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
課文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你們讀懂了什么?誰能把這個故事說一說?(整體感知)
三、練讀、議讀、質疑
1、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欣賞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要求:(1)把語句讀流利;(2)讀你自選的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議讀與質疑。其他同學對于別人的朗讀和發言,給與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如有疑問也可提出。一點要通過讀書、思考、議論去認識。
(1)如選讀“筑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要把你對高大、挺拔的橡樹的興趣、愛惜之情讀出來,要拿高大的橡樹引起筑路工人的關注和愛惜的`心理讀出來。
議讀時要對筑路工人自覺保護橡樹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識到“砍樹容易栽樹難”的道理。
(2)“如選讀工程師與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時,要從工程師和工人的神態、動作、言語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工程師要執行自己設計的工程計劃,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在保護橡樹上獲得了一致。
(3)如選讀最后幾段課文時,要對公路上彎曲城馬蹄形有所認識、有所感悟。重點是讀好人們的贊嘆,體會保留橡樹在人們心中的廣泛影響。同時放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由課文引向學生生活,由他律誘發自律。
四、練習地方實例,說說你讀后的感想。
可啟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尋找有關的實例或資料來說說感想。
教后小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這類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學習本課,按照練讀——選讀——質疑——議讀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的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2一、概述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南北的兩座大城市之間,準備修建一條公路。在公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著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筑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筑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地完成了筑路計劃。這個故事,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贊揚了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
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所反映的人們的行為非常高尚。從筑路工人與工程師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換句話說,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這篇課文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對一件尋常小事,處理卻不尋常的作法的描寫,讀者在讀后內心受到震動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筑路人為保護橡樹而展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身邊環境獻計獻策獻力量。師生共議尋求正確理解。
四、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在感情讀中體會并傳達出筑路人在處理橡樹與路的關系時矛盾的心情和態度的變化。師范讀或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點撥。
五、學習者特征分析
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潛心讀文,走進課文描寫的情景,獲得真切的感受。注重學生的自悟,同時又滲透概括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質疑問難,發表個性化見解。
六、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七、依據的理論
積極探索新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在新課改理念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
八、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詞語、橡樹圖片、重點語段
九、教學時間
兩課時
十、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前蘇聯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蘇霍姆林斯基,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感知,把握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引導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提問法:人們在做什么事時遇到了什么情況?是怎樣解決的?
(2)填補法:在修路時,碰到了一棵、的橡樹,人們把路修成,為橡樹。他們有一顆的心。
(依次可為:寬闊平坦漂亮粗壯結實挺拔馬蹄形讓路高尚)
(三)、自主閱讀,感悟課文
1、再讀課文,提出自己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預設: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說話,他們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在小組內就自己讀后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并討論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此處隱藏14227個字……容,從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發,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橡樹
小村莊的人們不愛護樹木,濫砍濫伐最終毀滅了自己,今天,咱們再去讀一個關于人與樹木的故事。
示例
生:這棵橡樹很高,很粗壯(相機指導寫好“壯”)
生:這棵橡樹是挺拔的,(相機說,老師這樣戰可以成為挺拔嗎?生大笑。理解“挺拔”)
生:橡樹生活在藍天白云之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那兒環境很好,橡樹自由自在地生長著。
生:橡樹上有小鳥在歌唱。
生:行人們,長途跋涉到這棵樹木這兒,可以歇歇,享受橡樹地陰涼。
師:假如,有一天這棵橡樹從這兒消失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那這兒地藍天都會變得黯淡了
生:小草會少了依靠
生:小鳥沒有了家園
生:疲勞的旅客,也沒有可以躲避風雨的地方
生:這片天地會變得單調許多
師:有一天,卻有危險走近這棵橡樹,橡樹危在旦夕了,到底是什么危險?最終橡樹轉危為安的嗎?讀了橡樹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二、帶著問題,自己研讀,小組合作交流。
三、集體討論,交流。
1、指名說說橡樹什么樣?遇到了什么危險?
