幼兒樹立榜樣。例如,我園大二班的葉嘉年,奶奶眼睛瞎了,他長年陪同奶奶一起睡,照顧奶奶起居,扶奶奶走路,幫奶奶拿東西。同齡人的榜樣引領,有效地使幼兒加深了對慈孝行為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討論,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尊老愛老的故事,說一說小朋友在家里可以怎樣孝敬長輩。
二、以實踐體驗為載體,養成幼兒慈孝品性
心理學家費西納認為,人的心理活動類似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小部分,它相當大的一部分藏在水面以下,在這里有許多觀察不到的力量在對它發生作用。無意識活動的特點以及幼兒尚未成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無意識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品性教化方法,對幼兒養成慈孝品性發揮“隱性”教育作用。但無意識教育具有依附性,需要一定的載體和手段才能發揮作用[1]。幼兒憑借親身體驗、體悟,才能使外部影響逐步內化,內在觀念逐步外顯,達到知行合一,使孝親尊長活動收到顯著效果。
1、在多彩活動中體驗慈孝
幼兒園開展以“孝道”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通過兒歌、三字經、故事、DCD、舞蹈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懂得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的辛苦,懂得感恩;結合三八節、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端午節等節日,開展系列活動,如“彬彬有禮”禮儀小天使活動、“孝心寶寶在行動”、“種植感恩樹”、“感恩的心DIY、感恩箴言”征集等多種特色活動。還可以把一些體現慈孝教育的'故事改編成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體驗慈孝。
2、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慈孝
幼兒對家中父母的感恩和孝心是弘揚慈孝文化的重要內容。當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關心對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大道理,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關心父母、愛護父母。很多事例證明,孝敬父母絕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礎的道德教育。一個孩子,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怎么能去愛他人愛集體呢?如果一個孩子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所以,我園要求幼兒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孝心:學會對父母表達感恩和關心之情,常說“謝謝”“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下吧!”增強自我責任感,對自己的言 ……此處隱藏19394個字……關愛老人。在大城市中,老年人往往會面臨孤獨和疏離。我們可以多關注公共場合中的`老人,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如果是我們的親人,我們應該時常與他們保持聯系,問問他們的身體狀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懷和愛。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14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作為新一代的代表,我們應該牢記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將之貫徹于日常生活中。
孝敬父母應該從心中開始。當我們意識到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時,我們會更加懂得珍惜他們的存在,不僅要說孝敬而是真正做到。在接到父母的電話時,我們不要將其當做任務,而是要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同時,我們也應該主動為他們分擔家務,讓他們能夠享受更多的休息時間。
大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幫助父母解決實際的難題。在家庭中,父母承擔著育兒、照顧家庭等繁重的任務,我們應該主動承擔一部分責任,減輕父母的負擔。例如,可以主動為父母洗衣、煮飯、購物等,不僅展現了我們的成熟和獨立,也讓父母感到溫暖和放心。
最后,我們還應該尊重父母的意愿和生活方式。盡管我們已經成年,但我們依然應該尊重父母的決定和生活方式,不要違背父母的意愿。同時,我們應該與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尊重他們的'看法。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用言行去實踐,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尊重。相信這種愛和感恩的傳統美德,將會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融入到我們的人生哲學中,并伴隨我們走向未來的道路。
孝老愛親心得體會15楊艷麗,女,現年51歲,中共黨員,1985年中師畢業后參加教育工作,是平邑縣地方鎮第一初級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從教三十年來,把滿腔的熱忱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把母親般的愛都奉獻給了學生。工作上對事業勤勤懇懇,生活上對家人無微不至。熱心幫扶困難學生,竭心盡力、任勞任怨地照顧老人,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了家人,也奉獻給了社會,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愛心之歌。
