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教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教心得體會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良好的家教、篤厚的家風潛移默化、潤心無聲,不但影響著家庭成員好惡親遠的品格習性,對貫穿一生的價值觀也具有深遠影響。守望家風其實也是守望一種“溫暖化心”的力量、一種“至誠報國”的情懷、一種“誠摯為民”的品行,每一粒“紐扣”“扣緊”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守望家風,才能更好地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黨員干部要扣好這“三粒紐扣”,以良好家風涵養初心使命。
扣好“積極向上”的紐扣,良好家風賦予“溫暖化心”的力量。良好的家風能夠讓黨員干部內心深處充盈溫暖,讓四肢百骸充滿力量,這種溫暖和力量在時間的沉淀下愈加豐富,是黨員干部的'“指南針”,鼓舞著黨員干部“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勇于追逐夢想,揮灑青春豪情,讓家風“掌著舵”,奔赴向更加遼闊的遠方;讓家風“搖著櫓”,劃動歲月的碧波清瀾,洋洋灑灑的溫暖充實著歲月,潤澤著時光。溫暖化心、與時相偕,良好的家風讓黨員干部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這種力量從腳下奔涌開去,向著夢想漫溯,泛起星光熠熠;這種力量可以跨過千難萬險,把困難和挫折踩在腳下,磨礪出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堅定的目標和滿懷的信心朝著山高水長去拼去闖,力量更深厚,天地更廣闊。
扣好“熱愛家國”的紐扣,良好家風厚植“至誠報國”的情懷。“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國是“大家”,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為這個“大家”付出努力、作出貢獻,這是責任與義務。作為黨員干部,更應當心懷“國之大者”,在祖國需要之時挺身而出,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始于足下”的腳踏實地,以“勇攀高峰”的堅定信念,以“乘風破浪”的無畏勇氣,轉化為矢志不移、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奮斗的征途中創造出更多的輝煌業績,與國家發展同命運、共成長。讓根深長出葉茂,將祖國的召喚作為奮斗方向,將深厚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在至誠報國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當好新時代的“奮斗者”。
扣好“崇德向善”的紐扣,良好的家風塑造“誠摯為民”的品行。古有歐母畫荻以教書字,有孟母三遷以養性情,有朱子訓誡子孫后代“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無論是耕讀文化的代代相傳,家庭環境的熏陶,還是家訓中對善惡是非的教導,家風都與個人成長息息相關,和個人的品行養成相互聯系、無法割斷。因此,家風是黨員干部涵養政治本色的根本,是“鑄魂”和“塑形”的“模具”。紙上得來終覺淺,言傳身教領躬行,縱然是百家言、千字文和萬卷書,都不如父母的言行示范,日積月累,這種教育貫穿于黨員干部人生的始終,引導他們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善念、行以“但愿蒼生俱飽暖”的善愿,讓他們能夠將心比心、以心暖心,在崇德向善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守望家風才能更好地傳承家風,才能讓家風激發出更大的時代力量。黨員干部要扣好“三粒紐扣”,以良好家風作為精神成長的“源頭活水”,涵養初心使命,讓初心使命永遠煥發青春光芒。
家教心得體會2暑假期間,我托朋友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以前因為覺得自己斤兩不足,一直沒有接受家教的工作。現在開學就是大學二年級了,更何況對方只是個一年級的小妹妹,于是,我大膽的接下了該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時,我的內心既興奮又帶點畏懼。興奮的是,自己得到了一個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畏懼的是,聽說那個五年級的小弟弟是個超級無敵小魔怪!家庭還算富裕的他是個嬌生慣養的少爺,以前多少保姆,家教被他欺負的“落荒而逃”。那么“柔弱”的我能把這個小魔怪給制服嗎?于是,我的暑假生活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這道風景讓我學會了許多,體味了許多,思考了許多。
第一次初來報道
第一次到他家探究,他正在書房里生悶氣,因為他開始不同意請家教。他,叫xx,頭發剪得短短的,羞澀滴滴,明亮的單眼皮眼睛水汪汪的,似乎想看盡世上所有有趣的東西;之前把所有保姆家教都氣跑的正是那張開口不饒人的尖尖小嘴,嘴里還嚼著木糖醇呢;那張稚氣的娃娃臉上總是掛著一絲不屑的神情。叔叔不在家里,阿姨管不了他了,進他家,阿姨熱情的招待了我,與我在客廳里誠懇的交談了很久。在交談中,我了解到以下情況:xx有厭學情緒,由于英語的不好,帶給了他無比的打擊,感覺自己很羞愧,不與人交流,特別內向,話不多。同時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情,父母對子女的那種期望是炙熱的,無私的'。她看得很遠,看到了子女的未來;他們做的很無私,甚至會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責。我被父母對子女的這種情已深深打動,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他,對于沒有任何家教經驗的我來說,