引導品析: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2、認真研讀第一小節,體會這條路的重要。
3、創設情景:各自選擇角色,如草地藍天兩座城市的領導人或者是市民,為這條公路付出無數心血的設計者,遠離家鄉來修路的工人。各自在橡樹和公路之間做抉擇,并說明理由。體會做抉擇的'矛盾,和難以取舍。
4、重點引導品析:工程師和筑路工人的言行,體會他們的內心。從而了解他們那顆“高尚的心”。
5、對比讀人們設想的路是:這條公路將會寬闊、平坦又漂亮。和修好后的公路對比:它像箭一樣筆直,卻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討論:這條修好的公路漂亮嗎?領悟,公路的缺憾,恰恰體現了人們保護橡樹自覺行動中所展示的高尚的心靈。而那路旁的橡樹,更粗壯更結實的挺立于藍天白云之下,是人與自然攜手共處的最美好的宣告!
總結:因為善待了橡樹,保留了橡樹,這條路因此變得更出名,更有靈性,它從此有了另一個響亮地名字(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愛心路!
6、欣賞路旁的橡樹,深刻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拓展,僅僅是筑這條路的人的努力保留了這棵橡樹嗎?讓學生體會到對橡樹的保護并不是少部分人的努力,應該還有采用了工程師建議的決策者等更多人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從對橡樹的呵護,拓展至對環境的自覺保護,是應盡的職責和本分!
四、作業。
1、摘抄句子并品析。
2、收集人們自覺保護環境的感人故事。
3、寫一寫。
以橡樹或者橡樹上生活的小鳥,或者是橡樹旁盛開的小花,或者是一位游人,或者是工程師,筑路工人,改寫橡樹的故事。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15教材簡析:
《路旁的橡樹》講述了人與橡樹和諧共處的感人故事。為了保護這棵高大、粗壯、挺拔的橡樹,筑路工人和工程師在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后,最后圓滿地完成了施工計劃,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壯的橡樹,體現了人們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文章語言質樸無華,反映了人們高尚的行為。基于本文的環保教育意義,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并以一課時來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通過反復朗讀和理解詞語,讀懂課文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了解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3、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重點難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從筑路工作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學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圖片。仔細觀賞。
2.你看到了怎樣一棵橡樹?請用一句話說說它的特點。(要求學生說話時用上課前搜集的詞語,使語句更生動。)
3.多美的橡樹啊,可惜它長的不是地方――長在了馬路旁邊。現在要在這兒修公路,這棵樹擋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這棵橡樹的命運又應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路旁的橡樹》。(板書課題)指導讀好課題。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并讀讀下列詞語:(課件出示)
公路寬闊平坦漂亮馬蹄
橡樹粗壯結實挺撥高尚
2交流。文章講一個什么故事?讀后你有什么想說的話?(整體感知)
三、再讀課文,交流質疑
1.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最欣賞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要求:
(1)把語句讀流利
(2)讀你自選的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3)其他同學有什么疑問和想法?
2.議讀與質疑
(1)如選讀“筑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要把你對高大、挺拔的橡樹的.興趣、愛惜之情讀出來,要拿高大的橡樹引起筑路工人的關注和愛惜的心理讀出來。議讀時要對筑路工人自覺保護橡樹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識到“砍樹容易栽樹難”的道理。
(2)“如選讀工程師與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時,要從工程師和工人的神態、動作、言語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工程師要執行自己設計的工程計劃,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在保護橡樹上獲得了一致。
(3)如選讀最后幾段課文時,要對公路上彎曲城馬蹄形有所認識、有所感悟。重點是讀好人們的贊嘆,體會保留橡樹在人們心中的廣泛影響。同時放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由課文引向學生生活,由別人的故事誘發自己保護環境的行為。
3.現在你來說一說:為什么坐車過往這里的人不約而同地贊嘆道:“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高尚”的,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哪些行為是“高尚”的。
4.總結: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結合實例,說說你讀后的感想
可啟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尋找有關的實例或資料來說說感想。
五、布置作業
聯系《小村莊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這棵路旁的橡樹,他們會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寫在練筆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