自1985年參加教育工作以來,我就一直熱愛著教育事業,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無論是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還是在政教處工作,到后來負責婦聯工作,我都努力做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新人的培育者,做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做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
作為一位母親,我關愛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有愛心的人;同時,作為一名老師,我更要把這份母愛惠及留守兒童,惠及困難孩子。關注留守兒童,是我負責學校婦聯工作以來關注的重點。關心困難家庭,幫助弱勢孩子,更是她婦聯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我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到每個困難學生的基本信息,與他們促膝談心,傾聽他們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竭誠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我配合鎮婦聯走訪地方鎮的個體企業,聯系社會各界資助我校困難學生,架起愛心橋梁。通過積極爭取,歷年來有3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順利完成了學業,很多人升入理想的學府,成為有用之材。 至今,我經常能收到孩子們從外地打來的電話問候,每當過年過節收到孩子們的祝福電話和短信,我就由衷的高興。
二、公婆眼中的好兒媳
20xx年,年邁的公公不幸身患肺癌,婆婆身體也不好。我丈夫雖兄妹6人,可是姐妹們都已出嫁,哥哥和弟弟又都在外地工作,就我們離家近。所有的周末、假期,我必須回家騰出時間專心照料老人。每天早晨起床,趁公婆還睡著的時候將屋里屋外收拾干凈,做好早飯。老人醒后,就伺候老人刷牙、洗臉、喂飯,聯系醫生給公公輸液,到晚上把公婆安頓好,幫老人洗衣,陪老人聊天,給老人搓背擦身,為老人理發。很多事情我也是現學才會的。收拾完之后才能休息,有時候遇到棘手的事就需要忙到半夜。后來,公公病情越來越重,20xx年元旦,公公又不幸下肢癱瘓。為了照顧老人,我也顧不了面子,每天給公公擦屎端尿,始終堅持恪守孝道,因為我深深懂得“百善孝為先”的古訓。我公公一開始不愿意讓我照顧,因為端屎端尿的工作又臟又臭,他很難為情。我對老人說:“爸,家里的事情不用您操心,您就安心的養病,俺不能讓您一個人躺在那兒受罪不管,只要您身體好了,就是俺做兒女的福分。”親戚朋友、鄰里同事都看在眼里,見面就夸贊。我做這些,都是做兒女的應該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也是做母親的人,我自己尤其能體會到做父母的'不易,等父母老了不能動了,做兒女的更應該去盡心盡力照顧她們,我做的這點不算什么。就這樣照顧著公公,直到老人家20xx年正月十六去世。
公公去世后,家中只剩下婆婆一人。讓她跟著我們住,她不同意。我和丈夫只好上下班、周末、節假日往家跑,為的就是照顧老人。不幸的是,婆婆又在20xx年得了腦中風,癱瘓在床,有時神志不清,整夜整夜不睡覺,心里煩,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順眼,經常喜歡嘮叨,有時甚至還會胡亂罵人。有一次,老人突然大發脾氣,把剛熬好的湯藥打翻在地,又劈頭蓋臉地大罵一通。我趕緊收拾了,還好言寬慰老人。我能理解這是老人對身體痛苦的一種發泄,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心平氣和的和老人談心,化解老人的郁悶。天冷了,我就坐在火爐旁一塊一塊地烤老人的尿布。婆婆屎尿拉在床上,我也毫無怨言,立即處理干凈。陪她啦啦家常說說開心事。我丈夫的哥嫂弟妹都在外地上班,只有我和丈夫輪流照顧,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如今婆婆病情也越來越嚴重,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老人過得更舒心、開心一些,把全部愛心、孝心奉獻給老人。
三、家庭中的好妯娌,同事中的好大姐
我丈夫兄弟姐妹六個,兄弟姊妹多,各有各的家庭,但是都能團結友善,妯娌和睦相處。無論哪一家有事、有困難,都能夠商量解決。平時我總是給丈夫說,咱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得帶頭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和大小事務,孝敬父母、團結兄弟,妯娌和睦、愛護幼小。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和睦共處,平時家里有什么大小事情也都是一起商量,一起決定。我和妯娌們關系比親姐妹還要親。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和丈夫守在老人跟前,照顧的多,出的力多,兄弟姐妹都很感激,不時給老人添置些物品。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和睦相處,從沒有紅過臉,兄弟姐妹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
我還樂于幫助別人,不管是同事還是學生,有需要我幫助的,我都很樂意去幫助他們。同事中有婚喪嫁娶,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提供幫助。我對學生也傾注了無盡的愛,哪個學生家庭有困難,我了解情況后,會給學生們申請困難補助,幫這些學生解決燃眉之急。哪個學生在紀律上有不良表現,我也總會耐心教育。
從事教育事業三十年來,我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忠實地履行工作職責,通過做好自己普通而平凡的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關愛孩子,悉心照顧老人,是我為人父母,也為人兒女應盡的職責。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執著追求、敬業奉獻,在家庭中竭心盡力做好分內之事,弘揚傳統美德,不也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