第二次嘴“開”了
剛開始幾天,去家教晚回來后,我都幾乎要“吐血”!真的是從來沒見過如此怪癖的小孩。首先,他寫字喜歡趴著寫,叫他坐端正,他不說話,貌似我沒說話一樣;寫作業時,就很認真寫,我與他說話,他似乎覺得我不存在,接著又要拿下一本書了;呆呆看一下窗外,嚼嚼木糖醇,一片寧靜,我一個人說話。我開始意識到: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講課,而是把他的嘴打開。我便哄他說:“你要是乖乖聽我講,我就每上一節課后陪你玩個新游戲,”我掃描了他的房里,發現了一副乒乓球板,就知道他喜歡玩這個,“我喜歡打乒乓球,你呢?”這招真見效,終于開口說話了。
第三次“內向“漸漸馴服
此后,我給他上的是英語課,其他的帶過一下。我按照他的情況給他上布置好課程,他也慢慢有所改變。越發現他好可愛,還戴著紅領巾,看起來是個忠實的愛國者,嘿嘿。我便慢慢培養他那顆上進心,讓他得認真學習才能獲得獎賞,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標發展。他很聰明,題目一點就明,我是個文科生,貌似有些數學題目我還不會誒。很快便把它的暑假作業完成了。我也遵循我的諾言,他每上完一堂課就像一個新游戲陪他玩,他也高高興興的愿意聽我的話,我為之感到欣喜萬分。
第四次分別的日子
轉眼快要開學了,我也結束了家教生活。xx的學習態度比以前端正了許多,學習也知道使勁了,以前的疑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這就是我家教的成果。他的父母跟感激我這段時間對他的幫助,要我不定期的給他帶電話來督促他。我會堅持這樣做下去。小家伙似乎不舍得我,手一直拉著我,我走的時候還送我一盒木糖醇,真是可愛的小家伙。
結局家教感想
家教生活,苦中有甜,喜憂參半。由于每天上午要去做家教,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懶覺的習慣。開始的幾天,我都是在睡夢中起床,提著昏沉的腦袋去洗漱。那種轉變的滋味真不好受!后來也就慢慢習慣了。家教讓我重新拾回童年的心理, ……此處隱藏12109個字……的男孩,所以在教的過程中,在休息的時候可以談談人生,談談理想等,進行一些素質的教育。他的水平不是一般,針對這種情況,我把教學重點放在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解題技能上。我雖然在這一方面完全可以勝任,但已很久不學那些內容。
正因為如此,我參考了一些相關資料,將每知識的重點分別列出。并適當針對重點進行訓練,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搜集題目。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鍛煉他自學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問題要問,在教學時游刃有余。
我覺得這次義務家教活動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有苦有甜,雙方收益”。所謂“苦”,一方面學校離學生家庭住址較遠,為了趕時間,而且避免我每次要坐公交車造成不必要的開支,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另一面,除了備課以外,我盡量把自己的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她,耐心地跟他講解解題思路,以一個大哥的身份去關心他,像一位老師耐心地給他排憂解難,看到他能跟著我學,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我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家長的含笑與支持也令我十分感動。所謂“雙方收益”就是在學生進步的同時,我的授課經驗不斷提高,學會如何與不同年齡的人進行有效交流,以后工作了對自己的學生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我對這次義務家教活動是比較滿意的。在以后的義務家教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在義務家教工作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學生的努力來達到學生成績進步和我的教學水平的提高,這是我始終不渝的追求目標。
家教心得體會13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大二了,抱著幫助困難學生和鍛煉自己的初衷,我成為了學校愛心家教中的一員。在城市里,孩子們有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或增長某方面的能力。然而武力支付輔導費用這一問題卻成了為困難學生設置的無形門檻。客觀條件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與其他學生的差距。我想使這些學生得到同樣的學習機會,同時,作為一名師范學校的學生,我也想盡早的使自己得到鍛煉,雖然每一天都是很平凡的日子,但我卻在平凡的歲月中感受到了勞動的喜悅、幸福。
志愿服務都是充滿了挑戰和勞累,但是細細回想,卻是幸福和快樂的記憶占據了腦海的大部分空間。志愿服務的感覺,就像加了糖的咖啡,初嘗是苦的,澀澀的,但不久之后,就會感到沁人心脾的醇香。
