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天不亮就出發(fā),走了兩小時山路,轉了幾趟公交,終于又到了那個豪華辦公樓門口。秘書不耐煩地說:“你怎么又來了?”
老人說:“這是第五次了,今天我一定要見到米哈先生。”
秘書語帶譏諷:“你以為米哈先生是你想見就能見到的嗎?我的職責就是不讓人騷擾他。”
“那麻煩你給他打個電話,就說我要見他,我想把這……”老人舉了舉隨身攜帶的一個鼓鼓囊囊的公文包。
秘書打斷他說:“我不可能幫你打電話,米哈先生太忙,他每天接見的都是重要人物!”
老人說:“我只說一句話,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秘書上下打量老人一番,輕蔑地說:“一句話也不行。在米哈先生那里,時間就是金錢;在你這里,時間閑得長草。”
老人嘆氣說:“我也很忙的。為了見米哈先生,我一周沒下田,這樣下去,田里要長滿草了……”
秘書冷笑道:“那你趕緊回去拔你的草。米哈先生約談的,都是五千萬元以上的項目……”
老人再次舉起黑色公文包:“我見他,是為了……”
電話鈴驟響,秘書優(yōu)雅地接起電話:“您好,米哈先生辦公室。嗯……明白……”她轉身說道:“回去吧,你見不到米哈,他剛剛被解雇了。”
“啊?”老人急了,“可我撿的這個公文包,還沒還給他……”
“這個沒用了。”秘書嘟囔道,“米哈丟了公文包,誤了公司大事,被解雇了!”
(推薦者:水云間)
黃連有多苦
作者:張軍霞
作家畢淑敏早年在西藏當兵。有一天,她和戰(zhàn)友們想要求證一片黃連的苦,可以平衡多少葡萄糖的甜,于是決定做個實驗。她們把一片黃連素細細研磨了,先泡在濃度為5%的葡萄糖水里,大家分別來嘗嘗,若是不苦了,就可計算出比例。
實驗開始,一個女兵先舔了舔已經(jīng)變成黃色的液體,沒想到她連連大叫:“苦死了,你們千萬不要來試,趕快往里面兌糖……”大家一聽,果斷拿起高濃度的糖繼續(xù)往黃水里倒,然后再選一個人來嘗。這次的品嘗者不停地咳嗽,說:“還是太苦了,繼續(xù)兌糖……”于是,女兵們反復兌糖、品嘗,直到糖水已經(jīng)濃到了幾乎要拉出黏絲來,那液體還是只要嘗一滴就會苦得讓人打戰(zhàn)。
大家有點不甘心,干脆把整片的黃連丟到剩下的半瓶糖水里,一口吞下,看看結果如何。這一次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溶化的黃連之苦,還是可以忍受的。
從這個實驗不難看出,苦的力量比甜要強大得多,但是只要我們不把苦難碾碎,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甜”,比如享受了一頓美食,邂逅了一位好友,讀了一本好書等,讓這些看似平淡的甜替代記憶中關于苦的回味,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比比皆是。
(推薦者:小?檐)
(發(fā)稿編輯: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