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祠優秀8篇》由精心整編,希望在【文天祥祠】的寫作上帶給您相應的幫助與啟發。
文天祥人生簡介 文天祥祠在哪里 1
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名垂千古的詩篇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
文天祥出身于一個較為富裕的封建地主家庭,他的父親叫文儀,是一個讀書人,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官。但是他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
文天祥有三個弟弟,后來都與他并肩作戰,共同抗擊元朝的侵略者。文天祥的啟蒙老師是當時全國聞名的大學問家歐陽守道先生,他的德行與學問齊名,他對文天祥的愛國主義人生觀起了很大的影響。
在文天祥考中狀元后,也曾按照當時的慣例,投? 賈似道非常器重文天祥,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他,并有意提撥他。但道不同,
文天祥的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他一生勤勞,相夫教子,但不幸在文天祥抗元過程中感染瘟疫而死。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后送到北京市的元朝皇宮里做了奴隸,過著非人的悲慘生活。
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在文天祥被俘后,在世的就只剩下這兩個年齡都是14歲的小女兒,其它子女相繼都為國捐軀了。所以文天祥家族可以說是滿門忠烈,他們為南宋王朝保民衛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文天祥人生簡介 文天祥祠在哪里 2
1275年8月,文天祥部隊到達浙江省杭州市,保衛這座南宋王朝的首都城市。但他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權臣的抵制,甚至有人誣告文天祥義勇軍在江西省樂安縣、宜黃縣一帶搶劫。文天祥憤而上書抗辯,社會輿論普遍支持他,文天祥由此聲望大增。
1276年正月,元軍分三路兵馬圍困杭州,危急之下,文天祥挺身而出,親自出使元營,以探虛實。但他沒有料到對方使出流氓手段,一番唇槍舌劍之后,竟被元朝大將伯顏無理拘留。伯顏把被捕后的文天祥押往元朝首都北京市。押送船到江蘇省鎮江市時,文天祥被當地一位愛國老百姓救出。逃走當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軍巡船發現,但因巡船追捕時擱淺,沒法走動,文天祥終于重獲自由。
從此以后的近三年時間里,文天祥輾轉于蘇、浙、閩、粵一帶,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元斗爭。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不幸在廣東省梅州市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元軍俘獲。他當場吞下二粒樟腦丸自殺,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元朝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押往廣東省江門市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南宋另一位抗元名將張世杰。文天祥當即回絕。他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導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于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也是著名文學家的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20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戰慘敗,忠臣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南宋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從此滅亡。張弘范向元世祖忽必烈請示如何處置文天祥。忽必烈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北京市,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文天祥人生簡介 文天祥祠在哪里 3
文天祥在為官之初還沒有達到“國之為尊,身不足惜”的高尚境界。而且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個人利益至上的享樂主義者。講究住豪宅,吃盛宴,穿名牌,乘好車。
由于文天祥中狀元時才21歲,所以年紀輕輕就有了很好的經濟條件。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他都是夜夜笙歌,美女環繞地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然而在1274年7月,文天祥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被一紙《哀痛詔》打破了。這個詔書是由宋理宗皇帝的妻子謝道清太后頒發的。內容是述說兒皇帝年幼,自己又年邁,民生疾苦,國家艱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杰義士,急皇室之所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但當時的南宋官員國難面前都當了縮頭烏龜,響應號召的寥寥無幾。然而文天祥是明知不可
文天祥祠 4
文天祥祠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明王朝建立,年號洪武。元璋四子棣于三年被封為燕王,還未就藩北平。北元勢力尚存且蠢蠢欲南。九年(1376年),明王朝在北平始建文丞相祠,此既表明了新明滅北元胡虜的決心,也是紀念90多年前為抗元捐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這一年也是文天祥任右丞相百年之時。永樂六年(14)明王朝將文丞相祠列入祭祀典冊。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屬江西)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弱冠中榜進士。“辛苦遭逢起一經”,一生辛苦,遭遇艱難,文天祥終憑熟通一經入仕始創。