志愿服務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文明的過程。對被服務對象而言,它是感受社會關懷、獲得社會認同的一次機會。對社會而言,它是提升社會文明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塊基石。
愛心是一股撞開冰閘的春水,使鐵石心腸受到震撼;愛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燈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灣。愛心是一瓢紛灑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靈的滋潤;愛心是一淚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熱不寐的人領略詩般的恬靜。愛心是一柄撐起在雨夜的小傘,使漂泊異鄉的人得到親情的蔭庇;愛心是一道飛架在天邊的彩虹,使滿目陰霾的人見到世界的美麗。
家教心得體會14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如何發揮好父母與家庭的作用,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優秀的人,是人們始終求解的一道“考題”。而在教育的外在環境、內在理念、溝通方式、時代要求都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怎樣做好父母、樹好家風、引導好孩子,答案變得更加復雜而多維。
“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疫情期間不要和家人吵架”的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多次與父親爭吵,倔強少女離家出走溜進醫院;學校開學“神獸歸籠”,寶爸寶媽愁容變笑容……疫情期間,家庭生活成為網絡高頻詞。居家生活、居家工作、居家學習打破的不僅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也是父母與子女的空間邊界和心理邊界。朝夕相處間,隨著親子關系黏性不斷增強,父母與孩子在生活作息、思維習慣、溝通方式、情緒處理等方面的差異被放大化,矛盾也隨之尖銳化。
要為孩子提供高質量陪伴,關鍵是要把握好親子間的界限倫理,在尊重自主性的.基礎上,預留父母和子女在物理和心理上的獨立空間,并且使這種空間與外界保持一定的界限。在子女成長中,父母不能“缺位”,也不該“越位”,既要呵護關愛子女,增加對孩子的有效陪伴,也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成長需求,防止為孩子包辦一切,要允許孩子在自己房間“半天不知道在干啥”;對于子女來說,在加強與父母情感聯結的同時,也要嘗試逐步從高度卷入的家庭生活中后撤,形成自我的生活邊界和獨特的生命價值。
新時代的家風建設,首先要倡導愛國愛家。父母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優化教育方法,講好歷史故事、家風故事和時代故事,幫助孩子認識家與國的關系。要提升好家風好家訓的社會功能,倡導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價值引領,實現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與社會公德的有效銜接。新時代優良家風建設,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場域中蔚然成風,才能在家庭里涵育生根,形成良性循環。
好的家風承載著祖先們對后輩的希望,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最深沉的愛,是以質樸的家風培育剛健的品格,造財不如造才、留錢莫若留賢,教會他們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老老實實干事的本領,這才是給子女最好的饋贈。
我們應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為世界的溫馨和諧,身體力行,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為一個高度文明、繁榮昌盛的大家庭!
家教心得體會15這是我第一次去做愛心家教,心里有非常不一般的感受。
在我去做家教之前,心里有些激動又有些小小的緊張。因為感覺自己就像一根稻草,什么也不會,所以不知道能為他們帶來什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星期天到了。
我一到那里就先為我的教學對象講解作業,不過小孩子總是貪玩的,剛講了幾分鐘就被其他事物給吸引了,雖然我有極力的勸說,但效果可想而知是不明顯的。
我的教學對象才6歲,剛上小學一年級,他的性格特別的活潑。
他總是在活動室里瘋狂的跑,我怎么都趕不上,他還喜歡到危險的床邊,他還喜歡躲進柜子里面,無論我怎樣苦口婆心的勸說都是沒有效果的。后來我問他喜歡什么,他說我喜歡看電視,還喜歡瘋狂的跑,不過他確實是很喜歡跑,很喜歡動,這就是小孩子的天性。
后來,他被折紙吸引了,活潑的他突然一下安靜了下來,他開始叫我教他折折紙,我一點一點的教,他一點一點的學,他雖然也說很難學,但怎么也沒放棄,小孩子現在總是執著的。有小朋友喜歡他的折紙,他還主動的把他折的燈籠送給了她,小孩子總是那么的'天真,可愛,我們真的應該多接觸他們,因為他們可以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愛心家教就這樣愉快的結束了,以后我會嘗試多接觸小孩子喜歡的東西,嘗試著多了解他們,希望能和他們更加融洽的相處,也希望自己下一次能收獲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