當元軍逼近臨安(今杭州)時,文天祥職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府。南宋王朝號召天下勤王,文天祥率義兵萬眾至臨安。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國家危難之時,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營談判被扣,元將伯顏勸降不行,挾文天祥一等北去。行至鎮江,文天祥與杜游等十二人伺機逃脫。幾經廻轉,輾轉至福建繼續領兵抗元,感慨而作《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艱苦作戰,戰勢漸逆,夫人又被執。遂轉戰至廣東潮陽,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兵敗被俘。元將逼其降不從,文天祥手抄舊詩《過伶仃洋》復答。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后被押解到大都兵馬司地牢所禁。此間天祥作《正氣歌》。忽必烈大汗親勸降不從,文天祥被困囚四年,于1283年在大都柴市被殺,年僅47歲。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不雪靖康恥、不圖復中原,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直把杭州作汴州,君死實微不足惜。文天祥乃忠君國一體的正統,一生辛苦艱難,難為太平官。山河破碎,國裂家分,個人的命運也一定像水塘浮萍任風雨搖曳,國家的存亡與個人命運息息相結。文天祥第一次被扣,脫逃后不為茍且偷生,而是重振旗鼓,用磁針指南喻己驅胡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人生自古,誰能不死?只要重于泰山,用拳拳之心映照史冊,雖死無憾。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詩句讀誦起來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溢,在留有的《文山詩集》中也處處凸顯,為千古傳誦。
坐落在府學胡同的文天祥祠,即是囚禁文天祥長達四年之久的元代大都兵馬司地牢舊址。
信國公文天祥祠 5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后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周年,占地面積821平方米。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跡,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并規模最大的古建筑。
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旅游指南 6
景區分類:人文景觀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價格:免費
聯系方式:電話:8200
最佳時間:深圳最佳旅游時間:氣候:深圳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22.4C,最高溫度36.6C,最低溫度1.4C。年平均降雨量為1948.6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平均日照數為212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臺風因受山巒阻擋,直接襲擊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最佳旅游時間:8月及9月為最佳
投訴電話:0755-82003220
交通指南:中途上客點:沿深南中路往華僑城方向,停市政府(20:12)、興華賓館(20:15)、天虹商場(20:20)巴士站,上車購票。
信國公文天祥祠 7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文天祥與現存深圳地區的文姓族人關系甚為密切,據《寶安縣文族譜》云:“元始祖壁,號文溪,字世安,與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歷官知廣東惠州府。 ……崖州璽失師潰,文山公被執,公潛往燕京與兄難,文山公有忠孝之別,囑弟養母撫后。公乃攜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潛至東莞三都六圖黃松崗鶴仔園,荒莆筑室。”從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萬之眾。因此深圳地區文族后裔稱文天祥為“太祖伯”。據稱東莞涌頭,松崗的布尾、山尾、潭頭,福水的嶺下,白石下,上步的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
”信國公”是文天祥的封號,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南頭“信國公文氏祠”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跡,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并規模最大的古建筑。
位于南山區的信國公文天祥祠是為了紀念文天祥的英雄事跡而建造的,全國有多處文天祥的祠堂,深圳的這座建造于清朝嘉慶年間。這座信國公文天祥祠現在保存的還是很完整的,也是這附近保存最完整的古跡建筑了。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拜這位民族英雄文天祥,南宋時期的英雄事跡到現在還?
信國公文天祥?
祠堂內部的規劃,也表達出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是很好的。教育基地,對于學習文天祥的愛國精神有著很好的推薦作用。保存的如此完整也方便大家經常去參觀,也是一個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文天祥祠堂在深圳建造不無它的緣由,據說深圳現有的文氏族人和文天祥的關系密切,可能是文天祥胞兄中的一支,所以在深圳建文天祥的祠堂也算是提供給后人一個緬懷紀念的場所。可以領小孩子前去,感受一下愛國主義的教育意義,培養愛國情懷。
【景點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
【最佳旅游季節】四季皆宜
【最佳游覽時間】一小時
文天祥人生簡介 文天祥祠在哪里 8
忽必烈首先派投降元朝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忽必烈大怒,于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元朝公安部的重刑犯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警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總理孛羅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元軍總司令部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感覺受到污辱,大怒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下跪。
孛羅伸著脖子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么話可說?”文天祥怒目圓睜地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孛羅大發雷霆,咬牙切齒地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輕蔑地回答道:“我愿為正義而死,何懼關押!”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的痛苦生活。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朝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強忍悲痛,在獄中艱苦的條件下寫出了不少詩篇。其中就包括《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
1282年3月,元朝皇帝忽必烈任命和禮霍孫為元朝總理。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忽必烈贊同。元世祖問他:“當代中國南北方,誰最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
于是,忽必烈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并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斷然拒絕。